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國家發改委下發了《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項目價格政策的通知》,降低2018年1月1日之后投運的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Ⅰ類、Ⅱ類、Ⅲ類資源區標桿上網電價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55元、0.65元、0.75元(含稅)。同時,對于1月1日以后投運的、采用“自發自用、余量上網”模式的分布式光伏項目,度電補貼降為每千瓦時0.37元(含稅),只有帶扶貧作用的村級光伏扶貧電站(0.5兆瓦及以下)和戶用分布式光伏扶貧項目補貼保持不變。
消息傳出,光伏人紛紛表示“靴子落地”,卻不像去年補貼下調時一片哀怨之聲。索比光伏網認為,本次補貼下調的幅度相比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下降較小,尚在光伏企業承受范圍內,一些經銷商也表示,下調5分對他們在地方的推廣影響不大。
有主管領導曾表示,目前行業發展重心就在于領跑者、分布式和光伏扶貧。由于小規模光伏扶貧項目標桿電價和補貼標準維持不變,索比光伏網將從前兩個方面,重點分析本次補貼下調帶來的影響。
光伏領跑者
與去年不同,今年的光伏領跑者分為應用領跑基地和技術領跑基地兩大類。根據相關計劃,應用領跑基地將再次實行競價上網。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院王斯成曾表示,應用領跑基地將率先實現平價上網。盡管2017年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公布2017年光伏發電領跑基地名單及落實有關要求的通知》并未提及競價上限,但從推動成本下降、促進平價上網的角度來看,2018年對各基地實施競價招標時,最終中標電價不可能超過2018年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
唯一尚存疑點的,就是推崇“高效”的技術領跑基地。從現實情況來看,IBC、MWT、HIT等技術成本都比較高,能否將度電成本降至2018年電價以下,還沒有大規模實證。王斯成認為,追求高效和追求快速平價上網不可兼得。“要求高效率,成本就會提高;又要求成本降低,在邏輯上有點不太一致,我認為將來可能要調整一下。”
分布式光伏
12月11日-18日,索比光伏網對浙江地區分布式光伏發展現狀進行了初步調研。根據我們與經銷商交流的結果,大家普遍認為,如果國家補貼降低5-7分錢,對戶用光伏的推廣影響很小,對成本回收年限的影響也不算大。一位經銷商還為我們算了一筆賬:
以溫州瑞安市(浙江東南部)一個10KW戶用分布式項目為例,某品牌光伏系統零售價約為85000元,按相對保守的首年發電量11000kWh、首年衰減2.5%、之后每年衰減0.7%來計算,25年總發電量為24.87萬kWh.如果發電量中10%為用戶自用、當地居民用電價格為0.5元/kWh,自用部分收益情況如下:
對于賣給電網的部分,也可以用類似方法計算:
將兩部分相加可得,25年該戶用光伏項目總收益21.68萬元,內部收益率約為10.2%,需要7-8年即可收回成本。“如果考慮鹿城區、永嘉縣等地給用戶的初裝補貼,收益率還能進一步提升,收回成本的時間也將明顯縮短。”這位經銷商表示。
需要指出,浙江對于分布式光伏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各地也都出臺了相應的補貼政策。對于尚無地方補貼的區域,如果光照條件較好,每千瓦的年發電量高于1200千瓦時,則三類地區一個10KW項目25年累計發電量可以達到27.13萬kWh,全額上網25年總收益可以達到18.58萬元(第21-25年上網電價按0.4元/kWh計算),內部收益率也有8.74%,收回成本需要10年左右。
對工商業分布式(不參與扶貧)而言,由于系統造價相對較低,平均只需6.5元/W,且發電量自用比例更高、用電價格高,收益率依然是有保障的。
關于光伏系統零部件特別是組件價格,行業內意見不一。有人認為,補貼下調的壓力會逐漸傳導給中上游企業,促使組件價格下降;也有人認為,至少短期來看,補貼下調會造成供求關系的轉變,導致組件價格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