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天津產權交易中心公告顯示,天津中環電子信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中環”)與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以下簡稱“經開國資”),公開轉讓持有的三星(天津)電池有限公司(下簡稱“三星天津電池”)共計30%的股權。
三星天津電池也稱三星SDI天津工廠,成立于2015年,是韓國最大的電池生產商三星SDI在中國的合資企業,三星SDI是三星集團在電子領域的附屬企業。三大股東為三星SDI、天津中環以及經開國資,占股分別為50%、30%、20%。據產權交易中心的掛牌公告顯示,此次天津中環將轉讓10%的股權,經開國資則轉讓手中持有的全部20%股權。
三星SDI天津工廠主營業務為開發、生產包括汽車用能量型動力電池在內的圓形鋰離子電池等。掛牌公告披露,三星天津電池2016年凈利潤虧損0.85億元。截至今年8月31日,總資產為8.03億元,總負債高達8.06億元,所有者權益為-381.95萬元,已經資不抵債。
這是繼三星SDI西安工廠暫停擴建、SKI北京廠關停、LG轉讓南京廠后,今年年內又一家韓系電池工廠出現生存危機。
由于產品無法登上中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白名單,繼而無法享受政府補貼,這導致韓系動力電池從去年開始就不斷喪失大批訂單,曾經雄心勃勃擬斥資數億在中國擴產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計劃已經全部擱淺。
負債8億 資不抵債
天津產權交易中心掛牌公告顯示,天津中環所轉讓的天津SDI工廠10%的股權,轉讓底價1181.03萬元,僅比當初的認繳價1084.53萬元高出不到100萬元。經開國資轉讓的20%股權的底價為2362.06萬元。其他股東放棄優先受讓權。
而根據公告披露的三星SDI天津工廠財報,業界認為連年虧損是兩家中方股東決定拋售股權的主要原因。雖然2017年稍有起色,截止2017年8月31日,三星天津電池實現凈利潤904.16萬元,但全年負債卻已超過資產,依然沒有走出發展困境。
這次股權拋售也讓這家韓國最大電池制造商在中國的境況雪上加霜。三星SDI天津工廠首次為外界所關注是在今年2月,這家位于天津武清開發區的工廠發生起火事故,損失慘重,也加劇了外界對動力電池安全性的擔憂。而在此之前,三星SDI已經因為是三星手機電池的供應商而飽受質疑。2016年三星因電池起火問題召回的Galaxy Note7手機中,有65%的電池由三星SDI供應。而天津工廠正是蘋果、三星、HTC、諾基亞等產品的鋰離子電池供應商。
三星SDI官網顯示,其在中國長春、合肥、香港、上海、北京、天津、無錫、西安、臺北等地都設有分支機構,目前負責電池生產分別為天津、西安、無錫三家工廠。
而陷于危機的也不止三星SDI天津一家工廠,早在今年年初,三星SDI西安電池工廠——三星環新動力電池被爆出已暫停增加新生產線的計劃。瞄準了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的機遇,三星SDI原計劃到2020年斥資6億美元,為西安工廠安裝更多電池生產線。但該工廠自2015年9月開始運營起,至今未能簽署任何重大供貨協議。除了天津、西安開工率低外,三星SDI擬新建的無錫工廠的建設也出現延期。這意味著三星SDI在中國的電池業務正全面放緩。
針對動力電池業務在華遇到的困境,三星在華相關媒體負責人表示,關于各電池生產基地當前的運營狀況仍需要核實,目前無法發表意見。
另一個不利消息來自于手機領域,在iPhone8上市首周,即發生了兩起事故報道,皆表現為電池出現鼓包現象,最終導致機身膨脹、手機屏幕被撐開。有消息稱蘋果三款新品的電池來自SDI與LG。由于有Note7的不良“案底”存在,這也讓三星SDI再次陷入外界對其的安全性質疑中。
韓系電池三強皆潰敗?
在三星SDI天津工廠股權被拋售之前,韓國另兩大電池制造商LG和SKI在中國的電池尤其是動力電池業務早已舉步維艱。無法搭上中國新能源補貼政策的快車,以及韓系電池巨頭急于壟斷市場的決策失誤,讓韓系電池企業在中國已處于半出局狀態。
2015年是韓系電池在中國大舉投資之年,緊隨三星SDI西安工廠投產,總投資35億美元的LG化學南京動力電池工廠也在年底竣工,并成為LG全球第三個汽車動力電池生產基地。但經過2016年動力電池領域的政策地震,至2017年4月,即有消息傳出,LG在南京的合資公司“南京樂金化學新能源電池有限公司”生產線也基本已處于閑置狀態。經濟觀察報記者從該公司的官方網站上看到,最新的消息定格在了2015年11月10日的“LG化學新能源電池工廠竣工”。
韓國SK Innovation(簡稱SKI)在今年3月宣布,由于電池訂購量減少,其在中國的法人企業北京電控愛思開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北京電控愛思開BESK)已在去年年底停止生產。北京電控愛思開是SKI與北汽集團、北京電子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于2013年成立的合資公司,SKI所持股份占40%。2014年6月的合資公司主要為北汽旗下新能源車型提供電池配套。
北汽新能源方面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采訪時也確認了已與SKI結束供應關系的消息,稱其目前的電池供應商已經切換為本土電池生產商國軒高科。作為國內新能源領域的領軍車企,北汽新能源顯然沒有時間坐等風向改變,也無法冒此風險。SKI相關負責人也對外確認:“該決定是由持股60%的中方企業作出的。”
由于包括一汽、上汽、北汽、長安、長城、奇瑞等多家國內主流自主車企都曾與韓系電池企業建立合作。因此,與北汽一樣,在過去兩年間,多家本土車企都放棄了與韓系動力的合作,而本土電池供應商的技術快速提升也使整車制造商順利完成了切換。
堅持至2019年之后
事實上,韓系電池的困境早在去年年中就已開始。彼時,由三元鋰電池事故頻發引發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監管力度陡然升級,隨著7月動力電池“白名單”(工信部分批公布的“動力電池企業目錄”)而出爐的,是電池供應商資質直接與新能源補貼將掛鉤的消息。由于前四批包含57家電池企業的“白名單”中,沒有一家日韓系電池在華企業入圍,12月發布的第五批新能源推廣車型目錄,更是在幾小時內更換兩個版本,被撤下的正是裝配了LG、三星等外資電池的車型。嗅到政策風險的整車廠商果斷切換供應商,正準備強力瓜分中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大蛋糕的韓系電池一夜間遭到拋棄。
除了未滿足資質申請要求外,更重要的內因是以三星SDI和LG為首,急于求成的韓系電池意欲以超低價壟斷市場,惡意競爭直接斷送了其在中國獲取政府新能源補貼的可能性。此外,包括中國將提升本土動力電池技術提升至戰略高度、對外資動力電池的限制,以及敏感的政策環境等在內的不利因素也始終圍繞著韓系電池。
但LG和三星似乎并未放棄在中國的機會,雖然有所延遲,但三星SDI仍計劃在中國無錫市新建中大型電池工廠,并無錫工廠將于2019年開始量產。三星SDI計劃在2019年至2023年間,逐步將西安市、天安市、蔚山市工廠的生產轉移至無錫市。
而LG化學也在今年2月對外宣布,將投資約3500萬美元對南京電池工廠進行擴建,將增建一個汽車電池工廠和一個小型電池工廠,雖然具體生產線裝配時間還未確定。但韓系在等待2019年新能源補貼結束的心態明顯,希望在沒有補貼的市場環境中,能與本土電池供應商展開新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