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表示,有73%的企業已經至少采用了一項云計算應用或技術,有51%的企業表示業務模式正在發生變革,以容器、微服務、Serverless為代表的云原生技術,正在給企業開發、交付帶來一種全新迭代式的應用變化。《中國云原生用戶調研報告(2020年)》指出,云原生技術實現了應用的敏捷開發,迭代效率和交付速度持續加速,應用發布趨于高頻。
在今天的線上論壇,IBM大中華區科技云事業部自動化技術總監潘雪梅以“從客戶體驗出發的云原生智能自動化應用管理”為題,介紹了IBM面向云原生應用推出的三項新產品:一是可觀測性平臺Instana。作為新一代的應用性能管理的工具,Instana能夠實時感知客戶體驗,秒級獲知應用性能問題,二是自動應用資源優化工具Turbnomic。它可自動、實時調整應用資源,保障業務系統應用性能,將支撐應用性能的it資源的成本降至最低,三是全面智能運維的工具Watson。可全面快速定位并且解決問題,預測及發現潛在的系統隱患,避免問題的發生。IBM大中華區科技事業部自動化產品技術顧問張震韜詳細介紹了上述產品的核心能力及銀行等行業用戶的應用效果。
VMware大中華區資深應用架構師熊銘杰以“Tanzu應用平臺和云原生運行時”為題,展示了VMware Tanzu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套件或產品組合如何讓用戶構建、運行和管理Kubernetes控制的容器應用,并結合VMware在企業級IT市場的戰略地位幫助企業快速部署云原生架構。
F5架構師林靜以“F5云原生方案助力企業I&O創新”為題,探討了企業基礎架構面向云原生融合與轉型,是I&O創新的關鍵所在,以及如何應對相關挑戰,制定高效可行的策略。林靜指出,企業的IT系統需要能夠伴隨著業務的變化快速進行調整,從而增強市場溝通的能力。要實現這樣的智能服務編排,意味著對底層的基礎設施所有服務進行抽象、基于流程進行串聯或編排,基礎架構也提供相應的服務接口。F5從三個方面提供支持:一是轉型可編程基礎實施,二是構建全新的原生應用服務架構,三是實現基礎實施與云原生架構的協作。F5提供了快速構建自動化能力的全系列工具。
安晟培半導體中國區產品市場總監孫開本在題為“云原生應用重新定義了基礎設施的架構”的演講中表示,作為一家成立僅三年的公司,沒有歷史包袱的安晟培根據現代云原生應用的特點,在CPU產品的定義和設計的各個關鍵參數和指標上進行創新和改變,這種具備彈性、自動化和便捷性,滿足云服務提供商和云原生開發人員要求的CPU提供了可預測的高性能、可最大化呈線性擴展的平臺以及更節能的架構,實現在同樣資源下部署更高密度的算力。
“數據庫已經發展到了第四代,一套系統既能做交易也能處理高并發事務,同時又能結合一些數據倉庫或者分析型數據庫的能力——HTAP——是融合型的數據庫產品,它代表的是云原生時代的數據組織和數據服務形態。” PingCAP公司副總裁劉松在“云原生時代的數據組織與數據服務形態”的演講中如是說。
本次線上活動中,百易傳媒(DoIT)總編宋家雨與達夢數據庫云平臺事業部技術總監陶天林、青藤云安全聯合創始人&產品副總裁胡俊、青云科技 KubeSphere 產品負責人張文浩針對行業云原生應用現狀,數據組織和管理,以及云原生應用的安全問題展開了沙龍研討。
IDC預測,2023年,幾乎每個企業都將成為全球經濟中的“數字原生”。在數字化浪潮中,云原生的角色正逐步提升,成為當下業務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