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宏基珠寶品牌經理林佩璇(左二)受邀出席,民間文化守望者黃永松先生為其頒獎。
從“工匠精神”到“振興傳統工藝”,國家對傳統手工藝的保護愈加重視,在由商界傳媒集團、觀瀾湖集團承辦,《中華手工》雜志、觀瀾湖新城、觀瀾湖藝工場、手藝網執行的“國匠榮耀 手工藝創新盛會”上,潮宏基憑借多年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一舉斬獲“國匠榮耀 手工藝創新盛會推動獎”。殊不知,在制作與經營時尚珠寶的背后,潮宏基更是一名身體力行的傳統文化踐行者。
他們花10年時間籌建了一座2200平方米的首飾博物館,并將中國首飾文化的發展脈絡精心梳理;他們組建花絲鑲嵌工作室,從幾人逐步發展到幾十人,讓瀕臨失傳的皇家工藝向未來延續。這源于多年前成為第一家在巴塞爾珠寶展亮相的中國企業后,潮宏基悟到首飾設計應該保留東方文化特色,但這需要傳統設計與技藝的支撐。于是,開始將民間文化一點一滴拾遺、珍藏。
博物館分為風雨橋展區、漢族展區、少數民族展區和現代展區,以漢族貴金屬傳統首飾為主體,收藏有苗族、水族、蒙古族、藏族等少數民族首飾,從發飾、耳飾、項飾、手鐲、戒指、佩飾到其他擺件一應俱全。3000多件首飾不僅展現了民族工藝技法的出神入化,更反映了時代精神風貌的變遷。在潮宏基的眼中,它不只是企業內部的博物館,而是一個真正的具有社會價值的博物館,向更多人展示源遠流長的中華銀飾文化。
蒙古王族姑姑冠
花絲風雨橋
潮宏基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花絲風雨橋”,是以侗族建筑文化中極具特色的“風雨橋”為原型設計、制作的大型工藝擺件。這一座目前存世的體量最大、工藝最全的花絲珍寶,集結了十多位老工藝師傅歷時4年心血制作完成。全橋長達5.2米,高2米,采用350公斤白銀和4公斤重的黃金做主料,橋墩是漢白玉,橋身輔以翡翠、瑪瑙、青金石等珍貴的寶石材料合計3萬余粒。是花絲鑲嵌工藝中一本生動的教科書,對今后花絲鑲嵌工藝的開發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技術和藝術參考價值!
花絲風雨橋細部
瀕臨失傳的中國古代皇家首飾鑲嵌技藝花絲鑲嵌,也是潮宏基重點保護的傳統工藝項目。這項被稱為“燕京八絕”之首的技藝復雜且繁瑣,是中國傳統工藝與珠寶文化的技藝巔峰。無論是一座橋,還是花絲精品,都記錄著潮宏基對花絲鑲嵌技藝保護的點點滴滴。
花絲精品
工作室從幾人發展為30多人,不少90后開始認識和了解這些古老的文化,按照傳統花絲正規的制作工藝進行學習、研究、開發,讓這項國寶級的首飾工藝有了延續;北京、上海、深圳……全國各地的花絲精品巡回展如火如荼,傳統文化在潮宏基的引領下逐漸被大眾認知;花絲技藝更被潮宏基帶出國門,贈予法國藝術家協會,既成為中法兩國民間文化交流的友好見證,也讓世界欣賞這一頻臨失傳的精致的傳統手工藝作品……
但要盤活一門瀕臨失傳的技藝,必須讓它煥發新生,創新,不是一味地求奇、求怪,而是應該從傳統文化的精髓中汲取養分,博采眾長,最有力的方法莫過于加入現代設計與手藝,從現代專業珠寶設計的角度為傳統工藝注入新的生命。
潮宏基【善緣系列】
善緣系列是潮宏基將傳統花絲鑲嵌工藝加以時尚設計的最完美詮釋,恰到好處的結合讓傳統工藝與市場接軌,精巧靈動,散發出濃濃的東方之韻。讓曾經皇宮里的花絲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更有了實用價值,飛入尋常百姓家。
未來,潮宏基還將繼續從現代專業珠寶設計的角度介入,融入現代創新,賦予花絲當代性和實用價值,以傳承和再造推動其繼續發展,振興傳統工藝,將更多優秀作品帶入大眾消費市場,真正讓這項國寶級的首飾工藝得到重生,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