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智慧城市產業動態 → 正文

江蘇印發智慧城市行動新令,重點建設46項智慧產業工程

責任編輯:editor004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4-11-19 09:30:36 本文摘自:智慧城市行業動態

江蘇智慧城市“七”大行動:

信息基礎設施提升、產業轉型升級、政務服務智慧創新、智慧民生服務保障、智慧城市集約建設、智慧產業倍增發展、網絡信息安全保障。總有一項是你的菜  !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文件

蘇政辦發〔2014〕77號

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智慧江蘇

建設行動方案(2014-2016年)的通知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智慧江蘇建設行動方案(2014-2016年)》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4年9月29日

為科學務實、健康有序推進智慧江蘇建設,特制定本行動方案,作為《省政府關于推進智慧江蘇建設的實施意見》配套文件,目前該方案包含7個行動內容,今后可視工作實際和發展需要滾動調整。

一、信息基礎設施提升行動

以提升信息基礎設施承載能力與服務水平為目標,重點建設寬帶江蘇提升、無線城市創新、高清江蘇推進、三網融合普及、下一代互聯網布局和未來網絡研發培育等重大示范工程,加強信息基礎設施統籌布局與集約化建設,加快構建寬帶、融合、安全、泛在的智慧化信息基礎設施,不斷提升我省信息基礎設施整體發展水平。

(一)寬帶江蘇提升工程

加快城鄉光纖網絡建設,提升骨干傳輸網傳輸交換能力。積極發揮南京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的作用,進一步拓寬寬帶互聯網出省中繼帶寬。加快推進“光進銅退”工程,進一步優化骨干網絡架構,提升網絡承載能力,改善網絡服務質量。組織開展重點區域信息基礎設施優化升級,重點推進面向新城區、開發區、產業園(區)等集聚區域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升級。推行信息基礎設施統籌布局與集約化建設,加快推進寬帶中國示范城市創建,在國內率先建成一批寬帶示范城市。(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通信管理局、省發展改革委等)

(二)無線城市創新工程

加快無線城市建設,構建3G、LTE、WiFi無線高速寬帶網,在全國率先實現熱點區域全覆蓋。完成無線核心網IP化改造和擴容,加強無線寬帶接入網建設,持續提升城市3G網絡質量,加快TD-LTE等4G網絡布局和商用發展。鼓勵和支持電信運營商及第三方企業加快城市公共熱點區域免費WiFi無線寬帶覆蓋和開放,推進無線城市綜合運營平臺建設,積極推動前向免費、后向經營的商業模式創新,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展無線城市建設、運營和商業合作,加快全省移動互聯網發展。(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通信管理局等)

(三)高清江蘇推進工程

完成高清交互式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絡建設,進一步擴大覆蓋范圍,加速互聯互通,實現高清互動電視、互聯網寬帶、多媒體通信等全業務承載。適度超前建設廣電骨干承載網,大力推進光纖化、雙向化改造,加快推廣新型用戶終端。擴容建設高清互動電視傳輸分發平臺,滿足多種格式編碼要求,支撐千萬級用戶點播能力。加大內容集成平臺建設,增強高清節目提供和傳輸能力,促進文化消費需求。(省廣電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通信管理局等)

(四)三網融合普及工程

統籌推進三網融合發展,以廣電和電信業務雙向進入為重點,促進互聯互通和業務融合,積極開展融合業務創新、合作模式創新。以促進寬帶互聯網業務、IPTV、互聯網電視和手機電視等融合業務發展為重點,著力突破終端融合、內容融合等關鍵技術和安全管理問題,實現數字電視、寬帶服務協調發展。提高有線電視業務運營支撐水平和服務能力,為用戶提供傳統廣播電視業務、互動點播業務和寬帶互聯網、IP電話、視頻增值業務等數字電視綜合服務。(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通信管理局、省廣電局等)

(五)下一代互聯網布局工程

加快部署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加快接入網、城域網IPv6升級改造,適度超前實現全面IPv6化。組織開展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城市建設,推動大規模公共網絡、移動互聯網業務向IPv6平滑演進和過渡,實現IPv4與IPv6主流業務互通。聯合重點終端廠商,加快信息終端更新換代步伐,新增上網終端基本實現IPv6化。支持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呼叫中心、云計算中心等重點功能性服務平臺建設,全面提升信息數據存儲和服務能力。(省通信管理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等)

(六)未來網絡研發培育工程

密切關注國內外未來網絡演進路線,持續跟蹤未來網絡研究、試驗和產業化進程,支持南京市以中國(南京)未來網絡產業創新中心為核心,加強信息網絡技術與產業發展路線頂層設計,開展基于國家未來網絡重大基礎設施(CENI)關鍵技術攻關。加強關鍵領域產品研發和產業孵化,努力建成全國首個未來網絡產業化基地。(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通信管理局等)

二、產業轉型升級行動

以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互聯網化升級為目標,全面深化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和重點行業中的應用,大力發展智能制造、服務制造、綠色制造,推進工業互聯網、工業大數據、CPS、M2M推廣應用,加快推動產品智能化、高端化,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提升產業質量和效益。通過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領域的深度融合應用,帶動產業組織方式變革和產業發展水平提升。

(一)智能制造推廣工程

引導支持企業綜合應用CPS、工業互聯網、虛擬制造等技術,構建智能化、網絡化生產系統。加快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等先進制造技術在生產過程中應用,培育發展智能生產車間、智能工廠,在有條件的產業集聚區開展智能制造示范試驗區建設。加快重點領域裝備智能化,面向重點行業生產過程柔性化、智能化的應用需求,開發一批標志性的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設備,提高重大成套設備及生產線系統集成水平。建立先進制造技術研發中心,開展先進制造創新試點,發展以人機智能交互、柔性敏捷生產等為特征的智能制造方式推進生產制造設備聯網和智能管控。大力推動互聯網技術與新能源汽車、先進機器人、軌道交通、智能儀表和數控機床等行業的融合應用和商業模式創新。(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等)

(二)服務制造提升工程

加快傳統企業互聯網化升級,集中建設工業云、企業云平臺和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推進研發設計、數據管理、工程服務等資源開放共享。鼓勵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按需定制、眾包設計等服務制造模式,支持企業利用互聯網創新電子商務與制造業的集成應用。大力實施企業兩化深度融合“百千萬”工程和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加快企業互聯網化改造,加強M2M應用模式創新拓展,實現高度個性化產品的大規模生產。引導企業實施一批信息化技改項目,試點推廣一批工業應用軟件,促進工業大數據集成應用,支持企業加快研發設計數字化、生產過程自動化、產品裝備智能化、經營服務電商化,提高企業運營管理和決策水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等)

(三)綠色制造發展工程

組織實施一批重點節能工程,突出冶金、化工、建材、紡織、電力等主要耗能行業和重點耗能企業,大力實施智能化節能改造。推動重點耗能企業建設能源管控中心,推進區域性能效檢測與管理平臺建設,加快建設工業能耗在線監測平臺。以鋼鐵、建材、化工等流程工業為重點,采用自動化、信息化和集中管理模式,對企業能源系統生產、輸配和消耗環節實施集中扁平化動態監控和數字化管理,改進和優化能源平衡,實現系統節能。支持基于物聯網模式的區域性工業能效監測與管理平臺建設,形成“感知能源、智慧監管”的數字化能源管理體系。(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等)

(四)智慧農業可持續工程

加快推進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積極發展智能農業、感知農業,進一步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效率,提升農業生產信息化水平,加速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加快物聯網技術在畜禽養殖、水產養殖、溫室大棚和露地作物栽培等領域的示范應用,實現動植物生長環境遠程監控可視化、管理決策智能化、生產控制自動化、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全程化,促進農業物聯網應用市場和產業鏈形成。積極發展精準農業,開發推廣“3S”技術、農業模型、專家系統、決策系統等技術,加強主要農作物、區域特色農產品、漁業生產、林木管護、農機作業、農業資源開發等數字化管理系統的應用,不斷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省農委、省海洋與漁業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等)

(五)智慧建設促進工程

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智能化技術、菜單式裝修系統等在建筑產業中的推廣應用,推進傳統建造模式向設計三維化、構件部品化、施工裝配化、管理信息化、服務定制化的現代化建造方式轉變,促進建筑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建筑產業現代化。建立綠色建筑公共信息服務系統、地下管線信息系統、建筑物數據庫、綠色建材信息庫等智能化管理平臺,推動節約型城鄉建設向縱深發展。加快建設全省企業、人員和項目數據庫,建立建筑市場、招投標、信用管理和工程質量安全監管一體化信息管理平臺,形成“智慧監管”的建設管理體系,提升工程建設質量。(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等)

三、政務服務智慧創新行動

以解決當前經濟社會面臨的重大緊迫問題為目標,重點打造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政府大數據整合、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社會綜合治安管理、資源和生態環境監控、智慧應急管理、安全生產監管等重要平臺系統,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創新政務服務和社會管理,實現服務手段智慧化、管理過程精準化、管理方式多樣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

(一)行政權力運行深化工程

深入推進行政權力運行程序化、規范化、制度化,加快實現行政權力網上運行工作與政務服務中心審批和服務事項辦理融合、與部門核心業務融合、與行政績效管理融合。強化政府法制監督平臺功能,完善電子監察標準,加大監察監控力度,構建在內控中規范、在陽光下運行、在網絡上監督的“三位一體”權力運行監控體系。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行政服務實體大廳與虛擬大廳的融合,加快推進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協同辦理和聯網運行,為企事業單位和公眾提供“無接觸式”管理與服務。(省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省政府辦公廳、省監察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等)

(二)政府大數據整合工程

以信息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為核心,加快政府數據共享、開放和社會化應用,全面推進大數據在政府職能轉變、經濟轉型升級、社會治理創新、民生服務保障、城鄉一體化發展等領域的綜合開發利用。建設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數據中心,加強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政務數據開放,建成統一的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和信息資源共享服務體系,在經濟發展、社會治理、民生服務、城市管理等領域和重要行業、重點企業形成30個大數據示范應用及標準規范,建立跨部門、跨行業、跨層級的大數據共享和開發利用機制,加強統計數據采集和分析挖掘,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省政府辦公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省統計局等)

(三)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程

建設覆蓋省、市、縣、鄉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統一信息網絡和智能移動監管平臺,提升對重點食品、藥品的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建設省級食品藥品監管云服務平臺,整合構建集市場準入、動態監管、應急處置于一體,覆蓋食品(含食用農產品、保健食品)、藥品、化妝品和醫療器械的質量安全監管信息系統。推進電子監管,建設食品藥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建立覆蓋原料來源、生產、加工、儲運、銷售、服務等各個環節質量控制和監督管理平臺,提高風險預警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建立食品藥品安全風險監控監測中心,探索對重點部位、重點場所和重點品種生產流通運輸環節開展實時非現場監管。建設省級食品藥品監管云數據中心,整合監管信息資源,實現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衛生計生委等)

(四)社會綜合治安管理工程

圍繞建立立體化、現代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總體要求,加快推進全省“警務大數據”工程建設,以強化各類信息資源關聯整合、共享應用為重點,以省市公安數據中心建設為關鍵,建立全省分布式、扁平化數據應用和存儲技術支撐體系,開發多樣化、個性化的警務APP應用軟件,強化公安信息、社會信息、互聯網信息、視頻信息等數據資源的匯聚整合、智能處理、靈活調用,進一步提高公安工作的情報采集能力、分析決策能力、指揮管理能力、偵查破案能力和服務社會能力。加快推進全社會智能技防監控系統建設應用,逐步形成主動發現、主動預警、主動防控的技防工作新機制,提升技防江蘇建設水平。加快推進智能邊防、海防建設,加強邊海防信息化基礎設施和重點應用系統建設,努力實現邊海防管控手段信息化、智能化。(省公安廳等)

(五)生態環境和資源監控工程

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目標,建設智能的土地、環境、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監管體系,開展地理國情變化監測與統計分析,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和各類資源配置,實現對全省土地利用、生態環境、重點污染源、地質資源和災害、垃圾處理等領域的動態監測。建立省、市、縣三級環保大數據資源中心,整合生態環境、企業生產和環保監管等信息資源,提升環保決策管理智能化、科學化水平。建設基于物聯網,覆蓋灰霾環境、水環境、輻射環境、生態環境的傳感網絡,實現對環境與污染源的動態實時信息采集和動態監管。建設全省環保政務一體化管理云平臺,實現規范化、高效率環保監管和跨區域協同聯動監管。完善節能監測體系,實現對工業、交通及大型公共建筑、公共機構等主要用能行業(領域)及場所、單位的能耗監測。運用信息技術推動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行業改造,建立重點行業、重點企業能源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監測信息系統,加快對傳統產業中主要耗能、耗材設備和工藝流程的智能化改造,促進節能增效和安全、清潔生產。推廣智能電表、智能水表、智能燃氣表和供熱計量器具,形成智能的電力、水資源和燃氣等控制網絡。(省環保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國土資源廳、省水利廳、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等)

(六)智慧應急平臺整合工程

加強政府應急管理信息化體系建設,整合公安、民政、環保、交通、水利、衛生、廣電、安監、地震、氣象、通信、城市管理等相關職能部門應急信息資源,建立全省統一的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實現省、市、縣三級相關部門縱橫聯通的發布平臺,完善發布機制,構建以省智慧應急平臺為樞紐,省、市、縣三級應急平臺互聯互通的全省智慧化應急指揮體系,健全動態感知、智能監控、綜合研判、指揮調度等功能,提高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建立全省統一的應急管理地理信息系統,提高與應急處置相關的人力、物力及重要防護目標空間分布與動態信息管理、調度及可視化能力。(省應急辦、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省氣象局等)

(七)安全生產智能監管工程

建設覆蓋省、市、縣、鄉鎮各級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部門的安全生產信息網絡。開發建設安全生產綜合信息平臺,以及安全生產標準化、隱患排查治理、安全檢查、行政執法、事故查處等核心業務信息系統。建設省、市、縣三級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數據中心,整合各類信息資源,實現信息共享。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創新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方式,不斷提高安全生產監管監察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省安監局等)

四、智慧民生服務保障行動

以促進全省城鄉居民共享智慧化建設成果為目標,重點打造智慧人社、智慧教育、智慧健康、智慧養老、智慧家居、智慧社區等重大公共服務平臺,加快推進網絡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智慧交通、智慧國土、智慧水利、智能電網、智能安防、智能環保、智慧旅游等智慧應用示范,面向社會提供廣覆蓋、多層次、差異化、高品質的公共服務,縮小城鄉、區域和社會群體之間的“數字鴻溝”,不斷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普惠水平。

(一)智慧人社體系建設工程

建立全省集中的人員和社會保障卡基礎信息庫,實現人員基礎信息統一入口,在此基礎上加快推進省、市各類業務系統數據大集中,實現公共就業、人事人才、社會保險、勞動關系的系統一體化。建立全省集中的人社業務資源數據交換平臺,實現綜合、比對、檢測、分析和挖掘利用,支持跨地區、跨系統、跨行業、跨部門、跨層級的數據交換和信息服務。全面推進社會保障一卡通應用,支持社會公眾利用社會保障卡辦理政府各類公共服務事項。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整合12333服務熱線、門戶網站、移動終端、短信平臺、有線電視、自助服務終端等各類渠道為一體,統一平臺、統一出口、統一服務,向社會提供優質、高效、便捷、智能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

(二)智慧教育資源整合工程

以“三通兩平臺”(寬帶網絡校校通、數字資源班班通、學習空間人人通和教學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為抓手,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改革教學模式、創新學習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全面建成涵蓋各級各類教育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完善智慧校園建設,整合優化教育管理應用系統,集成推送各種優質教育資源,實現教學科研、管理服務和文化建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著力構建社會繼續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廣泛開展城鄉社區遠程教育,推動構建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學習型社會。加強智慧教育人才培養,開設相關專業和課程,加強各類人員信息技術技能培訓,為智慧江蘇建設提供人力資源保障。(省教育廳等)

(三)智慧健康服務工程

構建完善基于電子健康檔案的省、市、縣三級衛生信息平臺,完善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信息系統,普及應用居民健康卡、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開展衛生大數據挖掘利用,實現居民健康信息記錄一生、管理一生、服務一生。以遠程影像診斷、遠程監護、遠程手術指導、遠程會診為主要內容,大力開展遠程醫療,推行預約診療、雙向轉診、慢病管理等業務協同新模式。實施人口信息“金人工程”,加強全員人口統籌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推進人口與計劃生育基本公共服務的信息化管理,提升服務水平。充分運用智能穿戴設備(智能手環、智能指環等)和RFID(射頻識別)等物聯網技術采集居民健康信息,建立健康管理云服務平臺,加快建設智慧體育信息服務平臺、智慧體育產業園、智慧健身場館等公共設施,推行全方位、全過程健康管理,為城鄉居民提供系統性、連續性健康保障與服務。(省衛生計生委、省體育局等)

(四)智慧養老服務工程

以滿足養老服務需求、釋放養老消費潛力、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為目標,建設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建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養老服務機構、老年人醫療護理機構、慈善養老機構等網絡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協同的服務機制。重點加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養老機構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推廣遠程無線健康監測、遠程保健護理等應用,為各類養老管理機關和組織提供管理服務,為廣大老年人提供養老信息服務。完善社會養老服務監測系統,發展老齡人口決策支撐服務體系。開通公眾養老服務熱線,提供面向老年群體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省民政廳等)

(五)智慧家居應用工程

面向家庭生活、樓宇管理、社區服務等主要領域,積極開展智慧家居平臺應用試點,融合拓展生活服務信息、公共安全服務信息、社區管理服務信息以及新農村綜合服務信息等,開展家居環境感知與遠程控制、建筑節能與智能控制、公共區域管理與社區服務、物業管理與便民服務等方面的綜合應用,為城鄉個人和家庭提供優質便捷服務。先期選擇在3個省轄市、10個縣級市開展試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

(六)智慧社區推進工程

建設覆蓋全省、統一規范的城鄉社區綜合管理和服務信息平臺,整合社區公共服務資源、系統,統一采集公共基礎數據,規范多方共享,促進業務協同,逐步實現社區公共服務事項全人群覆蓋、全口徑繼承和全區域通辦。拓展服務領域和功能,大力發展各類信息服務載體和終端,提供“一網式”“一線式”綜合服務,提高社區管理和服務效能。加強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匯聚各方資源,按照“五個一”標準(一處固定場所、一套信息設備、一名信息員、一套管理制度、一個長效機制)建成全省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加快實現省、市、縣三級“網上村委會”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對接,將“網上村委會”打造成為創新農村社會管理和服務民生的重要載體、涉農信息交換和綜合開發利用的資源中心、服務“三農”的重要窗口。(省民政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農委、省廣電局等)

(七)網絡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程

加強數字文化內容產品和服務開發,建立數字內容生產、集成、傳輸分發平臺,不斷豐富信息消費產品內容供給和傳播渠道。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加快建設覆蓋全省的新媒體城鄉傳播平臺,建設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數字農家書屋等公益性文化基礎設施,打造一批基于互聯網的新型主流媒體。加強網絡文化產業集聚發展,加快培育富有活力、形態多樣的產業集群,積極推動多媒體電視、網絡電視、數字出版、手機媒體等新型業務發展。(省文化廳、省廣電局、省新聞出版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等)

(八)智慧交通綜合服務工程

建設交通信息感知基礎設施和全路網智能監控體系,優化交通組織誘導,提高路網通行能力。加快建設高速公路智能化運營服務平臺,實現路網調度智能化、運營管理科學化、出行服務優質化和安全應急快速化。加快推進公路ETC蘇通卡與道路運輸證IC卡融合應用、內河船舶便捷過閘系統(水上ETC)推廣、機動車駕培智能化管理與服務系統應用、公路客運聯網售票系統升級,試點開展公路客運售票實名制登記工作。加快拓展建設公鐵水空多式聯運信息服務平臺和交通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加快實施跨地區交通運輸信息共享交換、“船聯網”、“營運車聯網”等工程。積極推動北斗衛星定位、RFID身份識別、基于IPv6/ IPv4的無線自組織網絡系統等技術在公路、水路交通管理服務中的融合應用。推進城市交通管理智能化,加快交通信號公交優先試點和應用推廣,加強智慧公交系統建設與功能完善。加快推進全省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工程建設。規范手機召車應用,推廣全省出租汽車96520一號召車服務,實現本地電召平臺對手機召車軟件統一接入和管理。加強綜合客運樞紐換乘信息服務系統和城市交通誘導系統、停車誘導系統建設,提升交通運輸服務能力。(省交通運輸廳、省公安廳等)

(九)智慧國土“一張圖”工程

大力推進智慧國土“一張圖”工程實施,開展“一張圖”數據庫成果應用,加快完善國土資源綜合監管系統,提升各級國土資源數據中心技術保障能力,持續完善土地、礦業權網上交易系統,全面構建集國土資源動態監測、綜合分析、預警預測、應急指揮于一體的綜合監管平臺,為加強土地資源利用開發、降低地質災害損失等提供技術支撐和基礎保障。加快構建覆蓋全省的“國土云”,聚合國土資源各類空間與非空間信息,面向社會提供專業化、高效能的國土資源信息云服務,支撐各類信息化應用。(省國土資源廳等)

(十)智慧環保服務工程

以服務民生、改善環境為目標,充分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進一步加強環保監控系統感知層與智慧層的建設,打造全省統一規范的環保綜合管理和服務信息平臺,對環保部門履行職責過程中產生的企業信息進行收集、處理和公示,推動公共信息資源合理有序開放,強化公眾參與和公眾監督,滿足公眾知情權。選擇基礎較好的地區開展試點,推進跨部門企業信息互聯共享,整合市場、企業、生產、工況、污染排放等多維度信息,加強智能分析,構筑感知更透徹、互聯更可靠、應用更深入的智慧環保體系。(省環保廳等)

(十一)智慧水利建設工程

建設覆蓋全省的水位、雨量、水量、水質、工情、旱情、災情等信息實時監測與分析系統和省水利數據中心,建成省水利地理信息服務平臺,整合行業信息資源,建立數據共享規范和機制,實現大量、多源、多維、多態的水利大數據服務。完善防汛防旱指揮系統體系,提供實時信息監控、洪水預報調度、水庫預警、防汛會商等服務,實現防汛防旱決策指揮系統縣級全覆蓋,部分延伸到重點鄉鎮。建成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全省水資源信息的快速傳遞、共享和綜合管理,達到水資源管理精細化、實時化的深度管理目標,為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優化配置和水環境保護提供支撐。(省水利廳等)

(十二)智慧氣象建設工程

建設氣象綜合探測信息系統,完善布局科學、功能先進、覆蓋江蘇陸地、水域(江河湖海)、立體的氣象探測網絡,建立實時高效的氣象信息收集分析處理系統。加強多源資料的融合應用和數值預報產品釋用,建立氣象及其次生災害定時、定點、定量的精細化預報、預警系統,提供每小時水平分辨率為3公里的精細化天氣預報產品。利用多種媒體和通訊手段,結合社會公共傳播資源,形成覆蓋全部地域、面向不同群體的氣象信息發布立體網絡。建設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城市安全運行氣象保障服務系統。建設聯接各部門,貫通省、市、縣三級,相互銜接、規范統一的氣象災害應急服務體系。(省氣象局等)

(十三)智慧旅游創新建設工程

以提供優質服務為根本,全面推進全省旅游基礎信息數據、旅游公眾信息服務、旅游產業運行管理和旅游市場營銷推廣四大體系和平臺建設。加強全省旅游公眾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完善各級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各類旅游企業資訊服務平臺和旅游電子商務平臺,規范建設各級旅游咨詢服務中心、集散中心和游客中心。加強全省旅游產業運行管理體系建設,強化以行業監管、游客流量監測、景區舒適度預報以及風險防控為主要內容的產業運行管理系統建設。加強全省旅游市場營銷推廣體系建設,建立融合運用全媒體信息傳播機制,集成各類旅游產品采購和推送系統,引導各類旅游企業建設智慧型企業,面向廣大游客提供資訊查詢、在線預訂和支付服務。高度重視現代信息技術與旅游產業的融合和運用,建立服務智能化、管理數字化、消費便捷化、營銷網絡化的全新旅游業態。(省旅游局、省商務廳等)

(十四)智慧民生應用示范工程

大力推進智能電網、智能安防、智能環保等智慧民生重大示范工程建設。加強物聯網技術在電網輸變電、配電、用電等環節的綜合應用,實現電網態勢感知,提高電網管理和能源調配能力,保障居民生產生活。以社區街道、公共場所、重要單位和地段、危險場所、城市出入口等為重點,加強社區安防一體化、電梯運行監控、公共安全管理、要地周界安防、危險品監控等應用系統建設和綜合應用,有效提升整體安防水平,支撐平安江蘇建設。加快構建多元化、智慧型環保感知網絡,建設具有智能感知、高性能計算、大數據存儲、視頻分析能力的環保綜合管理服務體系。(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環保廳等)

五、智慧城市集約建設行動

以全面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為目標,加快推動全省智慧城市群和智慧城鎮建設,促進信息化與新型城鎮化深度融合、同步發展。大力發展數字化、網格化城鎮運行管理,構建智慧城鎮公共信息平臺,統籌優化城鄉規劃、城鄉建設、城市管理總體布局,促進城鎮運行智慧化、城鎮管理精細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

(一)城鄉規劃智能化工程

基于國家“天地圖”大平臺,推進“天地圖·江蘇”建設,打造包括城鎮地名地址、地理實體、三維精細模型、地下空間設施、遙感影像、實時位置、多維可視化等數據的地理空間基礎數據庫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基于城鎮基礎地理資源體系的三維仿真平臺、協同規劃系統和輔助決策系統,實現城鄉規劃設計、城市建設管理的智能化、可視化和協同化。統籌規范市政、通信、廣電等管線資源,實現集約建設和智能化管理。(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等)

(二)城鎮管理網格化工程

推廣城鎮網格化管理模式,構建城鎮網絡化管理平臺,加快推進城鎮管理的數字化、精細化、智能化,探索建立大城管格局。以街道、社區、網格為區域范圍,劃分管理內容和處置單位,通過城鎮網格化管理應用,有效統籌網格內、網格間各類人力資源、信息資源和管理服務資源,加快實現市區聯動、資源共享。積極開展網格化數據信息的智能化、可視化分析,提高城鎮管理部門處理、預測和服務能力。(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公安廳、省工商局等)

(三)城鎮運行集中管控工程

依托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推動省轄市、有條件的縣級市和規模較大的鄉鎮建設智能化運行管控中心,匯聚對接國土、環保、水利、交通、規劃、城管、公安、人社、衛生計生、質監、安監、消防、氣象、電信、市政(水電氣)等部門的智能化信息平臺,實現城鎮公用設施管理信息集中接入,城鎮關鍵系統運行狀態自動感知和重大突發事件智能應急處理,進一步提升城鎮運行效能和應急響應能力。(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等)

(四)智慧城市“時空信息云”工程

加強多平臺、多傳感器和高分辨率的數據快速獲取能力建設,建成現勢性更強的基礎地理信息和高精度三維地理空間信息數據庫,實現高分辨率、多時相、多尺度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全覆蓋和重要地理信息同步更新。推進智慧城市時空信息云平臺和高精度位置服務平臺建設,開展時空數據建設、云平臺開發、支撐環境建設等試點和典型應用示范,新增擴容基礎地理信息服務內容和功能。依托江蘇省全球導航衛星連續運行參考站綜合服務系統建設全面兼容的導航與位置服務平臺,開展多種位置服務應用。(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等)

(五)智慧城市群建設工程(四)智慧城市“時空信息云”工程

以全省各區域中心城市為重點,統籌開展智慧城市試點示范建設,促進智慧城市健康有序發展,加快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格局。加快構建智慧城市規劃、設計和推進工作平臺,發揮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和規劃的作用。組織實施智慧支付示范工程,建立跨區域互聯互通機制,大力推廣和普及金融IC卡在城市交通、公共事業、金融支付方面的一體化應用。加強智慧江蘇門戶平臺資源整合和開發利用,拓展與政府各部門系統對接和信息共享的廣度和深度,積極探索主動服務模式,面向社會提供各類公益性服務和增值服務。(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科技廳、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等)

六、智慧產業倍增發展行動

以高端引領、創新驅動,重點突破、集約集聚為目標,著力發展一批戰略性、創新性、成長性、導向性的智慧產業集群。突出市場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發展壯大平臺經濟和網絡經濟,加快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集成電路、高端軟件、北斗導航等新興智慧產業,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一批高端智能產品、培育一批知名自主品牌、打造一批領軍龍頭企業,不斷提升智慧產業核心競爭力。

(一)互聯網經濟培育工程

實施電子商務平臺培育計劃和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促進計劃,支持重點電子交易平臺、電子商務平臺和專業支付平臺發展壯大。加大金融信息平臺、電子商務平臺、地理信息平臺、社交網絡平臺建設力度,大力發展裝備制造、冶金、化工、機械、新醫藥、新材料、農產品、旅游等重點行業特色電子商務,重點培育一批實力強、信譽好的平臺企業,鼓勵互聯網應用創新,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加快互聯網化轉型,迅速壯大一批有競爭力的互聯網企業。加速促進平臺企業集聚,構建健康良好的互聯網經濟生態體系。支持互聯網金融與電子商務、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等領域融合發展。加強網絡文化產業集聚,大力發展數字設計、網絡電視、數字出版、數字音樂、動漫游戲等服務平臺和新興業態。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旅游、商貿、賓館、餐飲、房產、娛樂等生活性服務業,大力發展智慧旅游,建設覆蓋省、市、縣(區)三級的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務平臺和旅游產業運行管理監測平臺,發展新興服務業態。(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文化廳、省通信管理局、省新聞出版局、省廣電局等)

(二)大數據產業推進工程

加強數據管理、分析挖掘、大數據存儲、大數據可視化等核心技術研發和主要設備產業化,培育一批大數據骨干企業,促進大數據與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的集成創新與融合創新。面向電子商務、金融證券、智能制造、交通物流、電力能源等重點行業,組織開展大數據應用示范,建立大數據管控平臺和決策支持系統,加強數據挖掘分析,普及推廣行業大數據應用方案。大力發展商業智能服務,構建基于互聯網的大數據采集、分析、挖掘和決策服務系統,加快發展基于大數據分析的精益生產、精準營銷、精準物流和市場決策等商業化服務。探索建立大數據企業信用評價機制,廣泛深入開展信用信息服務。穩步推進移動支付、網絡借貸、眾籌等互聯網金融模式發展,促進網絡借貸行業規范自律,充分應用大數據技術提高金融服務效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商務廳、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文化廳、省質監局、省金融辦等)

(三)移動互聯網創新工程

加快實施智能終端產業化工程,研發生產基于國產芯片和操作系統的移動智能終端和智能穿戴設備,促進終端、應用與服務一體化發展。通過企業定制、集中采購等方式,加強產銷合作,擴大規模運營,著力引導終端消費升級,支持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終端產品研發制造和服務企業發展壯大。實施智能家庭建設計劃,支持數字家庭智能終端研發及產業化,加快發展集成多屏融合、高清互動和智能控制功能的新型數字家庭系統。大力推進移動互聯網應用商業模式創新,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應用,積極培育、拓展新興信息服務業態。鼓勵生產制造企業、信息服務企業、通信運營企業、物流服務企業加強合作,拓展基于新一代移動通信、物聯網等技術的移動電子商務應用。(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省廣電局、省通信管理局等)

(四)現代信息產業高端發展工程

重點培育和發展物聯網、云計算、集成電路、高端軟件等現代信息技術核心產業和關聯產業,打造國際知名的創新示范區和產業高地。加快推進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建設,組織實施智能電網、智能安防、智能醫療、智能家居等應用示范工程,實現物聯網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典型示范應用。積極推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云主機、云存儲、云終端及其他硬件或軟硬件一體化產品的研發和制造。針對用戶移動化、需求個性化、服務差異化等新特點,圍繞交通、醫療、社區、氣象等熱點領域,充分發揮“云端服務”優勢,支持企業積極創新云應用和云服務模式,不斷改善民生服務水平。加快發展高端軟件,對接國家核高基重大專項計劃,鞏固發展行業應用軟件、嵌入式軟件等優勢軟件產品,加強智能操作系統、大數據管理等基礎軟件開發應用。大力支持北斗芯片、終端的研發和產業化,在交通運輸、電力通信等行業開展示范應用,加快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推廣應用。大力推進北斗導航服務模式和產品創新,推動LBS(位置信息服務)市場加速拓展。(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等)

(五)智慧服務業提速工程

加快推進現代物流、商務服務、工業設計、創意設計、節能服務、檢驗檢測等知識型、技術型服務業智能提速發展。加快物流發展模式轉變,重點推進云計算、物聯網、北斗導航及地理信息等技術在物流智能化管理方面的應用,完善智能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全國物流示范基地,提供一體化、智能化綜合物流服務。推廣面向企業全流程、網絡化、智能化的信息技術服務,大力發展數字化工業設計服務。支持第三方大數據平臺建設,面向中小企業提供精準營銷、互聯網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推進產業金融、產業商貿協同發展。推進智慧服務業集聚配套發展,加快推進一批具有重大支撐作用、帶動性強的重點示范園區、各類公共服務平臺、智能化應用示范項目,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服務體系完善、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重點企業,推動服務企業與制造企業、工業園區聯動發展。(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質監局等)

七、網絡信息安全保障行動

堅持積極防御、綜合防范方針,以增強網絡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維護支撐經濟社會安全為目標,綜合利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等手段完善網絡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立完善智能化的信息安全防護體系、監控體系、信任體系和應急體系,加強重點領域網絡安全審查和網絡安全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提升智慧江蘇整體安全防護能力和自主可控水平。

(一)網絡安全防控體系建設工程

貫徹落實國家網絡安全防控體系建設要求,健全信息安全監測預警體系,擴建省級政務網站及重要信息系統安全監測預警平臺,進一步滿足對省級政務網站及重要信息系統篡改暗鏈攻擊及感染僵尸木馬的監測預警需求。加快市級監測預警平臺建設,實現安全監測預警體系全省覆蓋。健全信息安全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省級網絡與信息安全應急指揮平臺,加強信息安全應急演練,實現全省網絡與信息安全事件的統一接報、聯合研判發布、應急指揮調度以及協同處置和跟蹤反饋。健全容災備份體系,擴建省容災備份中心,滿足省級重要信息系統同城數據災備需求。建設省災備中心同省異地分中心,開展應用級災備建設試點。加強黨政機關互聯網安全接入管理,大幅縮減互聯網接入口數量,建設省、市兩級黨政機關統一接入平臺,強化安全監管、保密監測和應急保障。(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公安廳、省通信管理局、省保密局等)

(二)重要信息系統安保工程

加強對黨政部門信息系統和涉及國計民生的重要信息系統,以及核設施、先進制造、石油石化、油氣管網、電力系統、交通運輸、水利樞紐、城市設施等重要領域工業控制系統的安全監管,定期開展安全檢查、等級保護和風險評估。強化工控系統安全防護技術研究,對重點領域使用的關鍵信息產品開展安全測評,建立施行安全風險和漏洞通報制度。增強公共基礎網絡態勢感知能力,提高應對網絡攻擊的防護和快速恢復能力。加強三網融合安全管控手段建設,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管控體系。加強下一代互聯網建設規劃和安全管理,加快構建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研究建設網絡安全保障評價指標體系。(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公安廳、省通信管理局、省安監局等)

(三)重點領域網絡安全審查

貫徹落實國家網絡安全審查制度和審查技術標準,研究制定全省重點領域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審查規范。指導和支持建設網絡產品、計算機軟硬件、工控系統等重點網絡安全檢測實驗室,對重點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加強網絡安全審查。在重點領域施行信息安全持證上崗制度和信息安全檢測服務機構備案制度。(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公安廳、省通信管理局、省保密局等)

(四)網絡安全人才隊伍建設工程

重點建設好應急、網宣、網評、網管、網警、信息安全員、技術檢測服務等隊伍。研究制定網絡安全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組織開展多層次、重點領域全覆蓋的網絡安全人才培訓和技能競賽。支持高校加快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創新人才培養,推動在蘇高校加快網絡安全學科、實驗室和師資隊伍建設,在全省中小學實施“網絡安全知識進校園”行動。設立網絡安全宣傳周,提升全社會信息安全意識和全民信息安全防護水平。

關鍵字:精準營銷動漫游戲

本文摘自:智慧城市行業動態

x 江蘇印發智慧城市行動新令,重點建設46項智慧產業工程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智慧城市產業動態 → 正文

江蘇印發智慧城市行動新令,重點建設46項智慧產業工程

責任編輯:editor004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4-11-19 09:30:36 本文摘自:智慧城市行業動態

江蘇智慧城市“七”大行動:

信息基礎設施提升、產業轉型升級、政務服務智慧創新、智慧民生服務保障、智慧城市集約建設、智慧產業倍增發展、網絡信息安全保障。總有一項是你的菜  !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文件

蘇政辦發〔2014〕77號

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智慧江蘇

建設行動方案(2014-2016年)的通知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智慧江蘇建設行動方案(2014-2016年)》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4年9月29日

為科學務實、健康有序推進智慧江蘇建設,特制定本行動方案,作為《省政府關于推進智慧江蘇建設的實施意見》配套文件,目前該方案包含7個行動內容,今后可視工作實際和發展需要滾動調整。

一、信息基礎設施提升行動

以提升信息基礎設施承載能力與服務水平為目標,重點建設寬帶江蘇提升、無線城市創新、高清江蘇推進、三網融合普及、下一代互聯網布局和未來網絡研發培育等重大示范工程,加強信息基礎設施統籌布局與集約化建設,加快構建寬帶、融合、安全、泛在的智慧化信息基礎設施,不斷提升我省信息基礎設施整體發展水平。

(一)寬帶江蘇提升工程

加快城鄉光纖網絡建設,提升骨干傳輸網傳輸交換能力。積極發揮南京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的作用,進一步拓寬寬帶互聯網出省中繼帶寬。加快推進“光進銅退”工程,進一步優化骨干網絡架構,提升網絡承載能力,改善網絡服務質量。組織開展重點區域信息基礎設施優化升級,重點推進面向新城區、開發區、產業園(區)等集聚區域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升級。推行信息基礎設施統籌布局與集約化建設,加快推進寬帶中國示范城市創建,在國內率先建成一批寬帶示范城市。(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通信管理局、省發展改革委等)

(二)無線城市創新工程

加快無線城市建設,構建3G、LTE、WiFi無線高速寬帶網,在全國率先實現熱點區域全覆蓋。完成無線核心網IP化改造和擴容,加強無線寬帶接入網建設,持續提升城市3G網絡質量,加快TD-LTE等4G網絡布局和商用發展。鼓勵和支持電信運營商及第三方企業加快城市公共熱點區域免費WiFi無線寬帶覆蓋和開放,推進無線城市綜合運營平臺建設,積極推動前向免費、后向經營的商業模式創新,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展無線城市建設、運營和商業合作,加快全省移動互聯網發展。(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通信管理局等)

(三)高清江蘇推進工程

完成高清交互式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絡建設,進一步擴大覆蓋范圍,加速互聯互通,實現高清互動電視、互聯網寬帶、多媒體通信等全業務承載。適度超前建設廣電骨干承載網,大力推進光纖化、雙向化改造,加快推廣新型用戶終端。擴容建設高清互動電視傳輸分發平臺,滿足多種格式編碼要求,支撐千萬級用戶點播能力。加大內容集成平臺建設,增強高清節目提供和傳輸能力,促進文化消費需求。(省廣電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通信管理局等)

(四)三網融合普及工程

統籌推進三網融合發展,以廣電和電信業務雙向進入為重點,促進互聯互通和業務融合,積極開展融合業務創新、合作模式創新。以促進寬帶互聯網業務、IPTV、互聯網電視和手機電視等融合業務發展為重點,著力突破終端融合、內容融合等關鍵技術和安全管理問題,實現數字電視、寬帶服務協調發展。提高有線電視業務運營支撐水平和服務能力,為用戶提供傳統廣播電視業務、互動點播業務和寬帶互聯網、IP電話、視頻增值業務等數字電視綜合服務。(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通信管理局、省廣電局等)

(五)下一代互聯網布局工程

加快部署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加快接入網、城域網IPv6升級改造,適度超前實現全面IPv6化。組織開展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城市建設,推動大規模公共網絡、移動互聯網業務向IPv6平滑演進和過渡,實現IPv4與IPv6主流業務互通。聯合重點終端廠商,加快信息終端更新換代步伐,新增上網終端基本實現IPv6化。支持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呼叫中心、云計算中心等重點功能性服務平臺建設,全面提升信息數據存儲和服務能力。(省通信管理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等)

(六)未來網絡研發培育工程

密切關注國內外未來網絡演進路線,持續跟蹤未來網絡研究、試驗和產業化進程,支持南京市以中國(南京)未來網絡產業創新中心為核心,加強信息網絡技術與產業發展路線頂層設計,開展基于國家未來網絡重大基礎設施(CENI)關鍵技術攻關。加強關鍵領域產品研發和產業孵化,努力建成全國首個未來網絡產業化基地。(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通信管理局等)

二、產業轉型升級行動

以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互聯網化升級為目標,全面深化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和重點行業中的應用,大力發展智能制造、服務制造、綠色制造,推進工業互聯網、工業大數據、CPS、M2M推廣應用,加快推動產品智能化、高端化,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提升產業質量和效益。通過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領域的深度融合應用,帶動產業組織方式變革和產業發展水平提升。

(一)智能制造推廣工程

引導支持企業綜合應用CPS、工業互聯網、虛擬制造等技術,構建智能化、網絡化生產系統。加快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等先進制造技術在生產過程中應用,培育發展智能生產車間、智能工廠,在有條件的產業集聚區開展智能制造示范試驗區建設。加快重點領域裝備智能化,面向重點行業生產過程柔性化、智能化的應用需求,開發一批標志性的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設備,提高重大成套設備及生產線系統集成水平。建立先進制造技術研發中心,開展先進制造創新試點,發展以人機智能交互、柔性敏捷生產等為特征的智能制造方式推進生產制造設備聯網和智能管控。大力推動互聯網技術與新能源汽車、先進機器人、軌道交通、智能儀表和數控機床等行業的融合應用和商業模式創新。(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等)

(二)服務制造提升工程

加快傳統企業互聯網化升級,集中建設工業云、企業云平臺和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推進研發設計、數據管理、工程服務等資源開放共享。鼓勵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按需定制、眾包設計等服務制造模式,支持企業利用互聯網創新電子商務與制造業的集成應用。大力實施企業兩化深度融合“百千萬”工程和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加快企業互聯網化改造,加強M2M應用模式創新拓展,實現高度個性化產品的大規模生產。引導企業實施一批信息化技改項目,試點推廣一批工業應用軟件,促進工業大數據集成應用,支持企業加快研發設計數字化、生產過程自動化、產品裝備智能化、經營服務電商化,提高企業運營管理和決策水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等)

(三)綠色制造發展工程

組織實施一批重點節能工程,突出冶金、化工、建材、紡織、電力等主要耗能行業和重點耗能企業,大力實施智能化節能改造。推動重點耗能企業建設能源管控中心,推進區域性能效檢測與管理平臺建設,加快建設工業能耗在線監測平臺。以鋼鐵、建材、化工等流程工業為重點,采用自動化、信息化和集中管理模式,對企業能源系統生產、輸配和消耗環節實施集中扁平化動態監控和數字化管理,改進和優化能源平衡,實現系統節能。支持基于物聯網模式的區域性工業能效監測與管理平臺建設,形成“感知能源、智慧監管”的數字化能源管理體系。(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等)

(四)智慧農業可持續工程

加快推進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積極發展智能農業、感知農業,進一步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效率,提升農業生產信息化水平,加速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加快物聯網技術在畜禽養殖、水產養殖、溫室大棚和露地作物栽培等領域的示范應用,實現動植物生長環境遠程監控可視化、管理決策智能化、生產控制自動化、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全程化,促進農業物聯網應用市場和產業鏈形成。積極發展精準農業,開發推廣“3S”技術、農業模型、專家系統、決策系統等技術,加強主要農作物、區域特色農產品、漁業生產、林木管護、農機作業、農業資源開發等數字化管理系統的應用,不斷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省農委、省海洋與漁業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等)

(五)智慧建設促進工程

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智能化技術、菜單式裝修系統等在建筑產業中的推廣應用,推進傳統建造模式向設計三維化、構件部品化、施工裝配化、管理信息化、服務定制化的現代化建造方式轉變,促進建筑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建筑產業現代化。建立綠色建筑公共信息服務系統、地下管線信息系統、建筑物數據庫、綠色建材信息庫等智能化管理平臺,推動節約型城鄉建設向縱深發展。加快建設全省企業、人員和項目數據庫,建立建筑市場、招投標、信用管理和工程質量安全監管一體化信息管理平臺,形成“智慧監管”的建設管理體系,提升工程建設質量。(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等)

三、政務服務智慧創新行動

以解決當前經濟社會面臨的重大緊迫問題為目標,重點打造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政府大數據整合、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社會綜合治安管理、資源和生態環境監控、智慧應急管理、安全生產監管等重要平臺系統,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創新政務服務和社會管理,實現服務手段智慧化、管理過程精準化、管理方式多樣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

(一)行政權力運行深化工程

深入推進行政權力運行程序化、規范化、制度化,加快實現行政權力網上運行工作與政務服務中心審批和服務事項辦理融合、與部門核心業務融合、與行政績效管理融合。強化政府法制監督平臺功能,完善電子監察標準,加大監察監控力度,構建在內控中規范、在陽光下運行、在網絡上監督的“三位一體”權力運行監控體系。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行政服務實體大廳與虛擬大廳的融合,加快推進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協同辦理和聯網運行,為企事業單位和公眾提供“無接觸式”管理與服務。(省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省政府辦公廳、省監察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等)

(二)政府大數據整合工程

以信息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為核心,加快政府數據共享、開放和社會化應用,全面推進大數據在政府職能轉變、經濟轉型升級、社會治理創新、民生服務保障、城鄉一體化發展等領域的綜合開發利用。建設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數據中心,加強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政務數據開放,建成統一的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和信息資源共享服務體系,在經濟發展、社會治理、民生服務、城市管理等領域和重要行業、重點企業形成30個大數據示范應用及標準規范,建立跨部門、跨行業、跨層級的大數據共享和開發利用機制,加強統計數據采集和分析挖掘,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省政府辦公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省統計局等)

(三)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程

建設覆蓋省、市、縣、鄉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統一信息網絡和智能移動監管平臺,提升對重點食品、藥品的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建設省級食品藥品監管云服務平臺,整合構建集市場準入、動態監管、應急處置于一體,覆蓋食品(含食用農產品、保健食品)、藥品、化妝品和醫療器械的質量安全監管信息系統。推進電子監管,建設食品藥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建立覆蓋原料來源、生產、加工、儲運、銷售、服務等各個環節質量控制和監督管理平臺,提高風險預警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建立食品藥品安全風險監控監測中心,探索對重點部位、重點場所和重點品種生產流通運輸環節開展實時非現場監管。建設省級食品藥品監管云數據中心,整合監管信息資源,實現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衛生計生委等)

(四)社會綜合治安管理工程

圍繞建立立體化、現代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總體要求,加快推進全省“警務大數據”工程建設,以強化各類信息資源關聯整合、共享應用為重點,以省市公安數據中心建設為關鍵,建立全省分布式、扁平化數據應用和存儲技術支撐體系,開發多樣化、個性化的警務APP應用軟件,強化公安信息、社會信息、互聯網信息、視頻信息等數據資源的匯聚整合、智能處理、靈活調用,進一步提高公安工作的情報采集能力、分析決策能力、指揮管理能力、偵查破案能力和服務社會能力。加快推進全社會智能技防監控系統建設應用,逐步形成主動發現、主動預警、主動防控的技防工作新機制,提升技防江蘇建設水平。加快推進智能邊防、海防建設,加強邊海防信息化基礎設施和重點應用系統建設,努力實現邊海防管控手段信息化、智能化。(省公安廳等)

(五)生態環境和資源監控工程

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目標,建設智能的土地、環境、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監管體系,開展地理國情變化監測與統計分析,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和各類資源配置,實現對全省土地利用、生態環境、重點污染源、地質資源和災害、垃圾處理等領域的動態監測。建立省、市、縣三級環保大數據資源中心,整合生態環境、企業生產和環保監管等信息資源,提升環保決策管理智能化、科學化水平。建設基于物聯網,覆蓋灰霾環境、水環境、輻射環境、生態環境的傳感網絡,實現對環境與污染源的動態實時信息采集和動態監管。建設全省環保政務一體化管理云平臺,實現規范化、高效率環保監管和跨區域協同聯動監管。完善節能監測體系,實現對工業、交通及大型公共建筑、公共機構等主要用能行業(領域)及場所、單位的能耗監測。運用信息技術推動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行業改造,建立重點行業、重點企業能源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監測信息系統,加快對傳統產業中主要耗能、耗材設備和工藝流程的智能化改造,促進節能增效和安全、清潔生產。推廣智能電表、智能水表、智能燃氣表和供熱計量器具,形成智能的電力、水資源和燃氣等控制網絡。(省環保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國土資源廳、省水利廳、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等)

(六)智慧應急平臺整合工程

加強政府應急管理信息化體系建設,整合公安、民政、環保、交通、水利、衛生、廣電、安監、地震、氣象、通信、城市管理等相關職能部門應急信息資源,建立全省統一的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實現省、市、縣三級相關部門縱橫聯通的發布平臺,完善發布機制,構建以省智慧應急平臺為樞紐,省、市、縣三級應急平臺互聯互通的全省智慧化應急指揮體系,健全動態感知、智能監控、綜合研判、指揮調度等功能,提高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建立全省統一的應急管理地理信息系統,提高與應急處置相關的人力、物力及重要防護目標空間分布與動態信息管理、調度及可視化能力。(省應急辦、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省氣象局等)

(七)安全生產智能監管工程

建設覆蓋省、市、縣、鄉鎮各級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部門的安全生產信息網絡。開發建設安全生產綜合信息平臺,以及安全生產標準化、隱患排查治理、安全檢查、行政執法、事故查處等核心業務信息系統。建設省、市、縣三級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數據中心,整合各類信息資源,實現信息共享。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創新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方式,不斷提高安全生產監管監察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省安監局等)

四、智慧民生服務保障行動

以促進全省城鄉居民共享智慧化建設成果為目標,重點打造智慧人社、智慧教育、智慧健康、智慧養老、智慧家居、智慧社區等重大公共服務平臺,加快推進網絡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智慧交通、智慧國土、智慧水利、智能電網、智能安防、智能環保、智慧旅游等智慧應用示范,面向社會提供廣覆蓋、多層次、差異化、高品質的公共服務,縮小城鄉、區域和社會群體之間的“數字鴻溝”,不斷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普惠水平。

(一)智慧人社體系建設工程

建立全省集中的人員和社會保障卡基礎信息庫,實現人員基礎信息統一入口,在此基礎上加快推進省、市各類業務系統數據大集中,實現公共就業、人事人才、社會保險、勞動關系的系統一體化。建立全省集中的人社業務資源數據交換平臺,實現綜合、比對、檢測、分析和挖掘利用,支持跨地區、跨系統、跨行業、跨部門、跨層級的數據交換和信息服務。全面推進社會保障一卡通應用,支持社會公眾利用社會保障卡辦理政府各類公共服務事項。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整合12333服務熱線、門戶網站、移動終端、短信平臺、有線電視、自助服務終端等各類渠道為一體,統一平臺、統一出口、統一服務,向社會提供優質、高效、便捷、智能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

(二)智慧教育資源整合工程

以“三通兩平臺”(寬帶網絡校校通、數字資源班班通、學習空間人人通和教學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為抓手,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改革教學模式、創新學習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全面建成涵蓋各級各類教育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完善智慧校園建設,整合優化教育管理應用系統,集成推送各種優質教育資源,實現教學科研、管理服務和文化建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著力構建社會繼續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廣泛開展城鄉社區遠程教育,推動構建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學習型社會。加強智慧教育人才培養,開設相關專業和課程,加強各類人員信息技術技能培訓,為智慧江蘇建設提供人力資源保障。(省教育廳等)

(三)智慧健康服務工程

構建完善基于電子健康檔案的省、市、縣三級衛生信息平臺,完善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信息系統,普及應用居民健康卡、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開展衛生大數據挖掘利用,實現居民健康信息記錄一生、管理一生、服務一生。以遠程影像診斷、遠程監護、遠程手術指導、遠程會診為主要內容,大力開展遠程醫療,推行預約診療、雙向轉診、慢病管理等業務協同新模式。實施人口信息“金人工程”,加強全員人口統籌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推進人口與計劃生育基本公共服務的信息化管理,提升服務水平。充分運用智能穿戴設備(智能手環、智能指環等)和RFID(射頻識別)等物聯網技術采集居民健康信息,建立健康管理云服務平臺,加快建設智慧體育信息服務平臺、智慧體育產業園、智慧健身場館等公共設施,推行全方位、全過程健康管理,為城鄉居民提供系統性、連續性健康保障與服務。(省衛生計生委、省體育局等)

(四)智慧養老服務工程

以滿足養老服務需求、釋放養老消費潛力、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為目標,建設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建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養老服務機構、老年人醫療護理機構、慈善養老機構等網絡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協同的服務機制。重點加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養老機構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推廣遠程無線健康監測、遠程保健護理等應用,為各類養老管理機關和組織提供管理服務,為廣大老年人提供養老信息服務。完善社會養老服務監測系統,發展老齡人口決策支撐服務體系。開通公眾養老服務熱線,提供面向老年群體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省民政廳等)

(五)智慧家居應用工程

面向家庭生活、樓宇管理、社區服務等主要領域,積極開展智慧家居平臺應用試點,融合拓展生活服務信息、公共安全服務信息、社區管理服務信息以及新農村綜合服務信息等,開展家居環境感知與遠程控制、建筑節能與智能控制、公共區域管理與社區服務、物業管理與便民服務等方面的綜合應用,為城鄉個人和家庭提供優質便捷服務。先期選擇在3個省轄市、10個縣級市開展試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

(六)智慧社區推進工程

建設覆蓋全省、統一規范的城鄉社區綜合管理和服務信息平臺,整合社區公共服務資源、系統,統一采集公共基礎數據,規范多方共享,促進業務協同,逐步實現社區公共服務事項全人群覆蓋、全口徑繼承和全區域通辦。拓展服務領域和功能,大力發展各類信息服務載體和終端,提供“一網式”“一線式”綜合服務,提高社區管理和服務效能。加強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匯聚各方資源,按照“五個一”標準(一處固定場所、一套信息設備、一名信息員、一套管理制度、一個長效機制)建成全省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加快實現省、市、縣三級“網上村委會”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對接,將“網上村委會”打造成為創新農村社會管理和服務民生的重要載體、涉農信息交換和綜合開發利用的資源中心、服務“三農”的重要窗口。(省民政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農委、省廣電局等)

(七)網絡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程

加強數字文化內容產品和服務開發,建立數字內容生產、集成、傳輸分發平臺,不斷豐富信息消費產品內容供給和傳播渠道。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加快建設覆蓋全省的新媒體城鄉傳播平臺,建設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數字農家書屋等公益性文化基礎設施,打造一批基于互聯網的新型主流媒體。加強網絡文化產業集聚發展,加快培育富有活力、形態多樣的產業集群,積極推動多媒體電視、網絡電視、數字出版、手機媒體等新型業務發展。(省文化廳、省廣電局、省新聞出版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等)

(八)智慧交通綜合服務工程

建設交通信息感知基礎設施和全路網智能監控體系,優化交通組織誘導,提高路網通行能力。加快建設高速公路智能化運營服務平臺,實現路網調度智能化、運營管理科學化、出行服務優質化和安全應急快速化。加快推進公路ETC蘇通卡與道路運輸證IC卡融合應用、內河船舶便捷過閘系統(水上ETC)推廣、機動車駕培智能化管理與服務系統應用、公路客運聯網售票系統升級,試點開展公路客運售票實名制登記工作。加快拓展建設公鐵水空多式聯運信息服務平臺和交通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加快實施跨地區交通運輸信息共享交換、“船聯網”、“營運車聯網”等工程。積極推動北斗衛星定位、RFID身份識別、基于IPv6/ IPv4的無線自組織網絡系統等技術在公路、水路交通管理服務中的融合應用。推進城市交通管理智能化,加快交通信號公交優先試點和應用推廣,加強智慧公交系統建設與功能完善。加快推進全省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工程建設。規范手機召車應用,推廣全省出租汽車96520一號召車服務,實現本地電召平臺對手機召車軟件統一接入和管理。加強綜合客運樞紐換乘信息服務系統和城市交通誘導系統、停車誘導系統建設,提升交通運輸服務能力。(省交通運輸廳、省公安廳等)

(九)智慧國土“一張圖”工程

大力推進智慧國土“一張圖”工程實施,開展“一張圖”數據庫成果應用,加快完善國土資源綜合監管系統,提升各級國土資源數據中心技術保障能力,持續完善土地、礦業權網上交易系統,全面構建集國土資源動態監測、綜合分析、預警預測、應急指揮于一體的綜合監管平臺,為加強土地資源利用開發、降低地質災害損失等提供技術支撐和基礎保障。加快構建覆蓋全省的“國土云”,聚合國土資源各類空間與非空間信息,面向社會提供專業化、高效能的國土資源信息云服務,支撐各類信息化應用。(省國土資源廳等)

(十)智慧環保服務工程

以服務民生、改善環境為目標,充分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進一步加強環保監控系統感知層與智慧層的建設,打造全省統一規范的環保綜合管理和服務信息平臺,對環保部門履行職責過程中產生的企業信息進行收集、處理和公示,推動公共信息資源合理有序開放,強化公眾參與和公眾監督,滿足公眾知情權。選擇基礎較好的地區開展試點,推進跨部門企業信息互聯共享,整合市場、企業、生產、工況、污染排放等多維度信息,加強智能分析,構筑感知更透徹、互聯更可靠、應用更深入的智慧環保體系。(省環保廳等)

(十一)智慧水利建設工程

建設覆蓋全省的水位、雨量、水量、水質、工情、旱情、災情等信息實時監測與分析系統和省水利數據中心,建成省水利地理信息服務平臺,整合行業信息資源,建立數據共享規范和機制,實現大量、多源、多維、多態的水利大數據服務。完善防汛防旱指揮系統體系,提供實時信息監控、洪水預報調度、水庫預警、防汛會商等服務,實現防汛防旱決策指揮系統縣級全覆蓋,部分延伸到重點鄉鎮。建成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全省水資源信息的快速傳遞、共享和綜合管理,達到水資源管理精細化、實時化的深度管理目標,為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優化配置和水環境保護提供支撐。(省水利廳等)

(十二)智慧氣象建設工程

建設氣象綜合探測信息系統,完善布局科學、功能先進、覆蓋江蘇陸地、水域(江河湖海)、立體的氣象探測網絡,建立實時高效的氣象信息收集分析處理系統。加強多源資料的融合應用和數值預報產品釋用,建立氣象及其次生災害定時、定點、定量的精細化預報、預警系統,提供每小時水平分辨率為3公里的精細化天氣預報產品。利用多種媒體和通訊手段,結合社會公共傳播資源,形成覆蓋全部地域、面向不同群體的氣象信息發布立體網絡。建設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城市安全運行氣象保障服務系統。建設聯接各部門,貫通省、市、縣三級,相互銜接、規范統一的氣象災害應急服務體系。(省氣象局等)

(十三)智慧旅游創新建設工程

以提供優質服務為根本,全面推進全省旅游基礎信息數據、旅游公眾信息服務、旅游產業運行管理和旅游市場營銷推廣四大體系和平臺建設。加強全省旅游公眾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完善各級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各類旅游企業資訊服務平臺和旅游電子商務平臺,規范建設各級旅游咨詢服務中心、集散中心和游客中心。加強全省旅游產業運行管理體系建設,強化以行業監管、游客流量監測、景區舒適度預報以及風險防控為主要內容的產業運行管理系統建設。加強全省旅游市場營銷推廣體系建設,建立融合運用全媒體信息傳播機制,集成各類旅游產品采購和推送系統,引導各類旅游企業建設智慧型企業,面向廣大游客提供資訊查詢、在線預訂和支付服務。高度重視現代信息技術與旅游產業的融合和運用,建立服務智能化、管理數字化、消費便捷化、營銷網絡化的全新旅游業態。(省旅游局、省商務廳等)

(十四)智慧民生應用示范工程

大力推進智能電網、智能安防、智能環保等智慧民生重大示范工程建設。加強物聯網技術在電網輸變電、配電、用電等環節的綜合應用,實現電網態勢感知,提高電網管理和能源調配能力,保障居民生產生活。以社區街道、公共場所、重要單位和地段、危險場所、城市出入口等為重點,加強社區安防一體化、電梯運行監控、公共安全管理、要地周界安防、危險品監控等應用系統建設和綜合應用,有效提升整體安防水平,支撐平安江蘇建設。加快構建多元化、智慧型環保感知網絡,建設具有智能感知、高性能計算、大數據存儲、視頻分析能力的環保綜合管理服務體系。(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環保廳等)

五、智慧城市集約建設行動

以全面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為目標,加快推動全省智慧城市群和智慧城鎮建設,促進信息化與新型城鎮化深度融合、同步發展。大力發展數字化、網格化城鎮運行管理,構建智慧城鎮公共信息平臺,統籌優化城鄉規劃、城鄉建設、城市管理總體布局,促進城鎮運行智慧化、城鎮管理精細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

(一)城鄉規劃智能化工程

基于國家“天地圖”大平臺,推進“天地圖·江蘇”建設,打造包括城鎮地名地址、地理實體、三維精細模型、地下空間設施、遙感影像、實時位置、多維可視化等數據的地理空間基礎數據庫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基于城鎮基礎地理資源體系的三維仿真平臺、協同規劃系統和輔助決策系統,實現城鄉規劃設計、城市建設管理的智能化、可視化和協同化。統籌規范市政、通信、廣電等管線資源,實現集約建設和智能化管理。(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等)

(二)城鎮管理網格化工程

推廣城鎮網格化管理模式,構建城鎮網絡化管理平臺,加快推進城鎮管理的數字化、精細化、智能化,探索建立大城管格局。以街道、社區、網格為區域范圍,劃分管理內容和處置單位,通過城鎮網格化管理應用,有效統籌網格內、網格間各類人力資源、信息資源和管理服務資源,加快實現市區聯動、資源共享。積極開展網格化數據信息的智能化、可視化分析,提高城鎮管理部門處理、預測和服務能力。(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公安廳、省工商局等)

(三)城鎮運行集中管控工程

依托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推動省轄市、有條件的縣級市和規模較大的鄉鎮建設智能化運行管控中心,匯聚對接國土、環保、水利、交通、規劃、城管、公安、人社、衛生計生、質監、安監、消防、氣象、電信、市政(水電氣)等部門的智能化信息平臺,實現城鎮公用設施管理信息集中接入,城鎮關鍵系統運行狀態自動感知和重大突發事件智能應急處理,進一步提升城鎮運行效能和應急響應能力。(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等)

(四)智慧城市“時空信息云”工程

加強多平臺、多傳感器和高分辨率的數據快速獲取能力建設,建成現勢性更強的基礎地理信息和高精度三維地理空間信息數據庫,實現高分辨率、多時相、多尺度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全覆蓋和重要地理信息同步更新。推進智慧城市時空信息云平臺和高精度位置服務平臺建設,開展時空數據建設、云平臺開發、支撐環境建設等試點和典型應用示范,新增擴容基礎地理信息服務內容和功能。依托江蘇省全球導航衛星連續運行參考站綜合服務系統建設全面兼容的導航與位置服務平臺,開展多種位置服務應用。(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等)

(五)智慧城市群建設工程(四)智慧城市“時空信息云”工程

以全省各區域中心城市為重點,統籌開展智慧城市試點示范建設,促進智慧城市健康有序發展,加快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格局。加快構建智慧城市規劃、設計和推進工作平臺,發揮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和規劃的作用。組織實施智慧支付示范工程,建立跨區域互聯互通機制,大力推廣和普及金融IC卡在城市交通、公共事業、金融支付方面的一體化應用。加強智慧江蘇門戶平臺資源整合和開發利用,拓展與政府各部門系統對接和信息共享的廣度和深度,積極探索主動服務模式,面向社會提供各類公益性服務和增值服務。(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科技廳、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等)

六、智慧產業倍增發展行動

以高端引領、創新驅動,重點突破、集約集聚為目標,著力發展一批戰略性、創新性、成長性、導向性的智慧產業集群。突出市場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發展壯大平臺經濟和網絡經濟,加快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集成電路、高端軟件、北斗導航等新興智慧產業,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一批高端智能產品、培育一批知名自主品牌、打造一批領軍龍頭企業,不斷提升智慧產業核心競爭力。

(一)互聯網經濟培育工程

實施電子商務平臺培育計劃和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促進計劃,支持重點電子交易平臺、電子商務平臺和專業支付平臺發展壯大。加大金融信息平臺、電子商務平臺、地理信息平臺、社交網絡平臺建設力度,大力發展裝備制造、冶金、化工、機械、新醫藥、新材料、農產品、旅游等重點行業特色電子商務,重點培育一批實力強、信譽好的平臺企業,鼓勵互聯網應用創新,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加快互聯網化轉型,迅速壯大一批有競爭力的互聯網企業。加速促進平臺企業集聚,構建健康良好的互聯網經濟生態體系。支持互聯網金融與電子商務、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等領域融合發展。加強網絡文化產業集聚,大力發展數字設計、網絡電視、數字出版、數字音樂、動漫游戲等服務平臺和新興業態。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旅游、商貿、賓館、餐飲、房產、娛樂等生活性服務業,大力發展智慧旅游,建設覆蓋省、市、縣(區)三級的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務平臺和旅游產業運行管理監測平臺,發展新興服務業態。(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文化廳、省通信管理局、省新聞出版局、省廣電局等)

(二)大數據產業推進工程

加強數據管理、分析挖掘、大數據存儲、大數據可視化等核心技術研發和主要設備產業化,培育一批大數據骨干企業,促進大數據與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的集成創新與融合創新。面向電子商務、金融證券、智能制造、交通物流、電力能源等重點行業,組織開展大數據應用示范,建立大數據管控平臺和決策支持系統,加強數據挖掘分析,普及推廣行業大數據應用方案。大力發展商業智能服務,構建基于互聯網的大數據采集、分析、挖掘和決策服務系統,加快發展基于大數據分析的精益生產、精準營銷、精準物流和市場決策等商業化服務。探索建立大數據企業信用評價機制,廣泛深入開展信用信息服務。穩步推進移動支付、網絡借貸、眾籌等互聯網金融模式發展,促進網絡借貸行業規范自律,充分應用大數據技術提高金融服務效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商務廳、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文化廳、省質監局、省金融辦等)

(三)移動互聯網創新工程

加快實施智能終端產業化工程,研發生產基于國產芯片和操作系統的移動智能終端和智能穿戴設備,促進終端、應用與服務一體化發展。通過企業定制、集中采購等方式,加強產銷合作,擴大規模運營,著力引導終端消費升級,支持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終端產品研發制造和服務企業發展壯大。實施智能家庭建設計劃,支持數字家庭智能終端研發及產業化,加快發展集成多屏融合、高清互動和智能控制功能的新型數字家庭系統。大力推進移動互聯網應用商業模式創新,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應用,積極培育、拓展新興信息服務業態。鼓勵生產制造企業、信息服務企業、通信運營企業、物流服務企業加強合作,拓展基于新一代移動通信、物聯網等技術的移動電子商務應用。(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省廣電局、省通信管理局等)

(四)現代信息產業高端發展工程

重點培育和發展物聯網、云計算、集成電路、高端軟件等現代信息技術核心產業和關聯產業,打造國際知名的創新示范區和產業高地。加快推進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建設,組織實施智能電網、智能安防、智能醫療、智能家居等應用示范工程,實現物聯網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典型示范應用。積極推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云主機、云存儲、云終端及其他硬件或軟硬件一體化產品的研發和制造。針對用戶移動化、需求個性化、服務差異化等新特點,圍繞交通、醫療、社區、氣象等熱點領域,充分發揮“云端服務”優勢,支持企業積極創新云應用和云服務模式,不斷改善民生服務水平。加快發展高端軟件,對接國家核高基重大專項計劃,鞏固發展行業應用軟件、嵌入式軟件等優勢軟件產品,加強智能操作系統、大數據管理等基礎軟件開發應用。大力支持北斗芯片、終端的研發和產業化,在交通運輸、電力通信等行業開展示范應用,加快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推廣應用。大力推進北斗導航服務模式和產品創新,推動LBS(位置信息服務)市場加速拓展。(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等)

(五)智慧服務業提速工程

加快推進現代物流、商務服務、工業設計、創意設計、節能服務、檢驗檢測等知識型、技術型服務業智能提速發展。加快物流發展模式轉變,重點推進云計算、物聯網、北斗導航及地理信息等技術在物流智能化管理方面的應用,完善智能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全國物流示范基地,提供一體化、智能化綜合物流服務。推廣面向企業全流程、網絡化、智能化的信息技術服務,大力發展數字化工業設計服務。支持第三方大數據平臺建設,面向中小企業提供精準營銷、互聯網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推進產業金融、產業商貿協同發展。推進智慧服務業集聚配套發展,加快推進一批具有重大支撐作用、帶動性強的重點示范園區、各類公共服務平臺、智能化應用示范項目,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服務體系完善、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重點企業,推動服務企業與制造企業、工業園區聯動發展。(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質監局等)

七、網絡信息安全保障行動

堅持積極防御、綜合防范方針,以增強網絡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維護支撐經濟社會安全為目標,綜合利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等手段完善網絡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立完善智能化的信息安全防護體系、監控體系、信任體系和應急體系,加強重點領域網絡安全審查和網絡安全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提升智慧江蘇整體安全防護能力和自主可控水平。

(一)網絡安全防控體系建設工程

貫徹落實國家網絡安全防控體系建設要求,健全信息安全監測預警體系,擴建省級政務網站及重要信息系統安全監測預警平臺,進一步滿足對省級政務網站及重要信息系統篡改暗鏈攻擊及感染僵尸木馬的監測預警需求。加快市級監測預警平臺建設,實現安全監測預警體系全省覆蓋。健全信息安全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省級網絡與信息安全應急指揮平臺,加強信息安全應急演練,實現全省網絡與信息安全事件的統一接報、聯合研判發布、應急指揮調度以及協同處置和跟蹤反饋。健全容災備份體系,擴建省容災備份中心,滿足省級重要信息系統同城數據災備需求。建設省災備中心同省異地分中心,開展應用級災備建設試點。加強黨政機關互聯網安全接入管理,大幅縮減互聯網接入口數量,建設省、市兩級黨政機關統一接入平臺,強化安全監管、保密監測和應急保障。(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公安廳、省通信管理局、省保密局等)

(二)重要信息系統安保工程

加強對黨政部門信息系統和涉及國計民生的重要信息系統,以及核設施、先進制造、石油石化、油氣管網、電力系統、交通運輸、水利樞紐、城市設施等重要領域工業控制系統的安全監管,定期開展安全檢查、等級保護和風險評估。強化工控系統安全防護技術研究,對重點領域使用的關鍵信息產品開展安全測評,建立施行安全風險和漏洞通報制度。增強公共基礎網絡態勢感知能力,提高應對網絡攻擊的防護和快速恢復能力。加強三網融合安全管控手段建設,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管控體系。加強下一代互聯網建設規劃和安全管理,加快構建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研究建設網絡安全保障評價指標體系。(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公安廳、省通信管理局、省安監局等)

(三)重點領域網絡安全審查

貫徹落實國家網絡安全審查制度和審查技術標準,研究制定全省重點領域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審查規范。指導和支持建設網絡產品、計算機軟硬件、工控系統等重點網絡安全檢測實驗室,對重點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加強網絡安全審查。在重點領域施行信息安全持證上崗制度和信息安全檢測服務機構備案制度。(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公安廳、省通信管理局、省保密局等)

(四)網絡安全人才隊伍建設工程

重點建設好應急、網宣、網評、網管、網警、信息安全員、技術檢測服務等隊伍。研究制定網絡安全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組織開展多層次、重點領域全覆蓋的網絡安全人才培訓和技能競賽。支持高校加快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創新人才培養,推動在蘇高校加快網絡安全學科、實驗室和師資隊伍建設,在全省中小學實施“網絡安全知識進校園”行動。設立網絡安全宣傳周,提升全社會信息安全意識和全民信息安全防護水平。

關鍵字:精準營銷動漫游戲

本文摘自:智慧城市行業動態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化县| 伊川县| 钟祥市| 宜都市| 宁蒗| 永和县| 陇南市| 山西省| 西畴县| 安岳县| 宁乡县| 马公市| 斗六市| 高雄县| 大城县| 聂拉木县| 卓尼县| 资源县| 大厂| 云安县| 溧阳市| 全州县| 元阳县| 邻水| 志丹县| 琼海市| 沂南县| 五河县| 福清市| 华亭县| 隆子县| 四川省| 杭州市| 永昌县| 遂平县| 保亭| 广平县| 启东市| 福清市| 九寨沟县| 东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