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必須全方位、多層次、系統化的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整合光伏產業發展。在實施發展戰略的過程中需要堅持發展原則,明確發展思路,樹立發展目標,確立整合關鍵,確立整合途徑,從產業鏈、技術、產業集群、行業競爭、創新各個方面實施光伏產業發展戰略,提高中國光伏產業競爭力,實現光伏產業的全面徹底整合,促進光伏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一、整合期下產業發展遵循何種原則
首先,立足統籌規劃,堅持扶優扶強。政府應該通過政策來引導和支持光伏產業的發展,需要制定短期、中期和長期的產業規劃從而達到規范產業發展的目標;此外,在目前發展面臨的國內外復雜的環境下,政府應積極讓市場發揮主導作用,尊重市場優勝劣汰規則,使得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及資源整合等途徑實現光伏產業的徹底整合。
其次,支持技術創新,降低發電成本。積極鼓勵和支持企業的技術研發和創新,著力對上游硅提純技術、提高電池轉換效率技術等產業鏈各環節的關鍵技術進行技術攻關,從而進一步降低光伏產品的生產成本。
第三,優化產業環境,擴大光伏市場。政府應該為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積極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包括政策環境、社會環境等有利于產業發展的各方面的發展環境,進一步推進電力體制改革,積極開拓國內市場,不斷開發新興市場,從而為光伏產業的發展提供市場保障。
最后,加強服務體系建設,推動產業健康發展。積極發展產業集群,為光伏產業發展提供公共服務平臺,健全光伏標準認證體系以及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在光伏產業發展中應注意環境的保護,努力實現清潔生產。
二、產業發展目標何在
太陽能發電發展的總目標是要不斷降低發電成本,實現光伏發電的平價上網;促進光伏技術創新,提高光伏技術水平,建立光伏技術體系,提高中國光伏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建立和完善針對光伏產業發展的管理體制和政策體系,從而為光伏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在面臨復雜國際國內環境下(尤其是歐美雙反后)進入了發展困境,快速發展時代己經過去,光伏產業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在發展困境中,中國光伏產業需要進行產業及企業間的整合,推進技術進步,打開國內市場,實現我國光伏產業“兩條腿”走路。對中國光伏產業來說,影響其發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有產業鏈發展是否平衡、技術、市場、政策、人才、金融支持和行業整合,因此光伏產業整合的關鍵
需要從產業鏈、技術、市場、政策、人才、金融支持和行業這幾個方面進行。
三、創新如何驅動產業發展戰略體系
3.1、產業鏈戰略
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在面臨復雜國際國內環境下(尤其是歐美雙反后)進入了發展困境,光伏產業鏈需要進行全面整合升級,對于中國光伏產業來說,光伏產業鏈戰略有光伏產業結構調整戰略和產業鏈垂直一體化戰略。
(1)光伏產業結構調整戰略。上游多晶硅生產方面,產業發展繼續低迷,wind的數據統計,2013年上半年處于上游光伏原材料生產環節的在產企業有8家,但絕大部分處于停產狀態,且繼續虧損,這些持續虧損的企業將會在行業整合中被淘汰出局。相反的,下游36家發行人民幣普通股的光伏公司中,大部分己經束虧損且開始盈利。所以說,光伏產業的結構調整需要通過市場和政府共同調節,市場可以通過價格、供求和競爭的作用引起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的自行收縮或擴張,此外,政府對光伏產業結構的調整主要是通過產業政策實現的,通過對光伏產業各環節根據具體發展狀況采取對應的措施,比如采取鼓勵、保護、支持、扶持、收縮、轉移、改造、限制、淘汰等措施進行干預。
(2)光伏產業鏈垂直一體化戰略。目前中國光伏產業鏈除了需要調整產業結構外還需要逐步實現垂直一體化戰略。垂直一體化是在20世紀后期比較流行的一種方式,二戰后,分工向縱深發展,縱向兼并的工業企業己經成為經濟發展中最有利的機構。對于光伏產業鏈來說,垂直一體化包括前向一體化和后向一體化。
光伏產業的前向一體化針對的是光伏產業鏈上游企業群體,而后向一體化針對的是光伏產業鏈下游企業群體。光伏產業鏈前向一體化的實施主要在硅材料企業進行,由于中國硅材料生產企業技術落后,市場風險高,所以實施前向一體化戰略有利于上游企業分散風險,帶來經濟性,而且有利于確保企業自身的供給和需求,開拓新技術,提高競爭力,從而提高進入壁壘。
通過光伏產業鏈結構調整以及產業鏈垂直一體化戰略,中國光伏產業有機會實現光伏產業鏈上下游均衡發展,提高光伏產業在價值鏈上的位置,使其向微笑曲線的兩端發展,實現光伏市場的供需均衡,促進光伏產業鏈的健康平穩發展。
3.2、市場創新戰略
市場創新是企業為了適應和利用市場環境、遵循和運用市場發展規律而進行新市場開發的創新活動。市場創新戰略則是實施市場創新活動過程中進行的一系列統領性的、全局性的方案和對策。
市場創新戰略包括開發新市場和創造市場“新組合”,其中開發新市場包含了地域意義上的新市場、需求意義上的新市場和產品意義上的新市場,市場新組合則需要市場各要素之間的結合來實現市場創新,也就是說在新產品、新營銷手段和新營銷觀念之間實現必要的結合。
對于中國光伏產業來說,實施市場創新戰略、開發新市場、擴大國內外市場占有率意義重大,不僅僅是因為目前中國光伏產業國內市場狹小導致的一系列問題的出現,更是整個產業走出困境、提升競爭力的重要策略。因此,采取措施開發地域、需求、產品意義上的新市場,同時進行產品創新、營銷手段和營銷觀念的創新以促進市場創新,從而開拓光伏新市場成為目前光伏產業重要的戰略選擇。
3.3、政策創新戰略
政策創新是政府重新組合政策要素,即政府依據行政環境的新要求,改變己經存在的政策要素的結合形態,創立一種具有積極意義、新穎且適當的政策要素結合形式的政策安排過程。要解決光伏產業中出現的問題,走出困境且促進其健康穩定發展需要政策的不斷調整、完善和創新,這就需要政府結合目前中國光伏產業出現的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結合市場化改革的進程,在借鑒、吸取外國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政策創新,可以包括政策主體、政策目標和政策內容的創新,實施光伏產業政策創新戰略。從政策主體創新來說,需要調動各級政府政策創新的積極性;從政策目標創新來說則需要有重點的解決好中國光伏產業發展過程中函待解決的問題,如市場拓展、產業鏈發展不協調、“兩頭在外”、技術落后、上網運行、政策支持效應等問題;從政策內容創新這方面來說需要不斷實行新政策、調整和完善舊政策以解決光伏產業存在問題,促進產業健康發展。一般來講,政策類別包括許多方面,政策補貼、稅收優惠、金融扶持等各個方面,中國的光伏產業政策的應用則主要集中在某個或某幾個,運用不全面且不完善,政策效果不佳問題仍存在,因此,這就需要各級政府在發展光伏產業的過程中積極進行政策創新,實施政策創新戰略,從而滿足不同階段產業發展的需要。
3.4、人才創新戰略
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人才對于國家和企業來說發揮的作用日益凸顯,且在某些領域起決定性作用。對光伏產業的發展來說,人才的培養更是尤為關鍵,目前中國光伏人才嚴重短缺,光伏人才的供給與需求失衡,許多光伏企業需要在同類企業間挖人才,這就嚴重影響了光伏產業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產業的正常發展,因此培養高素質光伏人才己成為整個產業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人才創新戰略包括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以及為提高人才創新能力所采取的一系列全局性、統領性舉措。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需要樹立科教融合的新理念和教學科研協同創新機制,而提高人才創新能力則需要完善人才創新激勵機制和提供有利的創新環境。對光伏產業人才創新來說也需要從培養模式和提高創新能力方面著手,從而提高光伏產業人才培養效率和光伏人才的創新能力,最終提高光伏產業技術水平,促進產業競爭力水平的提高。
3.5、金融創新戰略
在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的環境下傳統金融制度、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己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甚至己經不適應發展需要,因此進行不斷的金融創新就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由于投資光伏產業對資金需求高且投資回報的周期較長,所以投資光伏產業的風險較高,此外,大部分光伏企業面臨發展困境甚至破產遭遇,商業銀行對光伏企業的貸款緊縮,融資主要依靠國家開發銀行小范圍貸款,大部分中小光伏企業很難獲得銀行貸款,因此對光伏產業來說,金融創新顯得更為迫切和重要。
光伏產業的發展需要實施金融創新戰略,即依靠金融制度、金融市場、金融工具等方面的創新滿足光伏產業發展融資的需要,避免因融資困難而影響光伏產業健康發展。
3.6、技術發展戰略
技術發展在光伏產業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中國的主要光伏技術還需要從國外引進,技術的嚴重依賴性決定了中國的光伏產業不能實現根本性突破,也不能擁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因此,光伏產業的成功整合需要從技術方面找到突破口,實施技術發展戰略。中國光伏產業技術發展戰略需要通過技術升級、技術延伸、技術推廣、技術普及來實現。
(1)光伏產業技術升級戰略。中國光伏產業在技術方面需要不斷促進技術升級,尤其是多晶硅提純技術的突破己成為技術攻關和突破的重點,多晶硅的純度成為衡量硅提純技術的主要指標,一般情況下純度應達到99.9999%。多晶硅原料主要產地在德國、美國、日本,關鍵技術主要掌握在幾個大公司手中。到目前為止大部分多晶硅原材料采用西門子法及改良西門子法制備,也有部分企業采用硅烷法和物理法。由于我國多晶硅行業處于起步階段,總體來說在生產成本、產品質量及尾氣回收處理方面仍落后于國外,但一些企業依靠自主知識產權表現出了很強的競爭力,如保定協鑫,其全亞洲最大的多晶硅廠依靠自主研發的還原爐很好的實現了產品成本控制??傮w來說,多晶硅是制約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和成本下降的一個關鍵因素,促進多晶硅提純的技術升級有利于中國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及成本的降低。
(2)光伏產業技術延伸戰略。根據光伏產業鏈的進程來說,需要實現由多晶硅向電池片的制造階段,這就需要實現從多晶硅向電池片的技術延伸。目前我國的硅片制造處于領先水平,但在晶體硅電池產業化過程中依然存在技術壁壘,在未來,對太陽能電池片光電轉換效率的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太陽能發電系統的成本。晶體硅電池的實驗室最高轉換效率為25,產業化效率為17.5%,這中間的差距主要來自原材料、電池制造技術及電池結構,因此,要想提高產業化效率就需要實現由多晶硅向電池片的技術升級,從而提高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和降低成本。
(3)光伏產業技術推廣戰略。技術推廣戰略就是要實現把簡單的元件組裝成可以實現將光能轉化為電能的太陽能電池板這種技術的推廣,現在大量的中國光伏企業都受困于此。太陽能電池的制造環節是電池產業鏈中需要原材料和設備種類最多,技術含量最高的環節,因此也是產業鏈中價值最高的部分。轉換效率是標志電池技術高低的重要指標,分為實驗室轉換效率和產業化轉換效率。目前,所有電池的產業產業轉化效率都與其實驗室最高轉化效率存在一定的差距,這也表明光伏產業技術還存在較大的進步空間。目前中國光伏企業現在制造的產品其光電轉化效率只能到達13%-16%,但是這一比率在歐美發達國家的實驗室中己經達到了18%-20%。這說明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轉換效率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
(4)光伏產業技術普及戰略。中國的光伏產品主要出口歐洲等主要光伏應用國,國內市場狹小,是一個制造國而非消費國,因此就要實現從電池板到發電系統的技術普及,開啟國內市場。光伏應用市場主要分為五種,即光伏應用最早的領域一光伏空間應用;光伏地面早期主要應用為小規模離網發電站、通信中轉站等;后來大規模發展的分布式并網系統一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一直未大規模發展起來的大型并網系統一中央并網發電站;市場將越來越大的光伏消費品。目前光伏空間應用由于產品特殊,光伏電站的并網使用量很小,沒有并網的光伏電站主要使用在電網難于接入的山區、離岸較遠的孤島以及部分路燈等處,分布式光伏系統應用規模也越來越大,大型中央電站主要分布在西班牙、德國、美國和葡萄牙等國家,在中國的應用還較少;光伏消費品的應用在未來幾十年可能會形成幾十億個系統的市場容量,意味著達到10億GW。由以上分析可見,中國的市場潛力巨大,這就需要普及光伏應用技術,讓中國的光伏產業真正走上由大到強的發展之路。
3.7、行業整合戰略
行業整合可以理解為將本行業內部以及行業外的產業布局、產業規模進行調配,盡最大程度保證功能最優、效益最大。“雙反”后中國光伏產業遭受重創,一些專家學者由此對“集群化發展”頗有微詞,認為這就是根源所在。但“雙反”不過是引起中國光伏產業危機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己,我國光伏產業現己完成量的儲備,走到了由量變到質變飛躍這一十字路口。針對中國光伏產業存在的問題及面臨的困境,積極進行行業整合是解決產能過剩使產業走出困境的必要之路,行業整合是一個殘酷的過程但同時也是一個重生的過程,其中包含著挑戰也蘊育著機會。中國光伏產業整合一方面需要推進企業兼并重組,促進行業的有效競爭;另一方面需要縱向整合,延伸產業鏈;最后,優化供應鏈、建立產業聯盟也成為行業整合的重要內容。
四、產業戰略實施的路徑選擇
4.1、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實施垂直一體化戰略
首先,調整產業結構,應針對上游環節和中下游環節的特點分別采取有力措施。為解決上游多晶硅產業出現的問題,國家應制定更切實有效的政策和法規,指引該產業蓬勃發展。進行正確的輿論導向,讓廣大民眾真正了解多晶硅產業的本質,支持多晶硅企業的發展。加強對相關國際法規的學習研究,找到行之有效的“反規避”措施,保障國內企業贏得自由平等的競爭平臺。積極對企業的技術開發環節給予資金支持,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支持優勢企業的兼并重組,優化企業產權構成。鼓勵企業間積極進行強強聯合,改善企業資本結構。支持國內多晶硅企業走出去進入國際市場,在退稅政策上進行一定的傾斜,幫助國內多晶硅企業打造國際影響力。同時,原材料生產企業若想實現長遠發展一方面需要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從而進一步向提升國內光伏材料生產企業的技術水準、設備層次邁進,努力實現國內相關生產設備的自給自足,降低對國外的依賴,實現高品質、低成本、高附加值的生產,另一方面促進上游產業的全國性優勢資源整合,使企業就能在產業結構升級的浪潮中獲得新的發展。
中下游光伏產業鏈終端方面,政府應積極鼓勵企業進行產品創新和市場拓展,不斷完善和延伸光伏產業鏈,擴大下游應用市場。首先,填補國內光伏產業相關產品標準的空白,并著力打造與歐美相媲美的質量認證體系。其次,嚴控產業鏈上中下游環節的產品質量,強化產品生產過程中質量控制,用“質量”這張王牌來打造中國光伏產業全球競爭力。最后,加強市場應用,在青海、新疆、甘肅、內蒙古等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地區有序推進太陽能電站建設;大力推廣分布式光伏發電,鼓勵在具備條件的建筑屋頂以及城鎮公共設施上安裝光伏發電系統,支持個人、企業、國家對光伏發電的應用,從而提高光伏發電的國內市場應用水平。
其次,實施垂直一體化戰略,前向一體化戰略的實施可以通過特許經營權制度、收購重組下游企業或者投資興建共同研發體等路徑。光伏產業鏈后向一體化的實施主要在太陽能電池制造企業及光伏發電企業進行,我國光伏產業鏈上游環節存在對外依存度高、原材料供給穩定性差且價格高等特點,因此政府應引導和支持光伏產業鏈下游企業積極擴展經營范圍,根據自身條件和力量向上游光伏原材料生產環節擴展,努力實現光伏原材料一一多晶硅的自主化生產;此外,光伏中下游企業突破上游發展瓶頸還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實現,比如兼并收購、與原材料供應商共同建立新企業等方法,從而最終滿足企業實現自身發展的需求。
4.2、改革電力機制,積極開拓市場
中國光伏產業要想得到長遠的立足和發展就必須解決光伏市場依賴國外、國內應用市場不足的問題,因此,不斷開拓新市場成為發展中國光伏產業的重要途徑及關鍵所在。
首先,不斷進行電力體制改革,打破電力壟斷和原有利益格局,努力完成“輸配分開”、“競價上網”兩大改革任務,打破電力行業國有資本“一股獨大”的壟斷市場格局,實現光伏發電產業發展的有效競爭。其次,應立足國內市場,根據需求意義上的市場擴展來說,近年來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尤其是霧霆天氣的不斷加重,應該更加關注和大力推廣分布式發電,利用好屋頂資源,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此外,從地域拓展方面來說,要深挖日美市場、積極守護歐盟市場、拓展開發南美洲、東南亞乃至于非洲這些正在蓬勃發展的市場。最后,為了滿足不同地區的光伏需求,應該不斷進行產品創新,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產品以滿足不同的要求。比如,中國地域廣闊,南北方氣候完全不同,北方干燥少雨,南方則濕潤多雨,這樣一來北方適宜推廣轉化率高的單晶硅光伏電池,南方則更適用弱光性好的多晶硅光伏電池。此外,為了滿足拓展市場的需求要不斷更新營銷理念和營銷方法。
4.3、完善產業政策,積極進行政策創新
首先,光伏產業政策目標定位要清晰以及確立政府與企業互動的操作模式。首先,光伏產業政策目標應著力于促進光伏產業技術進步和擴散,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光伏產業政策目標要從長遠、全局角度向社會大眾表明政府支持發展光伏產業的明確目標,從而激勵企業發展光伏產業和個人應用光伏產品的信心。其次,在政策制定過程中政府應與光伏企業進行良好的互動,充分征集光伏企業的意見,考慮企業的實際條件和困難,減小未來政策實施的不確定性;產業政策需要營造尊重企業家精神的環境,保護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轉化,從而促進個人持續創新精神的提升。
其次,完善光伏產業財稅政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實施光伏產業財稅相關政策時保持一定的協調性,避免兩者偏差過大,在目前中國光伏產業制造環節過度發展和遭受雙反的情況下,要將財稅支持向下游應用環節傾斜并適時調整財稅補貼政策,從而實現產業鏈的協調發展和有力的應對產業風險。
第三,完善相關研發支持政策。加大光伏產業研發投入力度,對光伏企業進行自主創新和技術研發等活動的投入給予政策鼓勵,由于光伏產業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因此,企業不僅需要廠房、制造設備、生產線設備、實驗設備等大量的固定資產投入,而且還要對研發、專利等方面投入巨資,因此,在此過程中應為企業研發提供有效、寬松的政策環境,激發企業進行技術研發的積極性。
最后,加強長效政策的制定。實行上網電價調整機制和標桿電價,實施光伏發電配額機制并配套綠色信用證制度和懲罰措施,實施上網電價回報長效機制,協調與電網企業的利益關系,帶動電網企業并網購電的積極性,將電網建設提升為一項國家工程。制定并完善光伏市場準入準則,在準入制度方面加強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協調度,加強監管,禁止盲目的投入和重復建設,緩解光伏產業面臨的產能過剩問題。積極設立光伏產品質量保證和標準體系,加快制定光伏系統、太陽能產品等光伏產品的相關標準,嚴控產品質量,加強產業管理,從而促進光伏產業的標準化和規范化發展。
4.4、注重人才培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太陽能光伏作為一個新興產業,技術實力決定了一個企業的發展,同樣,行業技術水準就決定著一個行業的未來,人才戰略就成為光伏產業函待實施的重大問題。
首先,隨著近幾年來光伏產業的迅猛發展,光伏人才的嚴重醫乏,每年缺口達20萬人,這嚴重影響了光伏產業的發展,中國光伏產業對人才的培養仍處于操作工、調制工、高職、技校這樣低端層面,沒有形成設計、研發、制造、裝配、調試、售后一個系統的、具有競爭力的高端人才培養體系。因此,國家、企業、院校應該積極采取措施加強光伏高端人才的培養,國家需要加大人才培養上的投入力度,為人才培養提供政策與資金保障,更為關鍵的是高等院校尤其是國內知名院校和重點院校應該全面的開設相關專業與課程,積極參與企業人才培養計劃,建立靈活的培養模式,為光伏產業發展提供人才后備力量。
其次,光伏產業的創新整合不僅需要加強光伏產業人才培養,還需要提高產學研結合程度,這就需要企業與學校之間加強合作與交流,企業可以聯合國內外高校進行光伏產業相關的科研項目,實現雙方的互利共贏。
4.5、優化融資環境,創新融資方式
首先,政府應積極優化光伏產業的融資環境,加大對光伏產業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在目前產業發展面臨困境的情況下應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完善相關政策扶持和價格補貼,健全制度設計,促進產業升級。
其次,要拓寬融資渠道,不斷創新融資方式。銀行應加強對光伏產業的支持力度,政策性銀行提供的貸款應不限于抵押貸款,要不斷增加新的貸款方式,比如低息貸款、無息貸款、優先貸款及延長貸款周期等方式。商業銀行應不斷進行金融服務、金融產品等方面的創新,積極開發金融衍生品,滿足光伏企業融資的需要,此外,要積極創新融資模式,可以借鑒項目融資中的BOT(建設一經營一轉讓)模式和PPP(公私合作關系)模式及融資租賃等模式的優點并結合光伏產業投資項目的特點創新融資模式和融資方式,從而有助于解決光伏產業融資難的問題,促進光伏產業的持續發展。
4.6、提高自主技術創新能力,促進產學研結合
首先,擴大科研資金投入,加強對核心科技的研發。第一,增強科技經費投入強度,成立技術創新扶持基金。對于光伏產業這種資本密集型產業來說,必須對技術研發進行大量資金投入才能將其做大做強,但是科研項目經費的投入不能是盲目的,必須同時出臺相應的申請程序、審批流程、監管措施,投入方向需要平衡研究和產業化應用,在資金投入時優先考慮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研機構及企業單位,同時兼顧具有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這樣使有限的資金得以充分利用的同時也降低了風險。此外,可以在光伏發展相對比較成熟和先進的地區創建技術創新扶持基金,可以在專業金融團隊的投融資操作下為光伏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資本保障。第二,關注產業發展趨勢,制定短期、中期、長期研發計劃。密切關注產業發展趨勢,對產業需求進行預測,有針對性的提出短期、中期、長期研發計劃。對光伏關鍵材料、關鍵技術、關鍵裝備著力攻關,加速提升中國太陽能產業的技術核心競爭能力。第三,資助結構應該考慮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種技術既包括處于產業化階段的晶體硅和薄膜硅電池技術,也包括處于實驗室及中試階段的C工GS和CdTe電池技術,為產業發展培養技術梯隊;資助內容應覆蓋原材料、電池/組件制造及光伏應用開發等,為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其次,疏通產學研通道,加速產業化技術的培育和轉移。政府相關部門要起到引導作用,溝通協調科研機構、企業以及市場之間的關系,實現人才、技術、資金的結合,帶動知識的產業化進程,進而投入市場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第一,政府單位帶頭出資50%組建科研機構一一光伏工業技術研究院,該機構完全獨立不依附于企事業單位,多家光伏企業以股份制形式出資入股,組建專業的管理、技術團隊,這樣政府部門發揮強大的組織能力、科研機構發揮其強大的研發實力、企業發揮其生產制造能力,實現優勢互補。第二,設立重大項目,以企業為主導,讓企業與科研機構組建研發共同體,實現互利共贏,提高企業科研能力,促進科研成果向產業的轉化。第三,發揮聯盟作用,通過產業聯盟的形式創建標準和技術攻關,在產業化不同階段建立對應的產業技術聯盟,從而促進技術創新,實現風險共擔和利益共享。第四,扶植重點企業,促進重點企業的技術發展,帶動整個光伏產業的發展。選擇重點企業進行技術扶持,集中技術、人才、資金等資源,在重點企業進行技術研發和轉換,在關鍵技術點上取得突破,從而帶動整個光伏產業技術水平的提升。第五,加強國際合作。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是提升科研水平的重要方法,首先要積極向外國學習先進的技術,并逐步對其進行消化、吸收,進一步能夠在了解和掌握相關技術后積極進行技術創新,追求對核心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而不僅僅是使用權。其次,完善自主質量標準,建立健全質量認證體系并促進其不斷走向世界與國際接軌。
4.7、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和縱向整合,建立產業聯盟
首先,推進企業兼并重組,避免過度競爭,促進行業的有效競爭。中國光伏產業正處在必須進行整合的關鍵點,據統計,至2012年初,中國光伏電池企業約有115家,產能在1GW以上的企業有14家,在100MW-1MW之間的企業有63家,在100MW以內的38家,不同產能空間占總產能的比例分別為53%,43%和4%。此外,在整合的過程中應以企業為主體,發揮市場經濟主導作用,政府部門要營造一種良好的市場運作環境,形成真正的優勝劣汰,讓經營質量不好的企業在這個過程中被兼并重組,被淘汰;讓優勢企業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創造更大的效益。政府要要杜絕一味的對企業施加影響,使其不能正常的兼并重組或者被兼并重組,導致“倒而不死”局面的形成。
其次,實行縱向整合,優化供應鏈。光伏企業要想分散經營風險需要從事多種產品的生產,甚至需要涉及產業鏈各個環節,進行多元化經營而不是僅僅從事光伏產業鏈上的單個環節。要想做大做強,就必須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鏈,建立光伏產業聯盟。產業鏈不僅僅是指上下游企業間的聯合,更重要的是信息、技術、質量體系等軟實力的組合。通過優化供應鏈最直接的效益就是降低成本,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從長遠看,通過優化供應鏈可以將我國光伏產業打造成一支兼具概念設計、產品研發、生產制造、銷售及售后為一體的產業航母。
最后,建立光伏產業聯盟。中國光伏產業的有序健康發展不僅僅需要政府、企業的努力,還需要組織的調節和自覺規范,比如建立各級光伏產業聯盟,通過產業聯盟促進產業內部及與其他產業的合作,推動制定行業、國家或國際標準,推動建立和完善產品認證和質量檢測體系,推動企業與政府科技部門間的關聯,緊密把握市場風向標,著力打造跨國合作平臺。
五、小結
在光伏產業出現產能過剩、面臨發展困境的環境下,中國光伏產業進入全面整合期,而在整合的過程中需要堅持發展原則,明確目標,堅定不移的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從而實現系統的、全面的、徹底的整合,提升光伏產業競爭力,實現光伏產業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