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在必行”的平價上網面臨著多方博弈:政府、電網公司、開發商和整機商都在盤算著自己的“小九九”。
巨量財政補貼一向是政府扶植某一產業快速發展的強心劑,但補貼絕不是長久之計。國家能源局在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最早愿景里,一直強調最終取消補貼的概念。
2014年出臺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風電與煤電上網電價相當,即實現發電側平價上網。2015年、2016年國家發改委兩次調低陸上風電標桿上網電價。
近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在2017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2017)上明確表示:“風電在新能源當中需要率先擺脫社會補貼”。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13個風電平價上網示范項目覆蓋河北、黑龍江、甘肅、寧夏、新疆5個省(區),總規模70.7萬千瓦,均處于一二類風區,其中河北省項目5個,黑龍江2個,甘肅省3個,寧夏1個,新疆2個。
如若示范項目的收益達到可接受范圍,國家能源局便可據此降低風電上網電價。似乎,風電平價時代的到來指日可待。
然而,業內不乏“平價時機未成熟”等質疑的聲音。政府、電網公司、開發商和整機商也都懷揣著各自的“小九九”。
平價的爭議
風力資源較好地區的發電成本低,遴選1-2個示范項目,只要消納能夠得到保障,發電利用小時數在2000小時以上,盈利就有很大可能。
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袁家海在接受《能源》雜志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各方全力落實,這70萬千瓦的示范項目完全可以實現平價上網。“但是,一樹不是春,各地全部機組都能實現高效消納,風電平價上網才有可能真正實現。”
目前,風電平價上網的確存在諸多爭議。首要的一點是,風電示范項目的上網電價比照煤電標桿上網電價仍不具備競爭優勢。風電標桿上網電價每千瓦時為0.5-0.6元,而煤電的標桿上網電價為0.3-0.4元,且由于不同地區脫硫煤電價格差距較大,二者存在較大差距。如果僅靠政府力推平價上網,將給風電企業帶來巨大壓力。同時,價格降低對風電設備制造商形成了倒逼之勢,成本壓力之下會否影響收益及后期的運維?風機制造商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盈利縮減的困局?這些都是業內頭疼的問題。
另外,雖然近年來我國風電開發利用技術不斷進步,應用規模持續擴大,部分資源條件較好的地區已具備了零補貼上網的技術條件,但目前我國風電的技術水平仍有待進一步提高。我國在風力發電機組整體設計、風電大規模并網等技術以及葉輪等機組零部件和核心部件方面創新能力不足,其中涉及到核心技術的零部件仍依賴國外進口,無法實現自給自足,造成風電產業鏈不夠完善,導致風電的發電成本難以在短時間內降低,同時大大增加了風電平價上網的難度。
除卻以上宏觀層面的疑問,這13個示范項目自身也面臨發展阻礙,飽受“不具有普適性”的爭議。
風電平價上網與風資源好壞息息相關,示范項目所在省份風資源相對較好,發電小時數優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國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所長李瓊慧認為,即使是河北省的平價上網示范項目,都不容樂觀。她說:“張家口一帶限電問題還是比較嚴重的,今年河北省不僅審批了很多風電項目,還有很多光伏項目,局部地區限電問題還是比較嚴重的,電網不像信息流一樣,還要破除地方保護主義。”
有業內人士告訴《能源》雜志記者,能源局審批風電平價上網示范項目也有些許無奈意味,“以甘肅為例,甘肅這么大的省,一年沒有風電光電的項目怎么可能呢,總要發展嘛,他們壓力也很大,只能向能源局要項目。能源局就是變著法兒給他們一些項目做。”
李瓊慧表示,從全球范圍來看,即使個別項目出現了超低中標電價,如智利某個風電項目上網電價只有0.3244元/千瓦時,但主要新能源發展大國都沒有完全取消對風電等新能源產業的補貼,美國有配額制和生產稅減免政策,德國等歐洲國家的電價補貼政策均有調整,并沒有取消,風電、光電,還沒有到完全取消補貼的時候。
運營商、制造商、電網企業的博弈
平價上網這一政策的用意非常明顯:逼迫運營企業降電價、逼迫電網企業建通道、逼迫風機制造企業改善質量、降低成本。對于風電平價上網,風電到底應該如何發展,政府、產業、運營商、電網系統都有不同的訴求,看法迥異。
于政策制定者而言,推進平價上網是理順可再生能源發展機制的根本解決之道。于風電產業而言,平價上網項目數量越多,風機制造業才能發展得越好。如果突然沒有增量了,那么產業的發展可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但對于收益縮水的風電開發商而言,積極性難免不高。一位湖北國有發電公司負責人告訴《能源》雜志記者:“從湖北的形勢及風電情況來看,投資開發商并不樂觀,風電火電上網電價0.57元,不棄風限電,保證2000萬千瓦時可以出現雙贏的局面。雖然湖北不存在棄風限電的問題,但是火電0.416元的價格,風電是達不到的,如果一刀切實施,開發商就要降低2成的收益。”
整機商對風電平價上網則普遍持肯定態度。“平價上網對于行業而言是好事,是開發商心懷鬼胎,自己搭順風車,能源局也很清楚,要項目都可以,只要不要補貼,覺得不虧錢的話你愛干什么干什么。”一位不愿具名的風電整機商負責人告訴《能源》雜志記者,“開發商從自己的立場上說話,當然不想打破既有的舒適區。但是不打破舒適區,整個行業都發展不了。對于開發商而言,它們沒錢賺可以不干,我們設備制造商,不干我們就沒飯吃了。”
“風電裝機25萬臺左右的時候,國家的補貼對這個行業的支撐已經到了一個極限。但是國家不會一下子把補貼全部取消的,會是漸進式的。”一位風機制造商負責人對《能源》雜志記者表示,最終的平價上網會把每一個企業拉入到一個真正競爭的環境中去,只有企業具備這個能力的時候,才能去干。
而一位電網企業內部人士則對《能源》雜志記者吐槽道,電網公司“婆婆太多”,且電網通道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建成,建成了受端市場也不一定要。“現在,要一些地區不限電就需要其他地方多限電,就會帶來調度問題。現在好在第一批試點的量不大。”
不限電就解決風電發展的全部問題——這個想法太過簡單。上述電網企業人士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以甘肅為例,如果甘肅只有一個平價試點風電場,一度電不限,那周邊的風電場都去找電網公司告狀去了。大家都想解決風電的問題,但是到底怎么解決,壓力確實比較大。現在在搞電改,雖然火電的標桿電價還存在,但是隨著電改,馬上要上現貨了,搞平價試點跟將來的電力市場化改革的趨勢也不是完全契合的。”
以上可見,運營商、制造商、電網企業各有自身的立場,很難實現協調互動。然而,現實的情況是,風電平價上網的趨勢不可逆轉,各方更應思考的問題似乎應該是——如何突圍?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政策研究主任彭澎對《能源》雜志記者表示,企業一定要在成本控制方面非常給力,在后期運維挖掘潛力,進一步降低風電成本,才能讓企業在不斷下調的電價政策下仍然保持盈利。
對于以后,彭澎認為,如果通過試運行,發現很多地區因為限電等非技術因素造成無法平價,那么政策制定部門會考慮如何平衡綠色電力和火電之間的價格差額,讓帶有綠色屬性的電力獲得公平的競爭環境。
而有關部門必須系統剖析風電平價上網背后的驅動因素,建立健全制度,促使各利益方協力共同推進,為實現風電平價上網創造適宜的環境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