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速推進新基建過程中,數據中心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在技術創新、產業應用方面有哪些亮點?在新的機遇風口,產業格局會有哪些變化? “產業格局變化不會特別明顯,不管從營收還是從資源來看,重資產行業發展不像輕資產發展那樣迅速。“上海數據港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徐軍表示。數據中心作為重資產行業,是需要建設、運營、長線投資的行業,有一定的門檻。
數據港作為上海市、區兩級唯一一家國有控股數據中心上市公司,近年來業務規模快速擴張。據公司2020年年報顯示,目前數據港在運營數據中心已達25座,業務規模從2018年末的68.1兆瓦(MW)快速擴張至2020年末的250.3兆瓦(MW),增幅約268%。
聚焦頭部客戶共同成長
數據港自2009年成立之初,就開始為阿里巴巴提供數據中心服務,隨后騰訊、百度、網易等互聯網頭部客戶的陸續加入,逐漸擴大了公司的業務服務規模。隨著近年來云計算的持續爆發以及新基建的政策推動,數據港規模體量發生了質的飛躍,基本上以每年再建一個數據港的速度快速發展,徐軍提到。
談及與客戶建立非常緊密的合作關系的原因,徐軍表示,目前互聯網頭部企業的規模基本上隨著中國數據中心的成長而逐漸成長,或者說他們帶動了數據中心市場大規模發展,所以客戶對數據中心的認識和我們對數據中心的認識包括設計的、建設的、運維的各個方面,過去差不多七八年的時間是大家同時成長、又互相交流的狀況,我們是以共同成長的方式,見證了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和中國數字經濟的騰飛,大家在這個階段建立了“同舟共濟”的革命友誼。
而與運營商數據中心相比,數據港有哪些優勢?徐軍表示,運營商的建設周期不會根據市場需求量來很快速做出反應,我們正好填補了空缺。相對來說,我們在一線城市和比如杭州這樣互聯網發達的地方就有落點,和客戶形成了關聯關系。有了這個關聯關系以后,隨著他們對基礎設施越來越重視,對基礎設施要求越來越高,逐漸走向了大規模定制的道路。數據港因為客戶導向比較明確,所以市場靈敏程度相對基礎運營商要高一些。
據了解,數據港以定制化為主的全生命周期業務模式,與客戶采取“先訂單后建設”的合作模式,從承接訂單開始,公司即準備開工建設,并在項目完工驗收之前與客戶簽署運營合同。先訂單——再建設——后運營的模式保證了公司得以積極響應客戶需求,優化交付周期,同時由于定制化合同一般期限為8-10年,確保了未來公司收入的高確定性。
綠色數據中心提升效能
在國家明確碳中和目標的背景下, 數據中心作為能耗關鍵環節,建設高技術高能效“碳中和數據中心”成為行業必選項。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強化能源配套機制”的要求。其中,包括探索建立電力網和數據網聯動建設、協同運行機制,進一步降低數據中心用電成本;引導清潔能源開發使用,加快推廣應用先進節能技術;推動綠色數據中心建設,加快數據中心節能和綠色化改造等主要任務。
綠色數據中心如何建設? “準確說,碳達峰、碳中和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在中國現行經濟架構下,對碳達峰或者碳中和有決定性貢獻的是進行能源結構的調整”徐軍表示,數據中心節能降耗可以從三個維度努力:一是降耗,即進行空調和制冷系統優化,降低單位算力的能耗;二是更好的云計算資源調度系統的應用;三是對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的使用。
從2016年起,數據港就在全國五大風力發電基地之一的河北省張北縣建設了一個大規模采用風能和太陽能為主要能源的超大型數據中心,是當時全亞洲最早大規模應用清潔能源的綠色低碳數據中心之一。
通過在間接蒸發制冷、新風自然冷卻、干冷器等技術的創新應用,數據港張北數據中心PUE僅1.18,華東一大面積采用浸沒式液冷技術的數據中心,PUE可達1.09,比肩Google、Facebook等全球頂級互聯網公司的數據中心節能水平。近年來,數據港通過各項節能措施的創新應用以及智能化運維的不斷突破,2020年全國25大數據中心加權PUE已達1.23,平均能耗比國內平均水平低40% 以上。
把握新機遇
在多年服務中國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和網易的基礎上,數據港積累并形成了豐富的數據中心技術研發和運營能力。而今,數據港準確把握市場發展趨勢,又成功地將這種能力轉化為數據中心解決方案服務能力,可滿足包括大型金融機構、高端企業客戶、政府等更大范圍的客戶市場需求。
對于下一步市場拓展,徐軍表示,互聯網新貴是我們很大的一個市場動力。隨著頭部互聯網公司現在數據中心需求的規模越來越大,數據港可以做一些技術輸出,來面向租用數據中心的客戶。
對于東數西算政策對數據港帶來的機遇,徐軍表示,東數西算的推動力是構建全國一體化數據中心,不斷推進數據中心的集約化和節能降耗。西部地區能源,土地資源、人力資源相比東部地區在成本等方面更具優勢,現在阿里、騰訊、頭條,一些銀行的容災備份已經開始往此方向做選址和覆蓋。
對于數據港而言,數據港從成立之初就確定了感知區域合理布局、集約化經營、提供更大規模定制化數據中心的發展方向。徐軍表示,隨著現在數據中心集約顆粒度越來越大,原來可能2萬-3萬平米的數據中心就是大規模的項目,現在這個規模可能只是二三線城市園區級的項目。現在一些大城市園區級項目可能一個園區就要容納大概6萬-10萬平米的數據中心,是原來三個項目的量。所以這兩年數據中心的集約化程度正在大幅提高。
云計算行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云計算服務提供商業務的快速擴張,從而帶來其對超級數據中心的快速需求;與此相對,超級數據中心建設周期平均需要2年左右。在此背景下,具備快速建設交付能力、更低成本控制能力、穩定運營能力的專業IDC服務商將能夠更有效的響應客戶部署需求,從而更具備行業競爭優勢。數據港將在新一輪發展中迎來發展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