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檢方指控李在镕曾向總統樸槿惠(Park Geun-hye)的閨蜜崔順實(Choi Soon-sil)行賄430億韓元(約合3600萬美元)。具體來說,檢方稱李在镕與三星公司曾向崔順實行賄,以期韓國國民年金公團(National Pension Service)能夠批準三星兩家子公司Samsung C&T與Cheil Industries合并。與Samsung C&T股東相比,李在镕家族在此次合并中可獲得巨大好處。在這筆行賄資金中,有一部分被用于資助崔順實的女兒學習馬術,包括花費85萬美元為其購買良馬。
經過數月大規模抗議,韓國議會于2016年12月份投票彈劾樸槿惠。李在镕肯定并非唯一涉嫌總統腐敗案的韓國商業大亨,三星領導人此前也曾多次涉嫌腐敗而遭到調查。李在镕的案件表明,即使民眾對這些企業集團的憤怒在不斷膨脹,但他們卻因為太大而可能不會受到嚴厲懲罰。
骨牌效應
在韓國,李在镕的家族屬于“大而不倒”的類型。韓國許多大企業(又被稱為財閥)已經成為韓國戰后經濟奇跡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公司在很大程度上都由建立它們的家族控制。在三星創始人李秉哲(Byung-Chull Lee)于1987年去世后,他將聯合大企業的控制權交給了第三個兒子李健熙(Lee Kun-hee)。而李健熙2014年心臟病發作后,他的兒子李在镕成了三星接班人,盡管他還沒有被任命為三星董事長。
財閥領導人很少因腐敗受到懲罰的原因之一是,他們掌握著巨大的經濟權力。首爾大學經濟學教授Park Song-in認為:“韓國人總是害怕,如果韓國財閥的所有者家族失勢,那么這個龐大的集團就可能倒臺。如果這種大公司倒臺,韓國經濟就會陷入危機。”
與大多數韓國企業集團類似,三星的所有權結構也十分復雜,盡管旗下有許多子公司和不同業務,但其股東身份經常重疊,且沒有正式的權力集中機制。財閥體系的副產物之一就是腐敗猖獗。這部分是歷史原因所致,還與所有權結構有關。家族成員往往通過持有多個子公司的股份間接控制他們的商業帝國,而非在公司頂層獲得多數支持。這種機制可以幫助掩飾財閥高管和家族成員掌握的巨大權力,而在其他國家的公司中,這些權力通常由CEO和其他高管掌控。結果,行賄受賄、挪用公款、欺詐等現象層出不窮。三星也不例外,20世紀60年代,李秉哲曾被指控向韓國走私糖精,但卻被免于起訴。2008年,李健熙被控逃稅,但也沒有被捕。
擔心三星“大而不倒”不是沒有原因的。三星電子為整個三星集團帶來大部分收入,它2015年營收高達200.6萬億韓元(約合1720億美元),占韓國GDP總量的12%。由三星控股的數十家公司遍布韓國的不同行業,從保險、建筑到房地產等。首爾大學的經濟學教授Park Song-in認為,三星崩潰可能引發韓國經濟出現骨牌效應。他說:“如果三星集團崩潰,眾多依賴于三星的供應商、韓國最大銀行也都將陷入瀕臨破產的危險中。”這反過來又可能引發韓國陷入比1997年更嚴重的經濟危機中,當時韓國面臨大規模債務危機。
此外,三星電子目前的確需要強勢領導人。像其他硬件公司那樣,它正陷入更激烈的競爭中。盡管三星蓬勃發展的零部件部門讓投資者感到歡欣鼓舞,但其硬件銷量正在全球減緩。與此同時,Galaxy Note 7起火爆炸事件表明,其根源來自管理不善。盡管李在镕向來以不干涉旗下業務聞名,但據說其在Galaxy Note 7迅速召回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這個決定并未得到其他高管的全力支持。
由于李在镕在短期內不會被捕,調查期間他會繼續擔任三星公司的實際掌控者。但是如果調查導致他被迫出庭受審,甚至最后入獄服刑,三星就會出現領導危機。研究三星的作家杰弗里·凱恩(Geoffrey Cain)認為,在最糟糕的情況下,由于李在镕缺席,“董事會政變”可能削弱三星。他說:“李在镕正處于弱勢地位,交叉持股制度就像紗球,如果有人找到合適的地方用力拉動,一切將在一夜之間崩潰。”
永無止境的財閥腐敗
對于類似李在镕涉及的腐敗事件,韓國公眾曾選擇一再容忍。但是隨著經濟增長放緩,貧富之間差距加大,他們對財閥的怨恨也與日俱增。最典型的例證就是2014年被稱為“螺母的憤怒”事件,當時韓國航空公司所有者趙亮鎬(Cho Yang-ho)之女因空姐違反有關堅果服務的規則而將其趕下飛機,導致飛機晚點。此事在韓國引發軒然大波,許多民眾將趙亮鎬之女的行為視為財閥家族特權與權利意識的象征。
對于韓國財閥來說,2016年是特別麻煩的年份。8月份,韓國第五大財閥樂天集團(Lotte Group)一名高管身陷腐敗丑聞自殺。9月份,韓國韓進海運集團宣布破產,其前董事長因涉嫌內幕交易而受到調查。與此同時,Galaxy Note 7起火爆炸事件發生后,曾與韓國財閥關系密切的新聞機構也開始與三星保持距離,暗示給予韓國公司“免費通行證”的傳統已經結束。
韓國社會評論家、在線刊物《Korea Expose》主編具世雄(Koo Se-woong)表示:“真正困擾韓國人的是不平等問題,沒有什么能比財閥在國家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更能代表這種不平等狀態。財閥在韓國擁有很多特權,人們因此而憎恨他們。”
在競選期間,樸槿惠許下的承諾之一就是打擊財閥。但當她宣布特赦入獄4年的SK集團董事長崔泰源(Chey Tae-Won)時,這樣的希望就已破滅。如今,樸槿惠在公眾眼中已經失去公信力,韓國政府現在有新的機會重新維護問責制度。具世雄稱,檢察官們已經做出承諾,將會徹底查明事情真相。這表明,李在镕最后可能面臨公平審判。可是如果李在镕被從輕發落,這將成為新的標志,意味著崔順實丑聞并未給韓國帶來真正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