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此前在中國和美國兩地向三星提起訴訟,希望三星就其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對華為進行賠償,而這些知識產權包括涉及通信技術的高價值專利和三星手機使用的軟件。
之后一石激起千層浪,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這不,才過去將近兩個月三星就發起對華為的專利反訴,同樣是提出了停止銷售其侵權產品并進行賠償,雙方各執一詞,起訴的點也各有不同,那么,為何偏偏在這個時候雙方開始了專利訴訟,而顯然華為是主動的一方,三星不過是倉促應戰,專利互訴是在專利侵權案件中慣用的伎倆罷了。
華為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提起專利訴訟?
我們看到這樣的消息,在16年的年初,華為收取了蘋果上億的專利費用。當然華為也向蘋果獲取專利許可,只是沒有蘋果從華為花去的費用多而已。
這種你來我往的情況是行業中常見的現象,去年華為向蘋果許可專利769件,蘋果向華為許可專利98件。這是一個前提,華為有心在智能手機領域趕超蘋果三星,這本是一件好事情,可是業內普遍認為要實現趕超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沉淀和發展。
可是,這只是我們理所當然的認為而已,華為在逐漸向我們展示多年來的成果,其為將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專利訴訟或許僅僅是個開始。
華為曾說,全球的布局已經基本完成,那么接下來的專利訴訟會不會是華為向三星發起的挑戰書。我們都知道三星手機在近年一直處于下滑的狀態,特別是在中國市場依然沒有能夠把握住市場的發展方向,尤其是越來越多的用戶被華為、oppo/vivo等國產本土手機廠商搶走,再加上三星高昂的價格,以及最近的一些政治因素,三星正在面臨來自市場和用戶的雙重挑戰。
不過,從三星目前的狀態來看,新品依然在準備之中,只不過能否像S7那樣幫助三星拿下市場和用戶,依然是個未知數。在國產手機廠商的圍追堵截之下,三星并不被業界所看好。
除此之外,智能手機市場的飽和度越來越高,產品同質化嚴重,最終導致了即使是如蘋果這般極具創造力的公司也開始走下坡路。蘋果產品銷量下滑,公司利潤也出現了近幾年來的首次下跌,行業市場的不景氣以及行業企業的頹勢急需要有力量的企業來支撐。
當然,華為手機與這些一線公司的產品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不過,華為的底蘊還在積累,產品也在不斷更新,即使雙方有差距,這個差距在此消彼長之下也會越來越小。
此前小米一度成為國內智能手機行業的翹楚,可是,自從華為反過勁來,便實現了對小米的逆襲。不管其數據如何,起碼如今的華為的確在國內智能手機行業占得了一席之地。
可是,對于整個行業來說,越來越多的入局者包括樂視、360、格力等,使得市場空間被一再擠壓,企業市場份額也不斷被瓜分,因此要想在這個紅海市場中生存下來需要更多的是產品上的創新,同時專利積累也十分重要。
專利到底有多重要?
前幾天軟銀斥資收購ARM成為轟動業界的大事件,孫正義不惜賣掉部分阿里巴巴股份、轉手SUPERCELL以換得資金支持來拿下ARM。而ARM就是這樣一個公司,它授權智能硬件芯片架構給芯片制造公司諸如英特爾、三星等企業以獲取利益。
現今智能硬件芯片大部分都是使用ARM的架構,而芯片廠商要想繼續生產芯片就需要得到ARM的授權,正是看到這其中的利害關系,軟銀不惜血本也要拿下ARM。所以,專利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價值就顯而易見了。
另外,小米此前一直想要出走海外市場,奈何受限于專利問題,一直無法大規模鋪貨,只得在印度市場練手。
這次通過購買專利,并搭上微軟,成功獲得了進軍海外市場的專利準入資格。在打開海外市場之后,小米也將迎來新的春天,這是毋庸置疑的,而這僅僅是專利的限制作用。如果一早小米就有專利積累,那么其早就拓展海外市場了。
筆者認為專利對于一個企業來說當然是很重要的,華為與三星之間的專利互訴是長期的持久戰,而從一般的經驗來看訴訟雙方只有互作妥協才是最好的選擇,在專利訴訟之后華為必然有下一個動作,只是我們還不得而知。
而華為要想將三星拉下神壇僅僅在專利上做文章是不夠的。
華為底蘊積累已經足夠,其更多的需要在產品上做突破,如何才能保持持久的創新能力是華為需要直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