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30年結束后,業內普遍預期光伏市場會重蹈去年覆轍,進入發展下行通道。然而,630過后,組件訂單依舊堅挺,市場需求依舊旺盛,直接導致7月份集中式電站并網6GW,此局面與去年反應大相徑庭。
事出反常必有妖,這背后的原因何在?
近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王世江博士分析了幾個主要因素。
原因一:上半年搶裝的量中有部分延續至三季度,7月份新增裝機達到10GW。
原因二:第二批5.5GW領跑者項目。2016年批復了8個領跑者基地,包括Ⅰ類資源區的內蒙古包頭、烏海,Ⅱ類資源區的河北張家口以及Ⅲ類資源區的山東濟寧、新泰、安徽兩淮、山西陽泉、芮城。有4個基地分別給出了要求具備并網條件以及主體完工兩個日期。其中,5個基地的主體建設截至日期定于2017年9月30日。
原因三: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的搶裝。
原因四:能源局發布《國家能源局關于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的指導一件》,落實今年普通指標。
原因五:扶貧電站開始進入運作模式。
原因六:海外市場貿易壓力下的提前布局,如印度、美國等。
明年怎么辦?
2017年1-7月國內裝機已經達到“十三五”目標下限,未來發展如何,存在不確定因素。短期來看,專家預測2018年市場需求將依舊強勁,但發展的同時,產業鏈各環節將開始產生分化。
首先,從產業鏈各環節看,盈利能力呈現從上往下遞減的趨勢,硅料環節最強,組件環節稍弱,逆變器環節較活躍。
其次,從具體產品看也將呈現分化趨勢,如單晶硅片市場格局較優,短期高效電池組件需求大,長期電池組件會被擠壓。
從具體企業看,仍有近20%以上的企業呈現虧損狀態,虧損的主要原因在于產能利用率不足,此前財務負擔較重等。
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將會大規模應用到系統集成及電站運維中,如國網光伏云將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電站運維、數據采集分析等帶來較大影響。
長期來看發展向好,但也存在發展中的問題
以下問題與挑戰,請對號入座:
補貼缺口短期內尚無有效解決機制;
西北部棄光限電嚴重,并且有可能會延伸至華北或中部地區;
光伏發電國家與地方建設規劃、年度計劃不協調,電站建設存在無序問題;
國際貿易問題,如美國201,印度和土耳其雙反;
國內產能擴張勢頭較旺,產業發展較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