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瑪依區智慧社區建設經驗介紹
一、克拉瑪依區概況
克拉瑪依區是克拉瑪依市黨、政、軍機關和國家特大型企業——新疆油田公司、克拉瑪依石化分公司機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核心區。全區面積3833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積的51.7%,其中城區面積25.58平方公里。總人口23.9萬,占全市人口的63.2%,有漢、維吾爾、哈薩克、回、蒙古等38個民族。下轄1個農牧業鄉、6個街道辦事處、58個社區。近年來,在克拉瑪依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克拉瑪依區全面實施“科教強區”、“商貿活區”、“ 環境塑區”、“文化強區”四大戰略,大力弘揚“不畏艱險、敢于擔當、甘于奉獻、勇于創新”的克拉瑪依區精神,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2000年以來,我區先后榮獲全國生態文明先進區、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區等30余項國家級榮譽稱號。
隨著克拉瑪依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面對城市轉型、經濟轉軌、社會形態變化的大趨勢,靠傳統手段已難以適應科學高效的城市管理需求。因此,信息化是我區加快實現現代化生態精品城區建設和維護社會穩定的必然選擇;是更好地為廣大居民提供服務的迫切需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數字克拉瑪依”建設總體目標,2008年,啟動“信息化建設系統工程”,將信息化建設列入我區“十一五”六大民生工程、“十二五”八項重點工作來全面推進。克拉瑪依區委、區政府對“數字城區”建設的信心和決心,成為了我區信息化建設的有力保障。
二、智慧社區建設需求分析
我區結合《智慧社區建設指南》、《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等要求,智慧社區的建設要以便民利為總要求,借助政府信息系統,構建起聯通政府、企業與居民,以社區為核心的綜合公共信息服務平臺。這個平臺是匯聚綜合信息和提供服務的基礎,是聯通社區管理和社區服務的橋梁,是社區、居民反映訴求、消除矛盾、參與治理的通道。
智慧社區建設從社區事務管理的角度,包括以下建設需求:
第一,是實現社區基層工作信息化、社區組織活動信息化,加強居民溝通,提高社區自治能力的過程。
第二,是由政府主導,代表居民和社區利益,促進部門、行業等信息與地域性社區信息整合的過程,以支持科學決策,消除信息孤島,促進信息共享,實現方便居民服務社區的目的。
第三,是通過社區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加強社區管理和社會對話,以服務促管理,消除矛盾沖突,提高居民參與社區管理的能力,實現以居民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為核心的基層民主建設和社區管理共建共治。社區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市政管理、治安管理、環境衛生管理、流動人口管理、計生管理、就業與培訓管理等。
智慧社區建設從社區服務的角度,包括以下建設需求:
第一,是實現社區政務服務,由政府向社區居民提供包括:社會保障、社會救助、公積金管理等各項政務服務。
第二,是實現社區公共服務,由政府主導,社會機構向社區居民提供包括:市民卡、數字醫療、數字教育、數字文化等各項公共服務。
第三,是實現社區商業服務,由社會商業服務性企業向社區居民提供包括: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數字金融、數字旅游、物業與設施管理、智能建筑、物聯網智能小區等各項公共服務。
三、主要建設內容
目前,我區已經開始了智慧社區系統工程的實施,并結合國家相關部委的規劃,將城市管理、社會治理、社區醫療等作為智慧社區近幾期建設和實施的重點。智慧社區功能結構如下圖:
1、基礎數據庫建設
按照統一平臺、統一數據標準、統一數據采集體系,建設了城市管理部(事)件庫、地名地址、實有人口、房屋、社會單位(法人)、網格責任區劃6大類基礎數據庫,并開發了與之相關的管理子系統。按照數據分段、多點一次性采集,多方使用維護的原則,建立了統一化的數據流轉模式;建立以基礎信息為主線,關聯各委局辦的專業應用,通過數據交換,形成居民基礎電子檔案,實現政府各部門數據共享、流程共轉。
2、城市管理方面。以“人性化服務、網格化覆蓋、精細化管理”為目標,建設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并集成“12345”政府服務熱線、“12319”城管服務熱線和“96555”效能監督熱線等功能,實現了市民投訴舉報、咨詢求助、家庭應急等問題的全天候受理、全天候派遣、全天候協調和全天候處置。克拉瑪依區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于2008年建成運行,并在同年9月18日通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專家組驗收,正式授予“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數字化城市管理試點城區”的稱號,成為西北第一家通過驗收的城區。
3、社會管理方面。依托我區社區建設實踐成果,以構建區域性、綜合性的“電子檔案”建設為目標,圍繞社會管理“人、地、物、事、情、組織“六大要素”,運用“六類管理法”優化部門業務流程與區域性基礎信息的整合,實現部門間、層級間的業務協同,有效支撐“五百”工作機制與“一網多責、一格多員、協作聯動、責任共擔”的網格化社會管理模式,達到了關心基層、規范信息、暢通民意、公開政務、實時監控、快速反應的良好效果。目前,系統已完成民政、衛生、信訪、綜治、慈善、殘聯、教育、監察等15個部門18大類57項業務的開發,并實現社區工作站前臺一口受理,街道社會事務管理中心、各職能部門網上協同辦理的應用。
4、社區衛生方面。以居民健康檔案為核心,2008年開始試點建設社區衛生醫療信息系統,2011年全面應用,已完成5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鄉鎮衛生院、14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共20個機構在內的區域衛生醫療信息平臺。通過公共衛生系統與基本醫療系統的信息共享,形成統一電子健康檔案數據庫,實現了基于電子健康檔案的孕產婦保健、兒童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預防和精神疾病管理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通過與上級醫療機構系統的對接,實現了雙向轉診、遠程心電和遠程醫療的應用;通過與運營商合作,實現了短信平臺發布衛生信息;通過克區“社區衛生服務網”,實現了居民調閱自身健康信息、歷史診療信息、檢驗信息,提供藥品信息查詢、留言咨詢等服務。
5、社區文化教育方面:實施了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系統、圖書資源共享系統、黨員遠程教育等項目,居民只要能上網就能分享各類文化信息資源。同時,全面整合區屬各類教育資源,利用信息技術搭建了快捷、實時溝通的“家校互動通”、社區教育網站,促進學校與家長之間的互動交流,形成了學校、家庭“和諧共育”的局面,進一步推動學生健康成長。
6、平安建設方面。啟動了平安城區“電子眼”工程,采用企業投資建設,政府租用的方式,先后實施了網吧、城市道路社區重點區域、居家養老機構、社區醫療機構、小學(幼兒園)視頻監控等安防項目。
7、其他方面。我區還利用無線信息技術對相關業務進行了無線終端(PDA)功能延展,先后開發了“衛生監督移動執法系統”、“城管通”、“社區通”、“警務通”等手持終端系統,實現了業務的現場辦理。
四、運行成效
1、實現社區基層工作信息化、社區組織活動信息化,加強居民溝通,提高社區自治能力的過程。
2、由政府主導建設,代表居民和社區利益,促進部門、行業等信息與地域性社區信息整合的過程,以支持科學決策,消除信息孤島,促進信息共享,實現方便居民服務的目的。
3、通過社區信息平臺建設,加強社會對話,消除矛盾沖突,提高居民參與能力,實現以居民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為核心的基層民主建設和社會共治。
4、統一市、區兩級平臺,提升社會管理服務應用載體,管理模式上實現了被動向主動、單一向協同、分散向統籌的轉變,提高了服務群眾的能力。
5、統一了智慧社區建設中的基礎數據庫建設標準,實現了基礎數據的全生命周期動態管理,為政府及社會提供動態的基礎信息。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完善智慧社區信息應用體系,集成的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商業服務的智慧社區各應用系統,不斷推進跨平臺間的互聯互通、跨部門間的信息共享等應用平臺建設。
二是培育克拉瑪依本地企業,開展同城電子商務的試點,建立基于互聯網的網商、網店和電子商務交易,為居民提供日常所需的服務。
三是積極探索智慧社區運營模式。充分發揮行政力量、社會力量、市場力量和志愿互助力量的作用。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企業運營、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的運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