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發展中國家之一的印度,長期以來都為電力短缺所困擾。
一直以來,該國政府都致力于通過發展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來應對這一問題,并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
根據國家自定貢獻目標,印度將大力推動清潔能源發展,并在2030年將本國GDP的排放密度對比2005年水平降低33%~35%,并將該國非化石能源在發電組合中的比列提升至40%左右。
對此,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早前發布的相關報告預計,該國開始服役的光伏和風電容量今年將創下歷史新高。明年以后,除非稅收政策改革有巨大影響,該國將以每年10吉瓦的速度不斷擴充其可再生能源容量。
雄心勃勃的太陽能計劃
長期倚重化石能源的印度正緊隨全球能源行業發展步伐,開始積極調整其能源結構,努力發展太陽能就是其能源轉型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印度發展光伏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相關資料顯示,該國擁有297萬平方千米的熱帶和亞熱帶土地,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印度在世界前20位經濟體中平均日照量排第一。尤其是拉賈斯坦邦有廣袤的沙漠地帶,常年日照充足,平均每年有250~300個晴天。
正因如此,印度發展太陽能的熱情可見一斑。據其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部透露,截至今年7月底,印度聯網太陽能裝機容量已經超過8吉瓦。全國范圍內29個邦和中央直轄區都擁有在營聯網太陽能電力項目。根據印度政府計劃,到2022年,印度太陽能裝機容量將達到100吉瓦。
印度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部在本財年也計劃新增太陽能裝機容量12吉瓦。
從增長趨勢來看,當前,印度聯網太陽能裝機容量較之2015年9月近乎翻番。除此之外,印度聯網分布式太陽能裝機容量也超過300兆瓦。
更值得關注的是,今年6月世界銀行宣布,將為“國際太陽能協會”(International Solar Alliance,ISA)提供10億美元的貸款資金,協助于印度發展太陽能發電。這是世界銀行至今最大筆的太陽能投資。
據悉,ISA由印度總理莫迪于2015年巴黎氣候高峰會期間結合121個國家所成立,目的是在全球各地推廣太陽能發電,目標在2030年時爭取到1兆美元的投資。世界銀行宣布正式成為ISA的金融伙伴,并提供10億美元貸款,協助印度在2017年間發展太陽能。
據了解,世界銀行的10億美元投資將用于發展屋頂型太陽能、大型太陽能園區、太陽能與其應用結合的混和式用途、電網傳輸等技術。世界銀行也將開始研究建立太陽能融資機制,推廣太陽能發電設備的開發與使用。
與此同時,世界銀行與印度政府簽署了6.25億美元的“屋頂型太陽能并網專案”,為印度全境至少400兆瓦的屋頂型太陽能系統提供安裝所需的融資資金。
陸上風電發展如火如荼
除太陽能發展得如火如荼外,該國在發展風電上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
印度發展風電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該國政府第六和第七個國家五年計劃中就已經啟動相關的風電項目建設。
據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發布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印度繼續保持著亞洲第二大風能市場的位置,超越西班牙在累積裝機容量上排名全球第四,新增風電裝機容量2623兆瓦,累積容量25088兆瓦。
具體來說,2015年印度絕大多數風電場分布于Rajasthan、Madhya Pradesh、Maharashtra和Andhra Pradesh等。這些項目由大型獨立發電企業(IPP)如RenewPower、HeroFuture、Continuum、Orange、Mytrah、Oriental Green Power等負責建設。這些風電場采用加速折舊(AD),發電刺激計劃(GBI)和可再生能源證書(REC)機制。為了解決電網一體化的挑戰,政府發起了綠色走廊計劃。該計劃的目標是改善印度地方(南方)電網與國家電網之間的聯系。這一舉措將促進各邦之間的電力傳輸。
除此之外,目前該國28個邦和中央直轄區已經定義了針對可再生能源的可再生能源購買義務(RPO)。
然而,與RPO相聯系的可再生能源證書(REC)框架并未取得成功,該框架被用于邦與邦之間購買和銷售基于可再生能源的電力。這主要是由于各邦及市場監管機構不遵守RPO和執行不力。發電廠可以選擇由國家監管機構決定的優惠關稅,范圍為3.50~5.91盧比/千瓦時(0.05~0.08歐元)或者獲得可交易的REC(最低價格:1500盧比/兆瓦時,19.8歐元/兆瓦時;最高價格:3300盧比/兆瓦時,43.7歐元/兆瓦時)。
印度發展風電雖潛力不小,但高利率(11%~13%)和有限的債務融資供應是開發商和國內OEM廠商面臨的挑戰。盡管資金成本高,去年印度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價值超過100億美元(99億歐元)。印度大多數邦級電力領域公用事業公司的財政健康狀況不佳,無法遵守RPO,因此不愿意購買風電。
據悉,Maharashtra邦拒絕簽署更多的風電購電合約(PPA)。Maharashtra邦于2015年7月通過了一項新的可再生能源政策。該政策規定,總共5吉瓦的風能項目將投入生產。其中,1.5吉瓦將用于完成配電公司的RPO,其余的風電項目的3.5吉瓦可以用作開放獲取、自留式消耗或REC(可再生能源證書)等。
然而,在2011年至2015年7月期間,Maharashtra邦公用事業公司已經簽署了約1吉瓦的風力發電的購電合約(PPA),這意味著它現在最多只能接受500兆瓦。實際上,這一直還沒實現,而且550兆瓦的完全建成的項目仍在等待購電合約。據了解總容量為364兆瓦的風力發電項目已于2014~2015年完成,另外192兆瓦已于2015~2016年完成。這也表明,Continuum Wind Energy、Green Infra Wind Energy、Hero Future Energies、ITC、Maharashtra Seamless和Tata Power項目都面臨風險。
未來5年實現海上風電“零”突破
與陸上風電形成對比的是該國“顆粒未進”的海上風電。不過目前,該國沉寂幾年的海上風電格局已經開始被打破。
實際上印度發展海上風電具備天然優勢。丹麥風能咨詢機構MAKE早前分析指出,印度發展海上風電主要基于四大優勢。
首先,該國未來風場臨近電力需求中心(例如選擇沿海地區Gujarat與Tamil Nadu開發海上風電,兩地均為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市場,人口均超6000萬,近乎英國人口總數);其次,就海上風電發展本身而言,能夠有效吸引國外相關先進技術“走進來”,有效促進當地制造業的整體發展;再次,與易受惡劣天氣影響的歐亞地區不同,印度沿岸氣候相對穩定,為發展海上風電創造了良好外部環境;最后,印度政府擁有國內海洋專屬經濟區管轄權,這也為開發商收購土地創造了良好條件。
正因如此,印度政府正加緊相關準備工作,欲借此達成2022年風能發展目標。
據了解,該國海上風電發展計劃因各種原因被擱淺之后,2015年10月,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部最終出臺首個海上風電政策綱要———《全國海上風電政策》。該政策對全國海上風電發展目標以及各個發展階段相關政府機構的職責作出了明確分工。
據悉,自相關一攬子政策出臺后,眾多政府部門和開發企業紛紛響應,在前不久舉行的新加坡國際能源周上,DNVGL執行副總裁透露,目前該公司已經在協助印度準備海上風電相關前期準備工作。不久后,在古吉拉特邦不遠海域將建立一個100兆瓦的試點項目,這一試點項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啟動一個全新的發電部門。據悉,該部門囊括在由歐盟資助的FOWIND計劃當中。目前,印度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部門和國家風能研究所正緊鑼密鼓地跟進和實施該項目。據透露,FOWIND將于今年在位于Gujarat邦海岸的Khambat海灣進行首次海上風力資源測量。FOWIND正與印度新可再生能源部(MNRE)和邦政府機構密切協商,為印度海上風力發電構建路線圖。“海上風電政策”概括了該行業的國際競標機制。首次招標可能會在2018年年底宣布。
盡管如此,該國海上風電發展仍存在多種不確定性。風能咨詢機構MAKE此前就分析指出,盡管印度努力為海上風電營造良好的政策監管環境,但鑒于海上風電高昂的開發成本而言,目前政府尚未提出相關經濟激勵措施,也尚未出臺與海上風電相關的上網電價或補貼政策,這也使得眾多投資者望而卻步。因此,MAKE預計,未來10年印度海上風電吊裝容量將不會有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