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初紅米、魅藍旗下已發布的千元機漲價開始,電子行業的缺貨現象漸漸從供應鏈浮現到了消費者眼前,處理器芯片、存儲器芯片、屏幕、CMOS傳感器等核心元器件的缺貨籠罩在供應鏈上方,隨之而來的則是智能手機的一片“漲”聲。而對于缺貨漲價的原因,從高科技行業資訊APP OFweek上來看有許多說法:
圖片來源:高科技行業資訊APP OFweek
掃描二維碼可直接下載OFweek APP
性價比是國內智能手機廠商搶占市場的拿手好戲,紅米、魅藍、360等一眾千元機的新老玩家在過去幾年間把性價比發揮到了極致,聯發科X20、驍龍625等原本劍指中高端市場的手機SoC先后被這些廠商用在了價格不足千元定位低端的千元機上。但今年智能手機的“高配低價”時代或許就要終結了,原因就在于各類核心元器件的缺貨漲價。
這波漲價潮不只讓消費者離性價比手機漸遠,更是折射出我國智能手機市場繁華背后的弊端,供應鏈過度依賴國外。“缺芯少屏”一直是我國科技行業的痛點,拿手機芯片來說,目前國內能夠自主研發芯片的手機廠商不過只有華為和小米兩家,而且小米作為新玩家目前還徘徊在中端市場。國產手機商想做高端手機只能看高通的臉色,安卓陣營新一代旗艦移動平臺驍龍835的遲到,令今年截止到目前只有華為發布了旗艦手機P10。
不想再被國外廠商牽著鼻子走,就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把智能終端產品所用關鍵元器件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對于各大終端廠商而言,不失為一條可行之路。且珠玉在前,三星去年憑借其強大的產業鏈硬是抗過了Note 7的爆炸,并且Q1財報預測中顯示營業利益可望達到9.21兆韓元,同比增長38%。同時做大做強產業鏈對于廠商們而言,或可在智能手機市場增長放緩后謀得另一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