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擴大導致連虧5年聯合光伏有意接手英利能否跳出“三角”怪圈
即使頭頂著光伏組件出貨量全球第一的光環,但面臨巨大的產能過剩危機,光伏巨頭英利依然逃不過連續5年的虧損,逃不過資產債務重組的命運。
1月21日,英利集團相關負責人確認將進行資產債務重組,不過,英利同時否認將全面退出光伏行業。而此前的1月20日,網絡上傳出的一份于去年12月末發布的“關于印發《英利集團資產債務重組工作座談會會議紀要》的通知”文件顯示,銀監會和國家能源局支持對英利集團進行資產債務重組,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盡快研究制訂重組方案,上報國務院。
“目前有聯合光伏等一些企業及財團對英利資產債務重組比較積極。”1月21日,記者從消息人士處獲悉。
不過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認為,英利這樣的現狀完全是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形成三角怪圈后盲目做大引發的企業困境,進一步的資產債務重組應該跳出這個怪圈。
確認資產債務重組
流傳在網絡的幾張英利資產重組的圖片顯示,銀監會法規部會同國家能源局和可再生能源司組織召開了英利集團資產債務重組工作座談會,結合英利集團和債權金融機構的意見,印發《英利集團資產債務重組工作座談會會議紀要》(下稱《紀要》)。
據了解,《紀要》要求成立英利集團金融債權人委員會,由國開行擔任主席行,進出口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以及交通銀行為副主席行,盡快對英利生產經營和資產負債狀況進行調查摸底,會同英利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資產債務重組方案,實現銀企雙贏。
1月21日,英利集團回應稱,這次相關部門研究切實可行的方案,幫助企業走出困境,渡過當前難關,達到銀企共贏的目的,接下來會積極推進,加快實施。英利集團公關部王志新對外確認了通知及會議紀要真實性的同時也稱,“英利作為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都在,包括品牌、成本、技術、銷售渠道、團隊,公司主要問題就是債務成本高,渡過這一關之后,新英利會發展得非常健康、穩健。”
英利陷入資產債務重組,主要是因為其債務巨大。自2011年以來,英利已經連續5年凈利潤虧損,2015年資產負債率已超100%,也就是說公司已經資不抵債。去年12月公布的英利2015年三季報顯示,凈虧損達到41.62億元,扣除非經營性損失后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為-51.9億元,凈虧損敞口進一步擴大,各項數據都要遜于之前。
聯合光伏等拋橄欖枝
事實上,雖然英利自從2011年第二季度已經連續5年虧損,但這家企業仍是世界上第二大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并備受行業關注。
近日,英利集團還發布消息稱,依托“光伏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能源光伏技術重點實驗室”等四大國家級研發平臺承擔了大量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并申請專利超過兩千項,位居光伏行業首位。
目前有消息稱,已經有多家投資者來過英利集團進行前期盡職調查,其中包括中央企業和光伏產業巨頭。而記者從英利內部人士處獲悉,總部位于香港的聯合光伏集團對英利一直很積極。
據記者了解,早在2014年,聯合和英利兩家公司合作進行過一個300兆瓦的項目,此前聯合還曾表示,正在探索為國營的中國太陽能公司英利綠色能源提供幫助的路徑,并愿意與其他國家支持的企業或太陽能公司合作,以幫助英利“渡過難關”。
從2015年12月28日開始,英利集團紐交所上市主體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YGE.NYSE)已經宣布采取“10并1”的并股方案,每股ADS將代表10股普通股,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短期內避免因為股價長期低于1美元而造成退市,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除了并股外,英利尚未找到更多的辦法在短時間內將股價拉升回1美元。“英利的土地和固定資產早已經用來抵押貸款,而現在股票又不值錢,除了債務重組尋找投資者,已經別無出路。”英利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資產債務重組,基本上是破產重組了。”韓曉平說。
地方政府應該放手
“光伏產業如果不走出地方政府+企業+金融機構這個怪圈,光伏產業就無法在市場中實現平穩的可持續發展。”韓曉平指出,英利就是在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支持下拼命擴張、盲目求大以致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最終走向資不抵債的窘境。這樣不遵循市場規律的教訓很深刻。
業內專家指出,產業的發展是由市場和產品發展決定的,而我國的產業是在市場和政府雙重引導下發展的。我國的光伏產業正是在這種機制下,由于政府的推動而過快發展,過早進入成熟期甚至衰退期。
而韓曉平認為,從英利的發展歷程來看,這個曾經的世界上最大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的產能過剩矛盾不斷加劇正是與政府的不當干預有關。英利的幾次重要轉折點,地方政府對其推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最早是地方政府依據相關政策,使用資源配置大力扶持光伏企業的發展。2007年全球經濟危機已經凸顯出光伏行業的風險,2011年之后,歐洲各國對光伏行業財政補貼陸續下降和歐美的“雙反”調查使我國光伏產業市場需求進一步萎縮,整個國內光伏行業發展面臨困境。但一些地方政府完全無視太陽能電池板產能已經嚴重過剩,依然采取擔保貸款、國有資產注入、地方并購等方式幫扶所轄光伏企業,導致部分光伏企業一味出現生產規模過大、企業產品庫存高企、產銷率低、利潤率逐年下降,直至出現行業性虧損。
“曾經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由幫扶過本地光伏企業一味做大的無錫和保定兩地的地方政府,當前的財政或許也存在很大問題。”韓曉平認為,必須明確政府干預與市場調節的邊界。像英利這樣的企業,下一步的債務重組應讓其徹底轉向市場,遵循市場,以市場需求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加強市場自我調節,用市場機制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理順供需關系,促進自由競爭,并鼓勵技術創新,從而由市場的優勝劣汰自發淘汰落后產能,促進光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