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隨著商業模式和競爭業態的急劇變化,躋身前浪隊列的知名企業越來越多,曾經引領世界潮流的摩托羅拉、諾基亞、東芝、夏普、索尼等都已經被拍死在了沙灘上。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就連IBM這樣的科技巨頭在把握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戰略和節奏上,都顯得捉襟見肘,頹勢難擋,難以改變成為后浪的命運——如果IBM無法作出質的改變。
IBM是百年老店,1911年創立,后來成為IT行業教父級企業,風靡全球的Fortran編程語言、RISC指令系統、大型機、硬盤、芯片和材料技術、對稱加密算法、個人電腦、小型機、深藍系統等都出自IBM,這些領先科技讓其在互聯網興起之前風光無限。即使在現在一些炙手可熱的領域,如物聯網、智慧地球、云概念、人工智能等這些高科技代名詞都源自IBM。
但十分遺憾的是,IBM提出了這些概念,也規劃好了新科技發展的方向和模式,結果都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其他公司聞訊而上,完成了超越,搶占了制高點,而IBM卻成了落伍者,特別是在科技領先和市場化運作上。
股市是反應企業興衰的晴雨表。研究IBM及其他類似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或許更有說服力。1967年IBM的市值達到巔峰,為1923億美元。雖然這個數字看起來不高,但按照今天通貨膨脹概率來計算,就相當驚人了,約為今天的1.3萬億美元;而當下IBM的市值約為1485億美元,僅為巔峰期的十分之一。作為IBM曾經的對手,蘋果公司目前市值高達7964億美元,相當于五個IBM。有意思的是,IBM和蘋果曾經是冤家,互為競爭對手,我們現在廣泛使用的PC臺式機、筆記本,就是當年IBM用來對付蘋果推出的競品。但現在的蘋果,不僅臺式機、筆記本做得好、賣得好,而且成功地轉型到做手機生態系統,賺得盆溢缽滿,成為全球市值首屈一指的企業;而IBM的PC部門早在2005年就甩賣給了中國企業聯想,后來干脆把X86服務器業務也賣給了聯想,開始了并不成功的轉型。我們再看其他企業,微軟和亞馬遜目前市值接近5000億美元,規模是IBM的三倍多;就連中國企業騰訊市值為3254億美元,阿里巴巴市值為2975億美元,都后來居上,市值是IBM的兩倍以上。
時代進步、科技發展,都孕育著機遇。抓住了,彎道超車成功,轉型升級成功;抓不住,就要成為前浪了。在IBM發展史上,曾經有過兩次成功轉型:第一次是從機械制造轉型計算機制造,第二次是上世紀90年代從計算機制造轉型到軟件和服務。目前,IBM正在進行的是第三次轉型。但遺憾的是,目前看不到IBM第三次轉型有多成功。雖然IBM在大型機體系,尤其是在金融、證券系統里面,仍然有較高的江湖地位,被作為核心主機在使用,但在更廣泛的網絡服務器領域,與廉價且富有彈性的計算機集群系統(云計算系統)相比,已經左支右絀,處處受制了,其軟硬件系統的江湖地位不斷下降,市場占有率一路下滑。曾經將IBM作為師傅的中國企業華為,已經成長為IBM的最強大的競爭對手。
IBM是個企業巨無霸,曾經有40多萬員工,經過大規模調整裁員后,目前還有30萬。但每年創造的人均GDP并不高,才20多萬美元,遠低于蘋果和華為。這種龐雜的組織機構,需要制度化管理,造就了大企業病——機構臃腫、制度繁瑣、官僚嚴重、決策緩慢、效率低下。這是移動互聯網環境下覓食的致命傷,從而不能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靈活多變,快速決策,快速糾錯,快速推新產品的快速反應的模式。
目前,應用十分廣泛的語音識別技術,就源于IBM。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IBM就在電腦上使用了via voice語音識別技術。但現在語音識別做得最好的是科大訊飛,而科大訊飛是在IBM語音識別技術專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像這種被競爭對手模仿并超越的現象,在IBM技科發展史上,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