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和曹德旺言論刷屏的背后,實質上是中美制造業之爭。
特朗普上任還差最后一道程序,“制造業”的戰爭卻已經打響。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時間2017年1月6日,美國國會點數選票人數,正式確認唐納德·特朗普在2016年11月總統選舉中以304票對227票擊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當選美國第45任總統。最后一步的總統就職典禮將于本月20日在華盛頓舉行。
在等待過程中,特朗普也沒閑著。在過去的兩周里,他連續向三家汽車制造商開炮,最新的目標則是豐田汽車。1月6日,特朗普發送如下推文:
特朗普稱,豐田汽車說要在墨西哥Baja建立工廠,來生產出口美國的卡羅拉汽車?門兒都沒有!你們要么在美國建廠,要么付高額關稅。
此次特朗普“發飆”事出有因,豐田汽車計劃投資10億美元在墨西哥建立一家新工廠,每年生產約20萬輛汽車,并于2019年投產。這當然惹毛了一向堅持“讓制造業回流”的特朗普。雖然豐田早在2015年4月就宣布了這一計劃,但迫于壓力,豐田方面日前向路透社表態稱,“雖然在墨西哥建廠,但不會減少美國當地汽車生產和勞工雇傭,并期待與特朗普政府合作。”
據報道,由于特朗普近期頻繁將矛頭指向美國制造業,導致汽車行業一直處于重壓之下。除了豐田之外,福特和通用都躺槍,美國本土汽車巨頭福特也宣布暫時擱置在墨西哥斥資16億美元建廠的計劃。此前,為了吸引蘋果等大公司回美國建廠,特朗普也曾開出誘人條件,稱將把“資金回流企業的稅收從目前的26%降至10%”。
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特朗普靠振臂高呼“買美國貨,雇美國人”吸引了不少選票。在地球的這一端,曹德旺計劃在美國投資10億美元建廠生產汽車玻璃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
耿直的“玻璃大王”曹德旺戳穿了中國制造業躊躇不前的困境,并指出民營企業選擇赴美投資建廠并非個例。隨后,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等企業家也紛紛表態,稱中國稅負太高、成本優勢也已不再,群眾這才大夢初醒:原來made in China已經不吃香了?
因此,在特朗普和曹德旺言論刷屏的背后,實質上是中美制造業之爭。換句話說,對于未來經濟的振興,中美雙方都選擇押寶制造業。
「 美國憑什么搶走中國制造的飯碗?」
特朗普政府之所以寄希望于制造業,是希望借此推動美國經濟增長,增加就業機會,并推動國內銷售額,以彌補出口下降的損失。
據匯通網報道,過去10年內,美元相對于全球主要貨幣匯率走低,推動了美國出口的反彈。2010年底,美國出口觸及歷史高位后仍舊一路走高。到2014年,美國季度出口額高達5980億美元,美國制造業就業率因此得以反彈。
然而,美元匯率在2016年最后兩個月中持續走強,強勢美元回歸將成為挫傷美國制造業的關鍵因素。因為美元的走高意味著出口產品價格上升,而海外收入則相對縮水。因此,不少美國制造業企業已經下調了收益預期,并采取措施削減成本。
有分析師預測,如果美元不進一步走強,預計未來三年,美國經通脹調整后的GDP增速累計為6.3%,但如果美元進一步上漲10%,該增速將為4.5%,而美國制造業受到的沖擊將是最大的。
雖然對于美國資本市場來講,未來最能獲利的領域還是金融業。但美國對于重振制造業的決心,也并非只是喊喊口號而已。
美國德勤會計師事務所與中國信息化百人會聯合發布了《2016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指數》,報告稱美國制造業競爭力將在2020年前反超中國排名第一。
一直以來,中國制造業在國際中的競爭力,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人工和材料成本方面的優勢。但據天津財經大學李煒光教授對民營企業家的調研發現,隨著稅收水平的逐年走高,87%的企業家認為稅收負擔較重或很重。而中國的勞動力成本近年來也迅速攀升,一躍成為東南亞地區勞動力成本最高的國家。同時,在土地、物流、電力/天然氣和銀行借貸等方面,中國和美國相比則不具備優勢。
對于美國制造業自身來說,除了特朗普政府應允的大幅降稅吸引企業投資建廠等措施外,美國始終保持著高端制造業在IT、研發等方向的優勢。從制造業自身價值鏈來看,美國制造業也幾乎占據了利潤最為豐厚的產業,并把低附加值的環節主動配置到海外,讓美國制造業能夠獲取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制造業利潤率。而持續領先的創新能力更是其保持優勢的根本因素。
「 美國有“張良計”,中國也有“過墻梯”」
盡管豐田汽車很快就低頭了,但特朗普極具保護主義色彩的貿易政策和讓制造業回流的夢想并非這么容易就能實現。
中國也已經在積極準備應對措施了。據新華社消息,1月6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表示,包含20條舉措的《關于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下稱《措施》)將在近期正式發布。這些措施已在上月底通過了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審議。
王受文表示:在即將發布的《措施》中,中國將大幅度放寬制造業、服務業、采礦業領域的外資準入限制;其中,金融、電信、互聯網等敏感行業的開放將在自貿區開展壓力測試,進而推廣至全國。
面對“中國利用外資投資的環境惡化”等評論,王受文更是霸氣回應,“不要相信這樣的輿論。你要相信這樣的輿論,你會后悔的。”
李克強總理近期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也明確2017年繼續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李克強在會上表示,“從當下看,減稅無疑會帶來財政收支平衡的壓力。但要讓企業過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而通過增值稅稅率簡并,來降低制造業17%的增值稅稅率,是2017年最值得期待的舉措。
特朗普上臺后,雖然中美全面貿易戰爭的可能性不大,但局部貿易戰爭不可避免。而庫克帶著Mac的一條生產線回到美國、野蠻人頻繁敲門實體經濟、優衣庫喬丹等品牌紛紛遷廠去東南亞國家……這一系列變化也使得中國政府開始認真思考該如何重振制造業了。
說到底,讓美國人重回流水線從事低端制造業,像中國、柬埔寨、印度、越南等國的藍領那樣工作,不太現實。也正如人民日報評論所言,“資本往低成本、高收益的地方走,這是基本規律,也是導致多年來美國無法重振傳統制造業的主要問題。”但通過此次制造業之爭,如果中國企業能夠借鑒美國本土的先進科技以及初創企業經驗,完善相應的高端制造技術,實現彎道超車,無疑將會更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