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郭臺銘對于富士康的未來一直躊躇滿志,尤其是不想再依賴蘋果單一的代工收益,因此,怎么擴張其實也不為過,隨著收購諾基亞和夏普之后,富士康未來的市場定位和發展方向就成為市場揣測的焦點之一。當然前提是郭臺銘能很好地整合自己收購來的資源。比如近期對于夏普的整合就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對于任何一個收購企業的整合最好的辦法無疑是從管理層下刀了,畢竟被收購的企業自身的管理還是有一定的問題的,否則也不會讓公司面臨絕境,被人收購的。因此對于管理層的大刀闊斧的改革并不是沒有道理的。
近日,夏普召開股東大會,順利通過了鴻海投資案,夏普將正式成為鴻海的子公司。此前,郭臺銘在鴻海股東大會上表示,為了削減成本,將在夏普內部進行新一輪的裁員計劃,并將鴻海集團內部的“打三呆”(打呆賬、呆料、呆人)制度復制到夏普,以重建夏普。據悉,為了降低成本與改善營運效益,夏普將導入信賞必罰的制度,全球裁員人數可能會達到約七千人。
如今的夏普早已經是瘦死的駱駝,在2014財年虧損2200多億日元之后,2015財年又創下了2500多億日元凈虧損的新低。夏普將這一持續虧損的原因歸結于液晶面板銷售不振。但是不是單純的液面面板是罪魁禍首,或許也不是那么簡單。畢竟,從近年來的全球市場來看,液晶面板的整體盈利狀況還是不錯的,基本處于供需平衡狀態。而夏普近兩年的虧損主要還是其自身原因,公司內部效率低下,液晶面板生產成本高,夏普雖然建立了全球第一條液晶面板第十代生產線,但其以生產超大60英寸的大尺寸面板為主,全球需求量沒有那么旺盛,大液晶電視的發展還處于一個相對滯后的位置,對于家庭用戶而言,由于娛樂的重心還是偏移,對于電視本身的訴求并不是完全的“剛需”,相反在移動互聯網市場,移動終端市場的需求卻非常旺盛,顯然夏普在這方面的投入還不夠鮮明。
據悉,郭臺銘有意整合夏普的OLED資源,并計劃將在2018年前做好準備,出貨OLED面板給客戶。據悉,鴻海將向夏普投資2000億日元用于面向OLED產業化的技術開發投資、量產設備投資等。此舉被外界解讀為郭臺銘希望通過OLED來拯救夏普。但是,由于三星已經壟斷了小尺寸的OLED屏幕,LG則壟斷了大尺寸的OLED面板,日本在OLED的研發上遠遠落后于韓國。郭臺銘的算盤能否撥得如意還有很多的未知數。
眾所周知,夏普此前的優勢主要在液晶電視上,在OLED的研發上極其缺乏經驗,也缺乏專利。而且,“黑電”和液晶面板業務在夏普的整個銷售額中占比過高,轉身其實也并不容易,這或許也是考驗郭臺銘的一個關鍵時刻。
當然,因為在移動市場積累了不少經驗,郭臺銘還是希望能夠和韓國企業直接掰掰腕子,最新消息顯示,夏普OLED面板將提前在明年量產出貨,此舉也拉開了與三星顯示器及樂金顯示器(LGD)力爭蘋果OLED訂單。此外,隨著智慧手機、穿戴與VR都將采用OLED面板,可望大量推升OLED面板出貨。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即使夏普虧損連連,至今在日本家電市占率還是很高,最主要的虧本地點還是在中國。很顯然中國市場才是夏普的梗所在。不過,中國市場目前已成為夏普營收的第一大來源地。2015年財報顯示,夏普當期在中國市場取得營收10853億日元,占到夏普總營收的44%。不過夏普在中國的業績卻在下滑。而中國市場業績下滑也是夏普2015財年虧損擴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郭臺銘認為,鴻海與夏普合作,可以在美國白色家電市場上打贏韓國競爭對手。據悉,如今,鴻海已經和亞馬遜、Costco等企業展開協商。
毋庸置疑的是,郭臺銘看上的不只是夏普的顯示技術。夏普還有智能手機技術、許多其他技術以及許多工程師。當然,由于在收購之后,郭臺銘稱,將對夏普包括新一代IGZO、OLED、攝像頭及傳感技術在內的顯示器技術進行重點投資。可見顯示技術對郭臺銘的吸引力還是非常巨大的。而且,有消息稱,夏普希望在2016財年讓其電視業務扭虧。為實現這一目標,夏普將與鴻海合作,向日本市場供應高端4K電視,并面向龐大的亞洲市場開發低價電視。當然,如果,富士康攜手夏普開發低價甚至超低價電視機的時候,對于國內電視機市場來說或許又有看頭了。當然,在國內市場以樂視為代表的廠商本身并不以硬件賺錢的示范下,富士康又會靠什么砸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