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錢去敲門,沒有敲不開的。”這是猶太人經商的一句格言。眼下,越來越多中國資本正在敲開以色列的大門。
以前,中國資本并購的目光多指向德國,現在以色列成為新的靶心,同時以色列也加大了對中國資本的開放程度。根據以色列風險投資研究中心IVC提供的數據,2016年,中國在以色列VC基金的投資量預計將增長18%至10億美元。
中國科技公司入場
以色列人口僅占全球總人口0.2%,該國科技對GDP的貢獻率高達90%以上,是除了硅谷之外密度最高的初創公司聚集地,被稱為“創業之國”。據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統計,以色列研發支出占GDP比重維持在5%左右,大大超過經合組織的平均值,曾多年位居全球首位。
因此,世界500強中的大部分科技公司,都在以色列設有研發中心,并且成為全球研發倚重比例最高的部分,例如蘋果iPhone核心部件的研制、英特爾最核心的芯片研發。
中國科技巨頭也看到了中國市場和以色列技術結合的可能性。百度、阿里以及小米等,都對以色列科技公司以及創投基金進行過投資。越來越多中國資本把赴以色列考察列入行程,其中醫療設備、機器識別、人工智能、VR、AR技術關注度頗高。
以色列對中國資本的歡迎態度與德國的謹慎排斥態度截然相反。為了鼓勵更多的中國資本進入以色列相關行業,以色列政府甚至發布了相關政策規定,在投資過程中受損失的中國企業可以獲得10%到15%的補償(最高金額1500萬美元)。
而在以色列投資推進速度最快的中國公司,是位于深圳的光啟科學。這家被稱作“中國SpaceX”的科技公司,在特拉維夫成立了創新總部,光啟科學創始人劉若鵬表示,以色列創新總部是深圳之外的第二個創新總部。
去年5月初,光啟在以色列特拉維夫成立全球創新共同體孵化器與基金(簡稱光啟GCI基金),首期5000萬美元投資基金密集投資了5家企業,分別是以色列智能交互技術公司eyeSight、以色列情緒分析技術公司Beyond Verbal、以色列視頻分析技術公司Agent Video Intelligence,此外還投資了挪威生物識別技術公司Zwipe、加拿大飛行機器人公司SkyX。
“以色列企業長處是基礎科學研發,中國和美國的長處是市場和技術產業化能力,過去幾十年以色列給美國科技公司提供了大量的研發技術,中國科技企業錯過以色列多年,現在要抓住機會。”日前,劉若鵬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今年1月份,劉若鵬在以色列科創最密集的城市特拉維夫密集會見創新企業,其中包括以色列在紐交所市值最大的智能駕駛公司mobileye,以及陳天橋投資的腦科學領域公司ElMindA等。
光啟給全球創新共同體基金二期準備了2.5億美元投資額,計劃在2到3年內投完,主要聚焦在機器人、航空、虛擬現實/增強現實、通信與物聯網技術、數字健康領域。劉若鵬介紹,這筆資金有接近3成來自光啟集團,7成來自中國的有限合伙人,主要是裝備制造行業背景。
以色列的開放和壁壘
在中美兩大市場創新投資狀況出現下滑的情況下,以色列創業公司的融資能力在2016年依然表現優異。據以色列IVC與Zag-S&W律師事務所的最新報告,2016年以色列高科技企業融資總額比2015年的43億美元高出11%,為歷史最高;且2016平均每輪融資額高于五年內平均水平。
人均諾貝爾獎獲得者數量居全球第一、有相當部分的創業團隊來自以色列軍方,這些都給以色列創業公司增添了一些技術背景強大的色彩,但更重要的是以色列政府在創新投資政策上的開放性。
以色列孵化器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以色列本土有19個新創加速器,主要由國家提供資金,也引進外界投資。根據以色列的《天使投資法》(Angel Law),投資新創事業可以享有5%~16%的減稅優惠。另外,國外創投若投資以色列新創項目,可以不用被計算資本利得(capital gain)。
但是以色列投資也存在一些壁壘和“天坑”。
劉若鵬對記者表示:“大部分中國投資者在以色列不能存活,2016年中國有800多批代表團到以色列參觀,但是鮮有投資成功的案例,很多資本眼里看什么都覺得好,但是下不了手。”
在他看來,中國企業在以列色投資遇到的問題主要是有兩個。“以色列基礎科學研究發達,缺少技術背景的資本難以理解它的技術限制和市場空間,這個方面中國資本比美國資本欠點火候;另外以色列國內市場小,創業公司普遍距離盈利比較遠,適合傳統財務模型估值投資的公司很少。如果沒有對應的產業支持,回報遙遙無期。”
劉若鵬介紹,光啟在以色列的投資策略是聚焦在中國市場能夠形成協同產業效應的通信、智慧城市和健康領域。投資策略上與深耕以色列市場多年的摩托羅拉、甲骨文協同,規避投資風險。目前光啟已經向中國市場引入了幾家以色列創業公司的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以色列本土缺乏市場空間,創業者更喜歡盡早尋找退出方式,缺乏持續性,所以以列色創業者多次創業者居多,且團隊多在10人以內。并且以色列創新企業的融資能力也在出現分化。前述IVC投資報告顯示,2016年以色列多數投資交易均發生在后期階段的企業。C輪及以上的融資(投資于成熟的企業)占2016年投資額的60%;B輪融資的交易數則下滑了30%,預示著風投公司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