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跟蘋果,三星與昨日發布了2014年第四度財報,但兩者境遇卻截然不同。2014年全年,三星利潤為25萬億韓元,低于2013年的36.8萬億韓元,創下自2011年以來的最低紀錄。和蘋果史無前例的輝煌財報相比,三星的這份財報就顯得分外尷尬。三星第四季度凈利潤為5.35萬億韓元(約合49.2億美元),與2013年第四季度的7.3萬億韓元相比下降36%。2014第四季度來自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其他移動設備的利潤同比下降了64%,這是導致三星連續第5個季度利潤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芯片業務的強勢也無法扭轉智能手機業務的疲軟,曾經的“現金奶牛”,如今變成了“無盡深淵”,智能手機業務將三星拖入過去三年來首次年度利潤下滑的困境。
問題是,一直表現強勁,甚至曾經擊倒諾基亞的三星智能手機業務怎么變得如此不堪?曾經智能手機的王者淪落至此,三星到底怎么了?
三星在中國市場潰敗
在過去的兩年間,三星在中國市場遭受了有史以來的挑戰。可以預見的是,三星2015年將在中國市場面臨更嚴峻的挑戰。除了蘋果憑借大屏的iPhone 6和iPhone 6 Plus強勢侵占三星在大屏高端市場的份額之外,中國國產手機的強勢崛起也給三星在中低端市場制造了足夠大的麻煩。
在過去的一年,以“中華酷聯”、小米、魅族為代表的國產手機廠商在中國中低端市場血拼鏖戰,從國產手機市場份額的頭把交椅幾易其主可見競爭激烈之程度。根據IHS iSuppli中國研究總監王陽給出的數據,這場鏖戰的最終結果是國內廠商銷量齊齊走高,而最受傷的則是三星,其出貨量僅5840萬部屈居第二。從以上數據來看,三星在中國的霸主地位已經失去了。
隨著華為mate7試水高端市場的成功,加上OPPO和vivo在中高端市場的優異表現,眾多國產手機廠商在2015年伊始進軍高端市場已成“一擁而上”之勢。 相比蘋果軟硬結合的銅墻鐵壁,不設防的三星似乎會成為眾多國產手機廠商在高端市場蠶食的對象。一方面,同為安卓陣營,在軟件服務體驗上,三星似乎很難和眾多國內手機品牌拉開差距;另一方面,以性價比為核心競爭力的國產手機在硬件配置方面已和三星站在了同一條線上;最致命的是三星錯過了中國4G普及發展的黃金時期。三星在中國市場正從中低端市場的坍塌走向高端市場的失守,潰敗似乎已成定局。
本土失守,全球受壓
在韓國的整個智能手機發展史上,從來沒有一家國外品牌手機的市場份額超過20%,而這一記錄,隨著iPhone 6和iPhone 6 Plus在韓國市場的熱賣告破。來自Counterpoint的統計數據顯示,在iPhone 6和iPhone 6 Plus發布之前,蘋果在韓國的市場份額不足15%。而在2014年11月之后,蘋果在韓國的市場份額就上升到了33%,大屏iPhone在韓國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相反的卻是三星的份額則由原來的60%左右下降至46%,失去的正是蘋果增加的那部分份額。這么表明三星在本土的份額并非穩固如山,也有失守的時候。
除了蘋果對三星本土的威脅外,中國一大批新興手機廠商在本土獲得成功的同時,正躊躇滿志地瞄向國外市場。市場調研機構TrendForce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盡管蘋果、三星在全球市場仍處于領先地位,但在全球十大智能手機品牌中,有6家中國品牌位居其中。以“中華酷聯”為首的中國手機廠商正以超高性價比的產品強力進入新興市場;而在歐美市場,尤其是摩托羅拉被聯想收購之后,三星在全球市場將不得不面對來自越來越多中國手機廠商的壓力。
安卓生態下不會有“護城河”
安卓的開放,推動了智能手機的發展,也造就如今安卓陣營殘酷廝殺的現狀。當硬件利潤薄之又薄,廠商為了尋求安全開始謀劃建立一條屬于自己的“護城河”——生態。安卓陣營下的硬件廠商以蘋果為榜樣,試圖打造一個集應用平臺、內容分發、軟件和硬件深度整合的生態閉環,借以保護已有的市場份額,并妄圖通過生態閉環實現內容和服務的變現。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到目前為止,安卓陣營下并沒有出現一個完整的生態圈,就算巔峰時候的三星也沒有實現這個愿望。
當然,三星沒能建立生態圈是因為安卓開發性的特征所致,但從谷歌(微博)的角度來看,它并不希望在自己一手建立的安卓生態下衍生出新的獨立的生態——因此,這個矛盾幾乎是天然形成的。這也是為什么目前三星沒有放棄Tizen系統的原因,畢竟寄生在安卓生態下就要受制于谷歌,三星還是倍感危機的。但遺憾的是Tizen不僅惡評如潮,在自有應用開發方面似乎也沒有大的進展,結局估計應該和MeeGo相差不多。沒有閉合生態圈防護,又同在安卓陣營,三星的領地不斷遭受其它安卓陣營硬件廠商的侵襲在所難免。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三星仍和蘋果站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最高一階,其智能手機保有量和年度銷量也還是天文數字。但面臨本土失守,在全球份額遭受蠶食的現狀,如果三星在今年不能一挽頹勢,絕地反彈,那么,三星帝國崩塌將非危言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