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經營重建的援助方,夏普宣布與臺灣鴻海精密工業優先推進談判是在2月4日。《日本經濟新聞》2月28日報道稱,在日本產業革新機構方案和鴻海方案之間,夏普為了獲得更有利的條件,一直在巧妙的上演“談判劇”,這樣的大戲延續至25日的臨時董事會會議。提出總額6600億日元規模的援助的鴻海是否勝券在握?
“條件差距過大”
“全體一致決定選擇鴻海”,25日日本時間上午10點多,夏普社長高橋興三這樣結束了超過2小時的臨時董事會會議,為收購方的選擇畫上了句號。
“現階段傾向于哪一方?”2月4日,夏普舉行2015年4~12月財報發布會。對于比較鴻海方案和日本產業革新機構方案的提問,高橋回答“如果能回答這個問題,談判就結束了”。
身陷經營危機的夏普獲得“可選擇的地位”是在今年1月。當時形成的格局是,力爭以夏普為起點重組日本國內電子企業的產業革新機構與尋求收購液晶業務的鴻海展開競爭。
當初的“頭號種子”是產業革新機構,但1月底形勢發生逆轉。鴻海董事長郭臺銘緊急訪問日本,提出了大幅高于產業革新機構方案的6600億日元規模的援助方案,同時表示維持夏普董事的地位。
與產業革新機構方案不同,不要求追加金融援助的鴻海方案在銀行看來很有吸引力。“如果不公平討論兩個方案,有可能成為股東代表訴訟的對象”,作為夏普主要交易銀行之一,瑞穗銀行的相關人士對夏普獨立董事如此表示。在被視為“隱形銀行管理”的夏普的經營中,主要交易銀行的影響力巨大。由于這種原因,4日夏普董事會選擇鴻海作為優先談判的對象。“條件差距過大”,日本產業革新機構的高層也這樣感嘆。
在鴻海方案中,約5000億日元是夏普的重建資金。而產業革新機構的出資金額僅為3000億日元,其中1000億日元還定位為收購東芝旗下白色家電等的資金。
“果然和那個時候相同”
不過,事情進展并不順利。接下來的2月5日情況再次發生變化。以閃電般速度訪日、參加與夏普談判的郭臺銘的言行令夏普董事中的“固有派”感到震驚。
郭臺銘在參與2012年收購夏普的談判時,因強硬的作風而遭受批評。此次也試圖要求高橋社長在協議書上簽字,握手之際拍攝照片以形成既成事實。在夏普內部出現了“果然和那個時候相同”的聲音。
在提高警惕感的同時,在春節之后的2月中旬訪問鴻海的夏普法律事務高管等主動向鴻海抬高條件,意圖是觀察對方是否值得信賴,結果鴻海“基本全盤接受了夏普的要求”(夏普只要交易銀行高管)。甚至還承諾,如果做出了不履行企業支付1000億日元的賠償金的承諾。相關人士稱“這是猶如要求立字據的不禮貌的做法”。
產業革新機構也展開了行動。對于被視為“鴻海派”,并持有夏普優先股的基金董事的2名獨立董事,產業革新機構表示“由于優先股是兩個方案的對象,屬于特別利益相關方”。而支持鴻海的主力銀行的高管也表示,“如果是革新機構方案,將撤出融資”,交鋒日趨激烈。
產業革新機構依靠的監管機構——日本經濟產業省處于難以采取行動的立場。安倍政權提出促進外資的對日投資。在鴻海加強攻勢的背景下,如果支持產業革新機構,有可能成為批評的靶子。經濟產業相林干雄2月23日明確表示,“政府不會發揮影響”。
“時間迫在眉睫”
在2個候補重組方案間游走、唯一沒有明確表明立場的夏普董事便是社長高橋。據稱,5日高橋在與郭臺銘結束談判后,又飛往東京,和產業革新機構的高管說“革新機構的方案好”。據相關人士透露,高橋對兩大陣營均熱情對待,“一直說著同樣的話”。
夏普根本沒有多余的時間來猶豫。3月底,該公司高達5000億日元規模的金融機構融資額度即將迎來還款期限,主要交易銀行高管表示,“此次可謂迫在眉睫”。如果2月內不作出決定,很可能面臨經營破產。
2月25日夏普股票的收盤價為149日元,總市值超過2500億日元。但截至2015年12月底,夏普有將近7500億日元的有息負債。一位金融相關人士指出,“給出最低金額,帶動高額收購夏普是產業革新機構的功勞”。
其實讓鴻海和產業革新機構相互競爭的正是高橋。在2月4日的記者會上高橋曾這樣說,“按大阪人的話來說,我們完全沒有‘哄抬價格’的意思”。話雖如此,但其曖昧的姿態導致兩陣營的競爭陷入白熱化,上演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激戰。
不過,夏普與鴻海的談判并沒有就此結束。25日晚,鴻海發布消息表示必須理清夏普24日早上遞交的重要文件,已在董事會之前提出暫緩簽約。具體是指夏普高達3500億日元的財務風險相關信息,但一位夏普相關人士透露,鴻海此前應該知道”。
夏普與鴻海的合作關系一直變來變去,反復無常。夏普也深深知道,對方并不容易對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