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興起的新能源車型在市場的反饋還算蠻不錯的,許多車企業因此都加大了在這一塊的力度,相比于燃油車而言,電動車作為城市代步是較好的選擇,低油耗甚至是零油耗,而且能夠免除多數一線城市限牌的政策。
值得一提是國家為了支持新能源領域的發展,新能源車型都享有不同程度的補貼幅度。在巡航里程在100KM-150KM區間,能夠獲得2.5萬國家補貼,續航里程在150km-250km區間內,可以獲得4.5萬元的國家補貼,續航里程超過250km的可以獲得5.5萬元的國家補貼,在這樣的基礎上,再加上車企以及地方的一系列補貼優惠,一輛新能源車型的優惠力度少則五萬起,多則十多萬。也就是這樣一個因素,可以說很大程度的打開了新能源的市場銷售。
但是現在新能源領域面臨著一大難題,原有的市場銷售情況是基于多數補貼的情況下而產生的,但是現在國家補貼政策逐漸緊縮,這也就意味著補貼力度大大降低,新能源車型對消費者的誘惑力度也漸漸減少。據悉到2020年補貼政策徹底取消,屆時車企該如何面臨這個問題呢?
我想作為新能源車企,無論是老牌企業還是造車新勢力做好產品是關鍵,無論是補貼收縮還是取消,過硬的產品才是關鍵。在補貼政策的催化下,誕生眾多新能源車企,其中不乏投機分子,這一次也正好能夠加速淘汰這部分投機企業。另外,這一部分實力車企業需要著手解決新能源車型在續航和充電兩方面的硬傷,這樣才能夠將新能源的發展道路走的更遠。
綜合來看,補貼只是推動行業發展的手段,真正的競爭力還應該掌握在企業自己手中,不管政策如何推動,作為新能源企業都要以提高自身競爭力為主要目標,這樣才能長久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