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財政部的朋友問老紅:各國都很重視光伏產業,美國也有稅收抵補政策,我們也在進行一些政策探討,你有什么建議?
做為一個一直在為促進光伏產業發展不停吶喊的人,老紅聽到朋友的話自然高興,可是總覺得有些事兒沒想明白,在整理了思路之后,和朋友做了如下的溝通:
從人類未來生存環境角度說,怎么扶持光伏產業都不為過,中國光伏產業更是值得扶持。從財政部扶持光伏產業角度說,也不用先想新的扶持政策,如果能想明白如何將目前已經欠可再生能源的550多個億的補貼款項盡快補上,并且保證從今往后國家的補貼承諾都能按時、按量兌現就已功德無量!
談到中國的光伏產業扶持政策,老紅以為,當前不缺少國家對光伏產業的高度重視,缺少的是總體設計和更加精準導向,缺少的是落實。
沒有光伏政策的扶持,就沒有光伏產業的發展,但是并不意味有政策、政策越多就越好。從根本上說,政策與市場本身就是矛盾的;從技術上說,政策落實的不穩定和導向的不精準嚴重不利于光伏產業的發展。
當前的中國光伏產業需要什么樣的政策框架?
這個框架應當是:一個基礎,兩個導向,三個重點。
一個基礎是:政策的持續和穩定,這是所有產業政策的基礎。德國光伏補貼政策的變化過大帶來德國光伏產業的起伏過大,一定難言這個光伏政策是成功的。10月17日網上傳出國家電網突然宣布停止對非自然人分布式光伏發電的補貼墊付,必將重創資本的積極性,從而重創正在形成的光伏發電合理供給格局。光伏產業的發展是可再生能源對化石能源的替代過程,更是天量資本持續進入的過程,資本是趨利的冷血動物,光伏政策落實的不穩定必然導致投資收益模型的不確定,最終導致資本進入的不確定。
兩個導向是:市場化,國際化。
市場化——政策與市場應當是矛盾關系,也可以促進關系,一定不是非此即彼。當前不斷熱炒的“林(毅夫)張(維迎)論戰”,只證明媒體人吸引眼球成功,不證明孰是孰非。光伏發電的所有優點只能通過市場化競爭能力來體現,努力完善市場化環境的政策一定有利于提高光伏發電市場化競爭能力,這應當成為制定光伏扶持政策的根本導向。
國際化——國際化導向即市場化導向,因為發達國家的光伏發電市場化環境一定優于我國。更何況中國光伏加工業天生具有國際化基因,保持這一基因、進化這一基因,無論是促進光伏從生產大國到強國角度,還是促進光伏產業國際化就是促進市場化角度,都應當成為制定光伏扶持政策的重要導向。
三個重點:引導技術進步,引導規模化發展,培育與化石能源平等競爭環境。
技術進步——加速光伏發電市場化進程的核心是技術進步的道理路人皆知,但與此相矛盾的是當前光伏產業一個現象:已經可以量產的高轉換率太陽能電池卻未能規模化進入市場。這是市場的選擇,但一定不是正確的選擇,通過政策的引導作用,讓所有先進技術加速進入市場,應當成為光伏扶持政策的重點之一。
規模化發展——規模化、自然壟斷化應當是光伏企業未來發展的趨勢,通過鼓勵創新商業模式和融資傾斜的政策,讓規模已經大的光伏企業更強,讓規模目前不大但有未來的光伏企業加速變大,應當成為光伏扶持政策的重點之一。
與傳統能源平等競爭的環境——2015年光伏發電已經占據我國發電總量的0.7%,這一比例將快速擴大,這意味著與化石能源發電的競爭就將開始。這種競爭是不合理的,也是一定會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的,但是是回避不了的。此時培育一個有利于光伏發電與化石能源發電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應當成為光伏扶持政策的重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