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林騰
業務慘淡,營收連年下跌,15年被曝出長達七年之久財務造假,加之旗下核電業務的拖累,東芝(TOSHIBA)這家百年的日本巨頭,已然搖搖欲墜,到了破產的邊緣。
根據日本東芝公司5月15日發布的消息,2016年財年(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東芝預期凈虧損9500億日元,約合84億美元,東芝資不抵債的估算金額高達5400億日元。
東芝(TOSHIBA)創立于1875年,是日本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也是第二大綜合電機制造商,業務領域包括數碼產品、電子元器件、社會基礎設備、家電等。2008年起,東芝的業績就在下滑,但東芝一直試圖以做假賬的方式掩蓋。2015年東芝被曝出了會計丑聞,在2009年到2014年間虛報營業利潤超過1500億日元,高達13億美元。之后,東芝的頹勢并沒有止住,它在2015財年虧損額就已經達到了4600億日元,2016財年更是翻了一倍。
拖垮這家昔日日本電器巨頭的直接因素是旗下美國西屋核電業務。
西屋電氣公司創辦于1886年,總部位于美國匹茲堡,是全球核電設備巨頭之一。2006年,東芝以70億美元的天價從英國核燃料公司(BNFL)手中收購了核電技術企業西屋電氣(Westinghouse Electric,WEC),握有西屋87%的股份。
東芝對核電業務寄予厚望,尤其是西屋開發的新式PWR(加壓水型)AP1000型反應堆,當時的社長西田厚聰以及后任社長佐佐木則夫曾公開發言,他們的目標是截止2015年獲得30座以上的核電站訂單,并將核電業務的銷售額提升到1兆日元的水平。
然而,核電業務的開展并沒有如東芝預期那般順利,甚至成了一步步拖垮東芝的罪魁禍首。
2008年,西屋與美國芝加哥橋梁與鋼鐵公司(CB&I Stone&Webster)共同承包了美國喬治亞州和南卡羅來納州各兩組核電站。2011年福島核泄露事故讓全球各國加強了對核電站安全的監管,西屋的美國核電業務建設成本亦隨之攀升,工期不斷延誤。
與此同時,西屋和CB&I公司在費用分攤上亦產生了分歧。為了避免進一步延誤工期,西屋于2015年底以2.29億美元并購了當時已經負債累累的CB&I公司。但是并購并沒有達到東芝原先預期的提高效率、削減成本的效果,窟窿越來越大。
實際上,西屋工程成本大幅超標的問題由來已久,早在2013年西屋的赤字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了,但東芝上層并沒有及時介入治理。原因在于西屋獨立的行事風格,非常不喜歡母公司的干涉,東芝對于西屋也變得越來越難以控制。對于東芝來說,核電業務就像一個“無底洞”。
3月30日,為了防止進一步的損失,西屋根據《美國聯邦破產法》第11條正式向紐約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根據東芝公司本月15日的報告,2016財年東芝非持續經營活動帶來的損失高達1.26萬億日元,其中大部分損失來自西屋電氣。
核電業務的巨虧也在倒逼東芝出售半導體業務,這是東芝最賺錢的業務之一。
東芝是日本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早在上世紀80年代,東芝就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兩家半導體制造商之一,90年代至今在該領域一直排名世界前五。同時東芝是NAND閃存芯片的發明者,根據全球知名半導體市場調研機構DRAMeXchange最新數據顯示,東芝NAND閃存業務的營收在全球排名第二,市場占有率超過18%,僅次于三星。
2月24日,東芝發布公告,擬將旗下存儲半導體業務拆分為獨立公司出售,并表示愿意賣出大部分股份。此前,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科技集團) 、韓國內存廠商SK海力士、美國私募股權公司銀湖資本(Silver Lake)和芯片廠商博通等廠商也都對該業務的競購顯示出興趣。
但東芝出售半導體業務自救的打算并不順利。5月14日,與東芝存在合作關系的美國西部數據(WD)向國際商會(ICC)的國際仲裁法庭遞交申請,要求禁止出售。如果不能如愿出售半導體業務,東芝有可能因資不抵債被迫退市。
據悉,為了走出財務困境,東芝早已開始轉賣旗下業務。前年,將圖像傳感器業務轉手索尼,去年又以59億美元的價格將醫療業務賣給了佳能,并以33億美元將白電業務賣給了美的。半導體業務是東芝手上最后的王牌業務,就算能如愿賣出,東芝距離破產又還有多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