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fnxjk.com/statics/images/logo.png)
作為曾經名聲大噪的光伏巨頭,英利綠色能源(YGE.NYSE,下稱“英利”)在經歷了連續五年的虧損后,走上了資產債務重組之路。據了解,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信達資產”)可能會入主英利。
信達某內部人士告訴澎湃新聞,“目前的進度我們不方便說”。但該人士表示,信達本來就是做不良資產處置的公司,英利這樣的情況本身已是不良資產,此外,信達對于光伏行業也十分感興趣,此前也重點關注過尚德、賽維不良資產處置的問題。英利公共關系部負責人王志新稱,這些在正式公告披露前的消息會有很多,但重組的具體信息要根據相關要求再對外進行發布。
在光伏行業整體向好發展的形勢下,英利卻深陷巨額債務泥潭,不禁令人唏噓。某光伏行業人士對澎湃新聞分析稱,其實英利和此前賽維、尚德的情況如出一轍。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自身投資戰略的失誤,比如大量投資上游硅料企業。
目前光伏行業發展形勢大好,英利卻不斷深陷債務泥潭
英利集團成立于1987年,1998年進入太陽能光伏發電行業,彼時,是中國最早進入光伏行業的大型公司之一。2007年6月份,英利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此后曾在一段時間內,英利的光伏組件在出貨量方面保持全球第一。
2015年,光伏制造業全面回暖,總產值超過2000億元。多晶硅產量約為10.5萬噸,同比增長20%;硅片產量約為68億片,電池片產量約為28GW,同比增長10%以上;組件產量約為31GW,同比增長26.4%。
如今光伏行業發展的形勢大好,同行中的多數企業已扭虧為盈,但英利卻深陷巨額債務泥潭。
某光伏業內人士對澎湃新聞分析稱,其實英利集團出現如今的境遇和此前賽維和尚德如出一轍,行業寒冬、國際貿易壁壘等原因,最終導致了其各自的衰敗,但其自身的投資失誤則是最根本的原因。比如,在多晶硅價格很高的時候,英利、尚德和賽維都不理智的往光伏行業的上游走,和上游的硅料企業簽了長期協議。但硅料最貴的時候400美元/千克,最便宜的時候每千克十幾美元,如此大的價差,再加上高價位時的長期協議,這些企業在上游供應鏈端的壓力就可想而知了。
英利為了通過自己建設多晶硅廠來解決上游原料的問題,成立了“六九硅業”多晶硅生產項目。但2011年多晶硅價格暴跌,運行近一年的“六九硅業”成了一個長期減值的項目。據2011年英利第四季度財報,六九硅業虧損22億7千5百萬元,商譽減值2.7億元。
其實,也就是從2011年6月底獲得單季度的利潤后,英利集團就再沒有過盈利。
英利2015年發布的三個季度財報顯示,公司2015年前三季度的凈虧損分別為3.632億元、5.981億元、32億元。而2015年第三季度的同期營收才22.34億元,即2015年第三季度的虧損資金已遠超過了同期營收。
財報同時顯示,英利的總資產為207.77億元,其中流動資產為110.9億元;公司總負債239.43億元,流動負債184億元,資產負債率已超過100%。
2015年12月28日,英利宣布采取“10并1”的并股方案,每股ADS將代表十股普通股。這種方法,可以在短時間內讓英利綠能避免因為股價長期低于1美元退市。除并股之外,英利已沒有更多的辦法在短期內拉升股價回到1美元以上。
信達資本或成為英利新的戰略投資人
對于英利來說,如今幾乎已經無法依靠自身打完接下來的戰役。
此前一份廣泛流傳的 “關于印發《英利集團資產債務重組工作座談會會議紀要》的通知”文件也得到了英利集團的確認。該文件中顯示,2015年12月,銀監會法規部會同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在中國銀監會召開了關于英利集團資產債務重組的座談會,其中河北能源局、保定市政府,以及各大銀行均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稱,銀監會和國家能源局支持對英利集團進行資產債務重組,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盡快研究制定重組方案,上報國務院。
同時成立英利集團金融債券人委員會,由國開行擔任主席行,進口處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以及交通銀行為副主席行,盡快對英利生產經營和資產負債狀況進行調查摸底,會同英利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資產債務重組方案,實現銀企雙贏。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由政府部門主導重組,接盤者可能會是一些實力較強的新能源企業。
王志新對澎湃新聞稱,目前和英利接觸的企業比較多,大家可能對于英利的品牌和規模比較感興趣。英利有意愿合作的企業將會是一些比較有實力、認可英利品牌,且能給英利帶來很好發展的企業。
據了解,作為一家核心業務為不良資產經營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達資產可能也將成為英利新的戰略投資人。
信達某相關人士告訴澎湃新聞,信達本來就是做不良資產處置的,英利如今的情況就是個不良資產。此外,信達十分看好光伏行業的發展,也對光伏行業十分感興趣,而且此前信達也曾重點關注無錫尚德、江西賽維的不良資產處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