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光伏已經進入了由拓規模向提質量轉變的關鍵階段,堅守盈利目標、通過技術攻關全面推進降本增效成為了我國光伏企業必須應對的一大課題。
近年來,單晶技術憑借完整的晶體結構、較高的發電效率,一度被部分業內人士視為拉動光伏發電效率提升、助力平價上網的高效技術解決方案之一,受到熱捧。然而,相較于目前國內的“高效”市場規模,單晶產能尚不足以滿足需求,且價格較高。
而隨著高效多晶技術的發展,多晶組件在成本增加很有限的前提下,效率則呈現穩步提升,可完全滿足市場對高效產品的迫切需求。更有行業專家指出,2017年多晶硅擴大的速度將取決于黑硅以及金剛線切割制程的推廣速度。多晶硅有望將再次拉開與單晶硅的價格,憑借高性價比優勢,重新奪回漸失的市場。
正因為此,在過去一年,關于光伏該選擇單晶還是多晶技術路線的爭論甚囂塵上,絲毫不亞于當年晶硅與薄膜之爭。之所以存在爭論,難下定論,就是因為雙方都不夠完美。
拿單晶和多晶對比,在同等環境條件以及電站主要設備無質量問題的情況下,無論使用何種組件,電站的總發電量是一樣的。使用效率更高的單晶組件可以節省土地、支架、線纜等方面的成本,但是在目前多晶組件價格持續走低,單晶組件價格偏高且產能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又將大大增加組件成本。如果建設集中式地面電站,使用高效多晶產品則可以收獲更高的性價比。
不管黑貓還是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實際上,光伏市場的蛋糕是巨大的,選擇也是多元的,各種技術材料都有自身的優劣,不同的市場、不同的場景、不同的客戶,需要的是不同的產品,應該交給市場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