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微軟和谷歌的股價一直氣勢如虹,究竟是什么讓這兩家公司的股票創歷史新高?答案或許不完全是業績。
“如果被套了16年,恭喜你終于解套了!”有美國券商在給客戶的報告中寫道。現在,微軟甚至實現了比爾·蓋茨掌舵時都未能實現的東西:股價創歷史新高。上周五,微軟的股價一度觸及54.98美元。在此之前,微軟的最高價是1999年12月27日創下的53.6美元。
不過,海外媒體對微軟股價創新高持懷疑態度,認為盡管公司新首席執行官Satya Nadella一直在謀求轉變,但股價新高并不是“真的”。經通脹調整后,1999年的53.6美元相當于今天的75.56美元,因此真正的新高仍然還有很長一段距離。此外,微軟三季度財報好壞不一,公司實現營收217億美元,同比下降2%,凈收入同比增長2%至46億美元。
對于微軟能創下此次“名義新高”,回購看來功不可沒。數年來,微軟一直在系統性地回購,減少股本總數。標普道瓊斯指數高級指數分析師Howard Silverblatt對此進行了統計,截至今年6月的10年時間里,微軟斥資1236億美元回購股票,遠超任何一家公司。自2004年1月至今年6月,微軟回購了1360億美元的股票,股本流通總數減少了26%。
無獨有偶,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股價也在最近創下歷史新高,一度觸及766美元水平。此前,Alphabet在公布三季度財報時,同時宣布回購價值51億的C類股票,刺激股價單日暴漲超過10%。Alphabet在公告中表示,這一股票回購計劃從2015年第四季度開始。
與A股市場相比,回購在美股市場早已是上市公司慣用的“大招”。有分析人士表示,一些上市公司做出類似回購、增持這樣的承諾大多是為了維護股價,一旦市場好轉,公司就不愿再拿出真金白銀,回購之承諾恐落空,但這種情況在美股市場很少見。諸如蘋果、微軟等美國大型企業回購股票的時候,股價表現都很穩定并持續向好。
對于這種既受歡迎又頗有爭議的股價提振措施,紐約大學公司金融學教授達摩達蘭表示,作為一個強有力的武器,回購本身并沒有好壞之分,這完全取決于時點以及如何使用回購。在他看來,微軟就把回購利用得很好,盡管回購會釋放出公司現狀處于不利位置的信號,但這的確是微軟的現實,公司已經過了超高速增長的時期。
美國上市公司一直都將大筆資金用來給股東分紅和回購股票,分紅和回購成為美股牛市的主要動力來源,高盛更將其稱為“最大的股票需求來源”。市場數據顯示,自2009年以來,標普500成分股公司已回購了超過2萬億美元的股票。大量的市場研究都表明,那些發布股票回購計劃的上市公司在之后的若干年當中,股價表現都好于大盤整體水平。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利茲商學院院長艾肯伯里的研究發現,平均而言,在股票回購聲明發布后的4年時間里,這些公司的股價每一年的表現都要好于大盤。
此外,趕在美聯儲加息前,美國企業搶先發債進行低息融資,用以并購、回購和派息。市場數據顯示,今年的美國企業債發行規模達815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其中,高評級債券發行規模達6330億美元的創紀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