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中國能源產業尤其是清潔能源產業的投資需求,有望使能源金融總量實現爆發增長。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下稱綠金院)9月4日發布的《中國能源金融發展報告(2017)》(下稱《報告》)顯示,中國能源行業投資規模預計將達到6萬億元左右,中國清潔能源(含核電,不含新能源汽車產業)總投資需求將達到3.1萬億元左右。
此外,中國新能源汽車及充電基礎設施的產值規模將達到10萬億元以上。
在清潔能源投資方面,《報告》提出,預計“十三五”期間,中國水電投資需求將達到5000億元,太陽能產業投資需求1萬億元,風能產業投資需求7000億元,核能產業投資需求4500億元,生物質能投資需求1960億元,地熱能投資需求1400億元。
據BP統計數據預測,未來20年,中國清潔能源仍將快速發展,特別是核能,以及由太陽能、風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二者復合年增長率將維持在10%以上。
2016年,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消費國,當年,中國可再生能源消費增長33.4%,中國可再生能源消費在世界可再生能源消費匯中的比重也增長至20.5%。
近日,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行長卡馬特公開表示,在過去的兩年間,中國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累計投資了大約1000億美元,超過了歐洲和美國的總和。
考慮到清潔能源領域技術創新驅動特征明顯,《報告》認為,技術進步將帶來比較成本優勢,同時吸引更多金融資本的加入。
201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研發投資總額達到80億美元,較2015年下降7%左右,去年,中國清潔能源研發投資20億美元,投資總額依然位居世界第一位。
綠金院研究人員認為,預計到2030年左右,中國清潔能源發電成本將與傳統化石能源的發電成本基本相當。
同時,《報告》預計,2017-2040年,中國能源相關的電力投資總額將達到2.8萬億美元左右,其中清潔能源相關的電力投資將超過2.5萬億美元。
綠金所能源金融研究院負責人徐洪峰表示,能源企業尤其是新興的能源企業需要大量的金融資本支持,實現自身的業務轉型和綠色可持續發展,這一需求推動了中國能源金融的發展。另一方面,金融機構也需要金融能源產業通過優質的能源項目進行資產的優化配置,實現金融資產的保值增值。
同時,針對中國能源金融發展目前存在的問題,《報告》還提出了六點政策建議,包括對能源金融、尤其是綠色能源金融給予具體細化、可持續可落地的政策扶持,以支持清潔能源發展和能效提高,推動能源結構優化調整;在加快中央政府針對能源金融“自上而下”頂層設計和鼓勵措施細化實施的同時,充分發揮地方政府、金融機構、能源企業等非政府組織在促進能源金融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培育“自下而上”的能源金融發展動力;金融機構應積極創新能源金融工具、豐富能源金融服務種類,為能源企業提供覆蓋全產業鏈的能源金融服務;加快PPP退出機制頂層制度化設計,落實細化財政貼息、貸款利率優惠、PPP項目綠色審批通道、政策增信等配套政策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