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年來臨之際,可再生能源領域尤其是光伏行業收到了幾份鼓舞人心的“禮物”。
其中三份“禮物”來自政府部委:12月16日,發改委發布了《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下稱《可再生能源規劃》);同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下稱《太陽能規劃》);12月26日,國家發改委下發了2017年關于調整新能源標桿上網電價的通知。
另外還有兩份“禮物”來自央企。12月19日,中國建材集團三新產業園暨1.5吉瓦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項目落戶浙江江陰;12月27日,神華集團與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聯手設立了兩家光伏公司,投資投資銅銦鎵硒(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
這些“大禮包”無疑讓業界精神為之一振,奔走相慶。
以太陽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是未來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按“規劃”來算,那是好多棵樹啊!
在霧霾籠罩下的華北大地,茫茫的灰色壓的人們喘不過氣來。《可再生能源規劃》和《太陽能規劃》的發布,給公眾帶來了“希望”。兩部委的規劃顯示,到2020年,水電新增裝機約6000萬千瓦,新增風電裝機約8000萬千瓦,新增各類太陽能發電裝機1.1億千瓦以上。根據要求,“十三五”末,我國全部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為6.8 億千瓦,發電量將達到1.9 萬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27%。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更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發展戰略的關鍵時期。為實現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分別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15%和20%的目標,加快建立清潔低碳的現代能源體系,促進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規劃》的制定意義深遠。
對于深受“十面霾伏”之苦的中國老百姓來說,這意味著一個潔凈的將來。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將極大改善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以太陽能為例,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曾表示,“每安裝25瓦太陽能薄膜發電相當于地球上多種了一棵樹”,據此推算,1.1億千瓦的太陽能薄膜發電運用價值,相當于貢獻了近40億棵樹,即貢獻了8個大興安嶺森林,同時減少了10萬噸媒的燃燒。而根據規劃,到2020年,全部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將達6.8億千瓦,發電量達1.9萬億千瓦時,那可相當于好多棵樹啊!
對光伏行業來說,市場和空間將更加巨大。《可再生能源規劃》指出,從2016年開始的五年內,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新增投資將達到2.5萬億元。這一投資規模比起該領域上一份五年發展規劃增長了近39%。這意味著未來五年,國家政策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傾斜還將繼續;按照規劃,水電、風電與太陽能發電的裝機比例為6:8:11,顯示出國家對太陽能發電市場的重視。而在《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重點任務”表述中,第一條就提到了“推進分布式光伏和‘光伏+’應用”,更彰顯了國家對分布式光伏的扶持力度。漢能的分布式光伏也在近幾年迅速發展。
看到“通知”,終于長舒了一口氣!
2016年下半年,一份《國家發改委關于調整新能源標桿上網電價的通知(意見稿)》就在業界及媒體流傳,由于征求意見稿提出,I類、II類、III類資源區的光伏上網電價將由2016年的0.8元、0.88元、0.98元分別下調至0.55元、0.65元、0.75元,而屋頂分布式“自發自用余量上網”和“全部自發自用”的補貼由目前執行的0.42元,下調至一類地區0.2元,二類地區0.25元,三類地區0.3元,降價幅度較大,業內討論紛紛。
26日,讓業內“惶恐”不已的關于調整新能源標桿上網電價的通知終于水落石出:2017年1月1日之后,一至三類資源區新建光伏電站的標桿上網電價分別下調到每千瓦時0.65元、0.75元、0.85元。通知指出,今后光伏標桿電價根據成本變化情況每年調整一次。而為繼續鼓勵分布式光伏和海上風電發展,規定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標準和海上風電標桿電價不作調整。
從小道消息漫天飛到官方通知正式下發,讓不少業內人士長舒了一口氣。對于此次電價下調,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表示,我國光伏行業技術進步較快,光伏組件制造、光電轉換效率均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例如漢能的薄膜技術已經有很多項世界紀錄。調整后的標桿上網電價,在現有技術水平下能夠保障光伏發電項目獲得合理收益,繼續保持新能源項目投資吸引力,促進光伏全產業鏈健康發展。同時,保持分布式光伏發電價格不降低、少降低東部地區光伏發電價格,有利于合理引導光伏產業優化布局,鼓勵東部地區就近發展新能源,減少煤炭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空氣質量改善。
央企敢于“試水”,并不是“拍腦袋”
任何一家大型央企在選擇踏足一個領域或者推進某個大型項目的過程中,都不會盲目進行。尤其是中建材、神華以及其他“試水”薄膜太陽能方面的企業,更不會“拍腦袋”決定。他們必然經過了深入分析、論證和探討。最終選擇投資薄膜太陽能電池,即表示央企對當前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發展的肯定,也是央企轉型期過程中的一次慎重試水。畢竟,根據《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到2020 年,全部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占全部發電量的27%。火力發電的比例降低已成定局。
“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代表了光伏技術的發展方向。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里,會出現薄膜太陽能電池與晶硅太陽電池共存的局面,但是薄膜光伏產品將很快會在市場上擴大份額,并快速增長,最終以銅銦鎵硒等為代表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將成為光伏行業的主流。”對于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發展前景,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常務副院長莊大明曾這樣表示。持這種觀點的人不在少數,漢能李河君更是堅信,用薄膜發電可以改變世界,漢能的銅銦鎵硒已是世界最高水平。
懷揣此信念,從2012年到2014年,漢能先后收購了4家具有世界領先技術的薄膜太陽能企業,并進行了全面的技術整合,一躍成為了全球最大、最先進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商。
漢能在國外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研發和生產基地
進入2016年,漢能的砷化鎵雙結薄膜電池的實驗室轉化率已經達到31.6%,單結轉化率也達到了28.8%,持續保持世界紀錄;漢能柔性銅銦鎵硒電池濺射法冠軍組件和共蒸法冠軍組件轉化率分別到達17.96%和17.7%,轉化率已經不低于當前市場上晶硅組件的轉化率。據有關人士分析,根據薄膜太陽能發展的速度,預計未來兩到三年,薄膜電池轉化效率有望超過晶硅電池。屆時,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市場競爭力將更加強大,市場前景也將更加廣闊。而《可再生能源規劃》和《太陽能規劃》的發布,也印證了此觀點。
一直以來,漢能在推進技術創新的同時,也在不斷進行市場培育和推廣。經過長時間的市場布局,漢能目前已經在全國建立起逾千家經銷商隊伍,并且在工商業建筑、農業光伏及戶用發電等領域多有斬獲。上海麥德龍、廣汽本田增城工廠、 一汽大眾佛山工廠、青島圣美爾、寧波百隆東方、安徽安慶華茂等多個工商業建筑屋頂,也都已經安裝了漢能薄膜太陽能發電組件。漢能戶用系統更是在全國各省區遍地開花。
漢能與麥德龍合作的薄膜太陽能項目
很顯然,技術在不斷發展、市場在日趨成熟、政策在持續支持。而這也看在了有心人的眼里。漢能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發展、神華和中建材做出投資薄膜太陽能的選擇,已經說明了這個問題——在當前這個節點上,誰先進入薄膜太陽能領域,誰先完成技術國產化,并快速推進產品優化和生產成本降低,必然會在未來的光伏市場競爭中奪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