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創空間、孵化器對于Maker(創客)而言是夢想起航的地方,而近兩年,隨著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的提出,各類創業空間如雨后春筍迅速崛起,在數量猛增的同時,形式、名稱上更是千奇百怪,隨后媒體各類千萬、億級融資的爆料和催化更讓創業市場幾近瘋狂,是 “孵化”器還是“浮華”器?這是個問題。
日前,筆者在某創業沙龍就此問題與駿一創業中心(駿一孵化器)副總裁康磊先生做了剪短的交流,康磊認為:“目前很多的創業街區、創業小鎮、創業空間很大程度上已經淪為一個秀場或旅游景點,浮華背后孵化器企業很多都在虧損,一方面缺乏自身的造血功能,另一方面還在強撐為創業者輸血,最后一些眾創空間顯然已經成了“重創”空間,甚至破產倒閉。
當下孵化器產業和創業者都缺乏的是務實精神,為創業者提供服務的同時,解決自身生存問題仍然是首要問題,盈利模式不存在高端和低端的問題。很多孵化器在效仿或研究怎么把創業咖啡搞的創業味再濃一些,這其實是有點“不務正業”,真正的創業者非常忙,沒有時間去喝那么多的咖啡,大家真正見過多少投資機構負責人或者合伙人是在“咖啡屋”看項目的?”
此外,康磊先生還與筆者談到自己對于創業空間產品的看法,他認為:“對于創業團隊來說,一定要實力能配得上自己的野心,眼光上不要總去盯著看起來免費或廉價的工位,不如先踏踏實實租個辦公室,讓自己的企業看起來確實有個公司的樣子。很多同行都很避諱談“房租”的問題,現在有一種略帶嘲諷的說法:“小額貸都叫P2P了,二房東都叫孵化器了。”還有一家知名的眾創空間創始人問過我“你們是做孵化器的,怎么還收費?”也有個別的主管領導講過“孵化器靠房租是沒有出息的”,……對很多類似的說法,在我個人看來“免費是為了獲取潛在利益,收費為了更好的運作和服務”,收租金本身并不是可恥的事情,而且是天經地義的事,孵化器要考慮的不是收不收租金或者通過降低租金來提高所謂服務創業者能力的問題,恰恰相反,應該考慮如何讓創業者認為付給我們的這些租金是值得的問題,駿一孵化器目前服務過的企業達到3000家,小米、窩窩團、普巴軟件等名企在起步時都曾是駿一孵化器的“租客”,同方瑞安、史泰博、昆侖萬維等公司目前仍然在這里駐場,這本身就能說明問題。”
筆者:創業空間市場目前正處于雙創風口,但存在一定的泡沫。創業空間空置率居高不下。從商業模式上看,創客空間以低租金甚至免租金的形式吸引創業者,以投資或直接占有其股權的未來收益作為盈利來源是不可持續的。在筆者看來無論什么形式的眾創空間,盈利都是一個普遍難題,但在解決這些所有難題之前,也希望投資者和創客服務商正視風口吹出的泡沫,打造誠信、務實、求真、服務互利等優秀創業基因,這些才是創業者的立業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