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地推進國家信息化的發展,集中展現中國社會信息化的發展歷程、現狀和成果,提升社會各領域信息化水平,中國信息產業網、人民網、新浪網、鳳凰網、新華網五大網站聯手,于近期共同推出一系列信息化訪談。
此次系列訪談將連續推出四期,分別圍繞“信息社會與電信轉型”、“綜合國力和寬帶戰略”、“智慧中國與智慧網絡”、“和諧社會與信息服務”四大主題展開。第三期“智慧中國與智慧網絡”專題訪談已于9月10日由中國信息產業網和鳳凰網共同舉辦,邀請人民郵電報社總編輯武鎖寧、中國電信副總工程師靳東濱現場對話。訪談中,靳東濱總工程師透露,目前全國有三百多個城市在開展智慧城市建設,當前最為緊迫的問題是要加強頂層設計和轉變思想觀念。
靳東濱透露,根據中國電信的調研結果,截至今年二月份,全國大概有三百多個大中小城市在做智慧城市相應方面的工作,有的在做規劃,有的在做方案,有的列入“十二五”計劃,有的在做示范工程。中國電信挑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百個城市做了分析,按東部、中部、西部來看,東部城市占53%,中部城市占24%,西部23%,通過這個數據說明一個問題,地域沒有影響中國智慧城市的發展目標。按人口看,一千萬以上人口的城市占10%,五百到一千萬人口的城市占34%,二百到五百萬人口的城市占36%,二百萬以下人口的城市占20%,這說明人口的影響也不是很大。
靳東濱說,中國和國外的發展模式不太一樣,從這些城市公布的發展目標來看,建設智慧城市的重點也不一樣,都結合了自己城市的特點,有的以促進城市轉型為目的,有的以技術創新為核心,有的以發展智慧產業為核心,有的是推動信息化應用。這和城市所處的管理水平和數字化水平有關,比如城市數字化水平很低,直接實現智慧管理,那不可能,所以可能會先做產業創新。
通過中國和國外智慧城市發展的比較,靳東濱總工總結了中國智慧城市的幾個特點:第一,中國是大面積鋪開,國外是先從一些小城市以點帶面。這個特點符合中國的發展情況,因為我們國家是一個從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一下跳躍到接近完成工業化的國家,所以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會跳過一些西方國家在信息化過程中的摸索階段。比如西方國家可能先做數字化,完了又做智能化,一步一步地往上走,而中國可能跳過一些階段,加快一些步伐。第二,中國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沒有國家級的頂層設計,沒有國家級的標準,所以各城市基本是摸著石頭過河,結合自己城市的特點做項目。帶來的問題就是技術上可復制性難度大了,也可能造成開發成本變高,比如這個城市開發過的東西那個城市還在繼續重復開發。有些東西可能是非標的,這個城市能用,拿到另外一個城市不能用。在沒有國家標準和頂層設計的情況下,太大規模的推動會有問題。第三,管理觀念轉變很困難。智慧城市主要是在城市管理上的一些應用,但是智能化、數字化、智慧化的元素引進以后,打破原來傳統的管理模式和流程,相當一部分人接受不了。比如老百姓本來要出門辦事,現在一個市民可能在手機上就把這些事都辦了,相應的單位就要改動流程,甚至出現減員的情況,越自動化越減員。智慧城市、物聯網都能帶來社會變革,物聯網在更高的一個層次上除了技術進步外,還會帶來社會和文化的變革。思想觀念要變,原來通過人為去做的一些事情現在變成智慧網絡和智慧城市的一些功能去完成了,城市的管理課要補上,否則在這個問題上會付出代價。
靳東濱總結說,智慧城市是社會學和技術相結合、管理和網絡相結合的,需要媒體和業內人士去宣傳,既看到它的好處,也看到它的問題和風險。不能說智慧城市什么問題都能解決,但我們相信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用智慧把風險降到最小,這樣社會效果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