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利集團在國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指引下,兩年來,以分布式、標準化、可復制的原則,進一步創新貧困村光伏農場項目,為貧困村提供了“光伏+農業+就業”疊加效益的精準脫貧成功路徑。
在包縣脫貧的探索中,中利農業研究院研判農村未來發展方向,幫助貧困村建設一座0.4兆瓦以內的光伏農場,逐步實現全村農田農場化發展,將有條件的部分貧困村鎮打造成美麗、特色的光伏綠色村鎮。目前該集團已在江蘇常熟、山東冠縣、浙江湖州、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等地區推出了光伏農場示范項目。光伏農場種植水稻、麥子、牧草、中草藥、油用牡丹等糧食和特色農業,雇用當地農民就業,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群眾的好評。
據悉,貧困村光伏農場采用在“智能光伏”支架上加設塑料薄膜頂棚技術,大幅降低了傳統農業大棚的土地面積和大棚成本。中利集團貧困村光伏農場項目負責人為筆者算了一筆賬:一個0.4兆瓦貧困村光伏農場項目,總投入約250萬元,按照國家目前的上網電價計算,光伏發電平均年收入約47萬元,按照貧困縣各級政府無出資的模式,扣除15年等額還本、付息、運營維護管理費等,凈收益20萬元以上。另加不同地區的光伏農場種植、養殖、就業等收益,可實現25年穩定的村級公益收益,促進農民脫貧致富。
目前,該集團累計已簽訂40多個貧困縣的包縣脫貧項目。該負責人表示,未來3年,中利集團將聯合多家光伏企業,打造200個貧困縣包縣脫貧工程,更大范圍推行貧困村光伏農場項目,助力精準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