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20日上午消息,以軟銀集團和中東主權財富基金為首的金融集團不斷向創業公司注入大量資金,促使科技IPO(即首次公開上市融資)市場在今年反彈的希望化為泡影。
這些財大氣粗的金融家在傳統上都是投資于公開市場,眼下卻在尋求從私營科技企業獲得更好的回報,初創公司因此得以籌集更多資金,長期處于私營狀態,規避IPO監管,資產規模往往比許多上市企業更龐大。
本周在加利福尼亞南部舉行的《華爾街日報》D.Live全球科技大會上,許多風險資本家、企業家、IPO專家和交易人都跟路透社談到IPO數量過低的問題,他們指出,軟銀等投資者改變了初創企業的融資機制。
“即使這些公司得到十份風險投資條款清單,也不足為奇,”光速創投的投資合伙人妮可·奎恩(Nicole Quinn)在談到投資正式報價時如是說。
其結果是,根據納斯達克的統計,在過去二十年間IPO持續低迷,美國上市公司的數量下降了50%。自2014年開始IPO急劇下降,包括共同基金在內的公開市場投資者紛紛將投資專項私營科技企業。
有跡象表明,新股發行活動將更加低迷。在過去幾周,Switch、MongoDB和Roku等高科技公司已經上市,ForeScout和Zscaler即將首次亮相。
提前校正?
然而許多投資者認為,股市將在持續上漲后迎來一波暴跌,引發了人們對2018年IPO機會的質疑。
根據IPO投資顧問公司復興資本的數據,今年前三個季度,只有12家由風險投資資助的科技公司在美國上市,而2014年同期的數字為27家。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也同樣面臨IPO枯竭的現象,盡管兩市指數在去年上漲超過26%,但市場波動性偏低,不利于企業IPO。
最近幾周,華爾街股票指數連續創下了歷史新高,道瓊斯指數在本周三首次報收于23000點以上。
但資深交易人、InterActiveCorp和Expedia公司董事長巴里·迪勒Barry Diller認為,規模龐大的多輪融資打消了企業IPO的念頭。
“除非你需要資金,否則,沒有理由上市,而現在幾乎所有這些企業都不需要資金,”迪勒說。
軟銀-Uber交易
軟銀的投資規模越來越大,今年五月,他們簽訂了一筆總額高達930億美元的投資基金。
今年到目前為止,軟銀已經宣布,至少在全球范圍內投資了14家科技公司,包括以5億美元投資金融科技公司社會融資(Social Finance),以三億美元投資共享工作空間公司WeWork,兩家都是私營公司,資產估值均達到數十億美元。
軟銀預計下周將敲定一筆備受期待的交易,投資對象為Uber科技公司,根據協議,軟銀將與其他投資者一起,購買高達100億美元的Uber股票,投資人大部分來自Uber員工,以及參與二次發售的現有投資者。
“這是第三種流動性選擇,”拉里·阿爾布科克(Larry Albukerk)給路透社打來電話說,他經營著一家二手市場公司EB Exchange。“過去只有IPO或收購。”
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李宏瑋(Jenny Lee)認為,長期看來,軟銀的交易使風險資本家“有了更多并購退出渠道”。
與此同時,納斯達克副主席布魯斯·阿古斯特(Bruce Aust)指出,2014年建立的納斯達克私人市場業務,去年在二級市場的交易額超過10億美元,
二級交易允許企業雇員和投資者向其他私人投資者出售股份,獲取現金,減輕了公開上市的巨大壓力。
顧問機構MorganFranklin董事總經理克里斯·克拉普(Chris Clapp)指出,大量私人資本的涌入,以及隨之而來的高估值,反過來成為企業規避IPO的另一個原因。
克拉普在接受電話采訪時說,“很多時候,我不認為我的客戶會在公開市場上得到同樣高的估值。”
送餐公司藍圍裙控股公司(Blue Apron Holdings Inc)今年六月上市時,股價比發行價下挫27%,軟件公司Cloudera公司在四月IPO時,市值也蒸發了53%。
消息應用Snapchat的所有者Snap公司今年三月上市,當前股價比IPO價格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