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消息,彭博社近日撰文稱,谷歌把機器人項目搞得一團糟,阻礙而非促進該行業的發展。2013年,它大舉收購多家前途光明的機器人公司,網羅該領域的諸多頂尖人才,意欲大干一番。但它在該領域并沒有明確的愿景,白白葬送了那些好苗子。
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1982年,科幻片《銀翼殺手》(Blade Runner)向全世界展示了Replicant。導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用“Replicant”一詞來描述作家菲利普·迪克(Philip K. Dick)所想象的令人毛骨悚然的類人機器人。在過去幾年里,Replicant有兩個備受矚目的后續進展。其中一個是,斯科特執導的續集影片《銀翼殺手2049》在10月6日周末首映僅僅取得3150萬美元的票房。另一個進展是谷歌名為Replicant的神秘機器人部門一敗涂地。
瘋狂收購
2013年,創立Android的谷歌高管安迪·魯賓(Andy Rubin)開始大舉搜羅機器人專家,至少收購了9家公司。雖然機器人只是谷歌由搜索驅動的廣告業務以外的副業,瘋狂的收購行動似乎讓該公司在打造智能機器軍隊方面成為了潛在的領頭羊。它所收購的公司均在從事該領域令人興奮的一些項目,巨大的影響力和得天獨厚的資源讓谷歌成為了將那些項目整合成為一個單一的部門的理想之地。該行業也歡迎它的新統治者。“人們為此都感到非常興奮。”初創公司Carbon Robotics的CEO羅珊娜·邁爾斯(Rosanna Myers)表示。
這一切已經成為過去了。谷歌所收購的那些公司沒有一家的機器人在谷歌如今的母公司Alphabet以外被使用。過去幾個月至少已經有三位在2013年的那一波瘋狂收購期間加盟的機器人業務骨干離職,由于4年是谷歌股票期權普遍的行權期限,未來恐怕還會有更多的專家離開。邁爾斯表示,目前來看,這些人才離開谷歌對于整個機器人行業來說是利好,因為該領域諸多出類拔萃的人才過去幾年基本上都被困在了時間膠囊當中。
她說,說到底,谷歌大肆網羅機器人專家之舉實際上“阻礙了行業的發展,而不是推動了它的發展。”Alphabet“登月項目”工廠X的發言人亞歷克莎·丹妮特(Alexa Dennett)表示,它的機器人項目可能至少還要5年時間才能將產品推出時間,因為取得實質性的技術進展需要耗費一定的時日。
在成立Replicant部門以前,谷歌也曾試水過機器人領域。早在2010年,它有個團隊從事“云機器人”的開發。在“云機器人”系統中,機器人群組會相互分享數據和代碼,它們的運算大多數都發生在遠程服務器上。該公司還曾開發面向兒童的玩具機器人。據參與過那些項目的人士透露,谷歌后來之所以放棄開發,是因為擔心市場規模和隱私問題。而魯賓的發展計劃則表明谷歌的雄心變得大了很多。
目標不明確
被谷歌收歸門下的那些公司從事各種各樣的項目。Boston Dynamics打造了類似于四腳動物的移動機器人。Redwood Robotics和Schaft研究機械臂,Meka Robotics致力于開發可在在工廠工人身邊作業的人形機器人。Industrial Perception專門研發計算機視覺技術。Bot &Dolly?和Autofuss研究媒體和設計相關的應用。Holomni的計劃則一定程度上涉及機械化輪子。
斯坦福國際研究院機器人部門負責人、Redwood Robotics前董事里奇·馬奧尼(Rich Mahoney)指出,這些公司大多數都不大可能能夠在短期內做出產品來。“我認為,它們要么是人才收購,要么是醞釀各式技術,讓谷歌能夠追逐未來的機會。”他說。但谷歌從未明確它要追逐哪些機會。知情人士透露,它新成立的機器人部門沒有向外界傳達任何的信息,該公司甚至從未向隨那些并購交易加盟公司的員工明確表達過它的愿景。
魯賓2014年離開谷歌,自立門戶,創立了一家風險投資公司和一家專注于硬件創業的孵化器。Replicant在他離開不久后便宣告解散,它的成員要么調崗到谷歌的各個部門和Alphabet旗下其它的子公司,要么加盟別的公司。云機器人先驅、家居機器人創業公司TickTock創始人萊恩·希克曼(Ryan Hickman)指出,谷歌沒能夠徹底執行它在機器人領域的宏大計劃,反映出它在其它領域的技術進展商業化上也同樣遇到的問題。“谷歌將繼續創造工程技術奇跡,但在產品創新方面處于領先地位的是其它的企業組織。”希克曼說道。
谷歌在機器人領域吃癟并非孤例;事實上,該領域的大多數公司都失敗收場。但有的失敗卻為未來的成功奠定了基礎。其中一個突出例子是Willow Garage,谷歌2013年所收購的那些公司當中,有三家出自這家孵化器。Willow Garage于2014年年初關閉,但它如今是“機器人操作系統”(Robot Operating System)的開發商。該開源軟件已經被引入各式各樣的設備當中。硬件孵化器Lemnos Labs合伙人杰里米·康拉德(Jeremy Conrad)稱,相比之下,Replicant吞并了多個前景光明的項目,但最終卻白白扼殺掉它們。“這些可是當初最令人振奮的一部分機器人公司,”他說,“它們就這么消逝了。”
未完全退出行業
根據風投公司Loup Ventures和貿易集團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機器人行業的規模如今達到245億美元。其中,電商倉庫機器人等工業機器占據半壁江山以上。機器人市場體量預計將會在5年后翻一番。
谷歌還沒有完全撤出機器人行業。除了Alphabet的無人駕駛汽車部門Waymo以外,谷歌也在投身于無人機的開發。過去一年,它也在運營被稱作“機器臂農場”(arm farm)的項目。該項目位于該公司加州山景城總部的某個地方,里面至少有10個機器人肢體在被改良成為能夠抓住和操控各種不同物品的產品。“我們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來使得機器人變得不那么機械,”谷歌首席科學家文森特·范豪克(Vincent Vanhoucke)指出,“但我們認為這些‘積木’有望帶來重大的突破。”兩年前,一些Replicant項目也被移轉到X實驗室。
其它的巨頭在該領域的表現也越發顯著。亞馬遜正在穩步推進其自動化項目,其動作包括2012年通過斥資7.75億美元收購Kiva Systems來組建機器人部門。豐田研究所對于研究人員來說也很有吸引力。該汽車廠商于2015年投入10億美元成立該機器人實驗室。在前斯坦福研究院機器人主管馬奧尼看來,目前,沒有一家企業組織占據明顯的領先優勢,包括谷歌在內。“說到底,關鍵要看能不能聚合合適的人才,而不僅僅是聚合資源。”他說,“還沒有企業能夠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