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年前,贊助世界杯的名單上只有一家中國企業——中國英利。2010年南非世界杯,當“中國英利”四個漢字出現在賽場上時,國人沸騰,這是世界杯自1630年成立以來80年中第一次出現中國企業的身影,“中國品牌走出去了”、“中國隊沒來,但是中國制造來了”的名族情緒高漲。
同時業內卻有人對此表示“看不懂”,一個B2B的新能源企業投入2億贊助世界杯莫不是做“傻事”?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中國英利又贊助了巴西世界杯,就這么一家連續兩度贊助世界杯的企業,卻在短短幾年時間后,幾乎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而這會否成為中企世界杯贊助商的一個魔咒。就像很多央視曾經的標王一樣,早已沒落的難覓蹤影。曾經封王“必須讓新興市場的消費者迅速認識英利,世界杯這一萬眾矚目的平臺,無疑是個捷徑。”
表示贊助世界杯并不虧的是英利執行董事李宗煒,他之前就職于普華永道,后來被英利集團創始人苗連生高薪挖到公司,主導英利上市。李宗煒此時代表的中國英利正戰斗力十足。根據英利集團官網介紹,英利集團成立于1987年,總部位于河北,是全球領先的太陽能光伏企業。2007年中國英利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成為第四家在紐交所上市融資的中國光伏企業,市值22.66億美元,在10家海外上市的中國光伏企業中位列第三,創始人苗連生也由此以137.5億元的資產位列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30位,成為河北首富。
2009年,中國英利掀起行業價格戰震驚行業。在國內規模最大的太陽能電站——甘肅敦煌10兆瓦并網太陽能發電場的發電示范工程的競標會上,中國英利聯合國投電力拋出0.69元/度的報價,這一價格與風電上網電價相差無幾,而當時國內光伏企業的成本多是在2.1-2.4元/度之間,即使技術領先的德國價位也在1.8-2.3元/度之間,因此公司領頭人苗連生被業界稱為“價格屠夫”和“攪局者”。依靠價格站拿下市場的中國英利2012年組建出貨量為2.2吉瓦,衛冕全球第一;2013年,中國英利出貨量增長40%,達到3.2吉瓦,連續第二年蟬聯出貨量全球第一,市場份額也有7.4%攀升到10%左右,即全球10塊光伏組件中就有一塊產自英利。
2014年,雄心勃勃的英利再一次贊助了巴西世界杯,苗連生對媒體表示,“南非世界杯只是讓人聽了個響,讓人知道英利;而巴西世界杯,則要讓人留下深刻印象。”有13年軍旅生涯經歷的苗連生,鐘愛世界杯其實是因為贊助世界杯是英利開拓全球市場的關鍵一戰,此前,苗連生的“擴張戰”一直在進行。2007年,英利向外披露十年規劃,在保定投入1228億元資金,打造年銷售收入3055億元的新能源產業園區。
2013年,巔峰期的英利進行“二次創業”,“千億決戰下游光伏電站”的戰役氣勢洶洶。盛極而衰英利的命運如同拋物線一般,升至最高時,便要開始下降了。2011年,德國太陽能公司SolarWorld美國分公司,聯合其他6家美國光伏企業,向美國商務部正式提出申請,對從中國進口的光伏產品進行“雙反”(反補貼、反傾銷)調查。調查共涉及75家中國企業,其中就包括中國英利。根據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光伏企業數為262家,2012年已經降至112家。
大量的問題開始顯現,中國光伏產品九成以上依賴國際市場,國內需求不足3%,而且低端環節嚴重過剩,在2011年全球太陽能光伏總產能大于實際需求量1.5至2倍的情況下,一些企業在虧損狀態下仍大量出口,形成惡性競爭。2013年,曾經顯赫一時的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宣布破產,業界嘩然。中國英利的問題同樣離不開負債擴張。2012年和2013財年,英利分別虧損30.64億元和19.44億元。贊助2014年世界杯的當年,凈虧損2.095億美元,2013年時,英利負債率就已經達到高達92.2%。
2015年7月開始,英利收盤價已連續40個交易日低于1美元,收到納斯達克的退市警告。而中國英利的最高股價曾經是41.8美元一股。當年12月,中國英利通過宣布采取“10并1”的并股方案才避免退市。同年10月,英利的子公司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一筆超10億元的債務未能按期足額兌付,步入債務違約。2016年5月,天威英利發行總額14億元的債券也宣告違約。2016年7月,帶著員工“打仗”的苗連生辭去英利集團董事長一職,引發外界廣泛關注和猜測。而此前被苗連生重金請來的李宗煒,早在2014年就離開了公司。
隨著政策的變動,中國光伏企業逐步回暖,因為美股市場對中國光伏企業估值仍然很低,中國光伏企業在美國市場基本喪失了融資能力,因此,2015年以后,不斷有美股光伏企業收到私有化要約,準備回歸國內A股,其中天合光能、晶澳等已經開始或完成私有化。2017年以來,隆基、通威、協鑫等新興光伏巨頭紛紛掀起新一輪的產能競賽和融資大戰,而中國英利卻還深陷債務泥潭。2015年10月,中國英利的子公司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一筆超10億元的債務未能按期足額兌付,步入債務違約,進行債務重組。
2016年5月,該子公司發行總額14億元的債券也宣告違約。2017年,英利還被一家持有中期票據本金為6570萬元的債權人發起訴訟,要求兌付相關款項。2017年年報顯示,中國英利全年組件出貨量2.95GW,相比2016年的2170.4MW,同比增長36%。2017年營收83.64億元,相較2016年的83.76億元,變化不大;2017年的毛利潤3.05億元,較2016年的11.5億元嚴重縮水;2017年毛利率為3.6%,較2016年的13.8%大幅下滑。
這意味著,英利雖然賣出了更多的組件,但其卻并未從中獲利,陷入賣得越多虧得越多的泥潭。此外,中國英利2017年的資產負債率為201%,較2016年的153%又增加了。中國英利的債務重組已開展整整兩年,但一直未出結果。在被媒體問及債務重組為何一直未果時,一位英利高管反問到,“我們怎么可能挑呢?”而且公司控股權都已擺在談判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