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制造作為一種新的生產模式,是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智能制造和物聯網等技術運用于工業制造領域并進一步向流通、消費等領域拓展的產物。深入研究和把握云制造的實質、主要特點以及實現路徑,是全面發展云制造、推動我國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邁進的基礎。
云制造的實質是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營銷模式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發展智能制造,促進制造業提檔升級,這是云制造的重要內涵。智能制造是制造業向高端發展的集中體現,也是云制造的核心內容。目前,美國、德國、日本處于制造業的高端位置,我國的制造業總體上仍處于中低端水平。我國要實現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發展智能制造是必修課。雖然云制造的核心是智能制造,但兩者是有一定區別的。智能制造概念主要適用于制造領域,而云制造是大制造的概念,它突破了制造業領域,從制造、銷售領域延伸拓展到使用、服務等領域。換言之,云制造的外延比智能制造更寬泛。
云制造的主要特點是資源整合、產業融合和定制生產。云制造的第一個特點是資源整合利用。云制造可以將分散的制造資源(如軟件、數據、計算、加工、檢測等)集中起來,形成邏輯上統一的資源整體,提高資源利用率,進而突破單一資源的能力極限。云制造的第二個特點是能夠促進產業融合,特別是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云制造所依托的互聯網、物聯網、云平臺等,有利于企業了解產品的銷售和使用情況,了解消費者對產品的滿意度;有利于企業根據消費者的意愿和需求對產品的結構、功能等進行調整,并提供及時、到位的服務,從而促進生產與市場、生產與消費有效對接。由于把制造與服務有機結合起來,拉長了產業鏈,云制造能夠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云制造的第三個特點是個性化定制生產。傳統生產模式是企業根據市場調研結果決定生產的產品品種和數量,產品經過商業渠道到達消費者手中。電子商務模式出現后,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溝通障礙、時空障礙、交易障礙得以消除,可以用C2B(消費者到企業)模式代替B2C(企業到消費者)模式。在云制造中,企業可以大數據平臺為基礎、以柔性化生產為依托,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個性化定制生產。不難看出,借助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等,云制造實現了由普通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轉變、由生產領域向服務領域的延伸、由資源分散低效向資源集中整合的轉變。正是這種產業融合和個性化定制生產,顛覆了傳統的生產營銷和服務模式。這也是云制造與普通工業制造的主要區別。
發展云制造的關鍵在于路徑選擇。當前,美國選擇的是依靠信息技術優勢推動云制造,以GE、IBM等公司為支持,走軟件打通硬件之路;德國選擇的是依托制造優勢推動云制造,以西門子、庫卡、SAP等公司為主導,走硬件打通軟件之路。在云制造的智能制造方面,美國的路徑是先開發智能產品再推動智能生產,德國的路徑是先強化生產的智能化再實現產品的智能化。就我國目前的產業發展情況來看,可以選擇以電子商務的商業模式創新倒逼智能制造和云制造發展;在云制造的智能生產和智能產品選擇方面,可以先選擇產品智能化作為發展重點,以產品智能化推動生產智能化。當然,云制造的發展還面臨諸多制約因素,如智能產品的開發、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建設、云接入的通信協議、智能產品的標準問題以及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的邊界劃定與安全控制等,這些問題都有待我們繼續深入研究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