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雅虎正處于發展的巔峰時期,尤其是在互聯網領域,而當時的谷歌還只是個做搜索引擎的后起之秀。十六年后,雅虎開始變賣自己,以48億美元將核心業務賣給Verizon。用過雅虎的人,聽到這家巨頭面臨著分崩離析的命運,估計也會有所感慨。
收購將會在明年第一季度完成,雅虎將成為Verizon的一部分,并且與AOL相關資產和業務進行整合,可能會成為Verizon在數字廣告市場對抗谷歌和Facebook的“武器”。我們精心挑選出雅虎成立以來的一些大小事件,希望幫助大家簡單了解這家公司成長歷程,同時也給那些正處于發展上升期的初創企業一個提醒,畢竟雅虎的成長歷程也是一本教科書。
Yahoo!的由來
每一家公司的名字背后,都隱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雅虎自然也不例外。熟悉雅虎發展史的用戶,肯定知道當年楊致遠和大衛·費羅先是做了一個名為Jerry and David’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的網頁,后來他們將這個網頁命名為Yahoo,中文叫雅虎。
請別忘了,這家公司的Logo背后還有一個感嘆號,有些人在書寫的時候,都會特地將感嘆號寫進去。Yahoo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喬納森·斯威夫特撰寫的《格列佛游記》中,后來楊致遠回憶時表示:
我們在一本旅游手冊中看到這個詞,當時覺得Yahoo代表那些既無經驗,又無教育的外來游客,與我們這群整體對著電腦的人有些共同之處。所以我們就用了它,并在后面加上感嘆號,以此來作為網頁的名稱了。
公司也會“人格分裂”
人格分裂,通常只用來形容人的一種病癥。可是在成長過程中,雅虎這家公司也出現過“人格分裂”。科技行業中流行一種做法,聯合創始人往往會在公司走上正軌后退居幕后,然后從外界聘請有經驗的“掌門人”,雅虎也是這樣。在互聯網泡沫破滅后,負責為雅虎做戰略決策的楊致遠,力主讓曾擔任華納兄弟CEO的Terry Semel成為雅虎CEO。
當時Terry Semel為雅虎帶來了一個匯聚媒體高管的團隊,其中包括LinedIn CEO Jeff Weiner、教科書出租服務Chegg CEO Dan Rosensweig等等,如今這些人早已在硅谷科技圈里名聲大噪。雅虎內部能擁有這么多優秀人才,本來是一樁美事。可是事情總是有兩面性,這也成為后來出現“人格分裂”問題的根源:
雅虎究竟是科技公司,還是媒體公司?
在過去的十六年時間里,雅虎內部一直沒有在這個問題上達成共識,公司本身的定位在這兩者之間搖擺不定。
拒絕了微軟的示好
雅虎與微軟之間也存在著不少的糾葛。請不要驚訝,巔峰時期的雅虎,其實完全有足夠的資金和實力來收購谷歌和Facebook。可由于Terry Semel的緣故,雅虎并沒有收購這兩家公司,現在它們已經是科技界里割據一方的巨頭。
或許是因為這些問題,楊致遠最終在2007年取代了Terry Semel,成為雅虎CEO。但是這位聯合創始人兼CEO的許多措施,并沒有得到外界的認可。2008年,Steve Ballmer主政的微軟,希望能夠在搜索引擎領域對抗谷歌。為此,微軟向楊致遠拋出了橄欖枝,希望以446億美元收購雅虎。
可是我們也看到,楊致遠拒絕了微軟的示好。當時在外界看來,雅虎內部似乎仍搞不清楚自己真正的競爭對手是誰。不是向其示好的微軟,而是那家成立時間比雅虎還要晚三年的谷歌。現在也有不少人會問,如果當時微軟成功拿下雅虎,現在結果會如何?雖然我們現在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但是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雅虎不止于淪落到今天這樣。
成立22年的雅虎將核心業務賣給Verizon,標志著一個互聯網巨頭的隕落,同時也是一個時代的終結。但是我們想,那些通過雅虎而初次接觸互聯網的用戶,可能永遠也忘不了雅虎這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