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2015年國產手機廠商的策略都在或多或少地發生一些轉變,到底怎么變,怎么調整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昨夜微信朋友圈出現廣告,三個里面就有一個手機的,是不是看得也醉了?其實,進入2015年我們驀然發現中國手機制造商的發展策略也在悄然轉變,或許還不是很明顯,或者我們也不是很在意。但是轉變確實在發生,或多或少,或明或暗,都在調整著各自的發展思路,事實上,進入2015年已經有幾家國產手機廠商發布了自己的新款手機,我們也看到幾家主流的國產手機廠商的策略在發生調整,細細品味也能讓我們窺得一些端倪,對于2015年中國手機廠商的發展或將也有一個新的認識和梳理。
小米:高端看起來很美
如果說2015年小米的最大改變會在哪里?或許進入中高端市場將是重中之重。小米Note已經吹響了進入中高端市場的號角,新版產品瞄向了2000元以上的市場,這也是在中低端廝殺中小米的一次轉身,雖不是華麗麗的轉身,但也看出了小米的雄心和野心,在更大的市場范疇內和蘋果、三星爭奪。當然或許瞄向后者的可能性更大,面對巨頭需要一個個地掰腕子,砸場子,扳倒一個是一個。
頗有意思的,當小米面向中高端市場發力的時候,我們姑且不論產品本身的定位是否精準,華為卻率先發難了,華為手機CEO余承東表示,看到小米Note僅3000mAh電池5.7英寸2K屏,電池續航能力一定很糟糕。而小米林斌回應稱,Mate7全面輸給小米Note,余總急了故伎重施,心情可以理解。兩個冤家對頭互相撕,給媒介提供了一個炒作的機會,同時也讓雙方都呈現在觀眾的視野和糾結中,對于各自的市場熱度都有好處。
華為:視野不僅僅是國內
華為創始人兼總裁任正非在參加2015年冬季達沃斯期間,面對外國媒體時表示,“從手機真正的比較來看,我們還是和蘋果有差距的,比如表面上我們外觀、質量可能和蘋果比我們確實有人很喜歡,拍照這一技術我們今年才能趕上蘋果,因為這個要用數學突破,數學的突破我們不一定能做到,還是有差距的。第二,蘋果作為一個平臺,它結合了幾百萬個云來提供這種服務機我們還聯合不了這么多。”“蘋果本身客觀的說,它應該更叫一個軟件公司,而不是硬件公司,華為公司本質來說還是個硬件公司,不是個軟件公司。”
其實華為2015年的重點還是在海外市場,當然,在國內隨著余承東的不斷發聲,也讓市場對華為的認知度越來越強。就在近日,余承東和小米之間關于2K屏的口水還不斷上演。我們可以預見的是,2015年華為和小米的互撕還會繼續,華為和小米的產品重疊度也會繼續加大,尤其是隨著小米也介入到中高端市場,二者之間的爭奪還更加直接。當然,對于華為手機而言,海外市場還是一個重頭戲,這一點小米有點稍遜一籌。
大神:力拼中低端
雖然大神從酷派分離出來,尤其是引入了360周鴻祎的戰略合作,不過目前來看大神的重點還是在中低端市場。目前大神主打三個系列,入門級的F系列、中端主打配置的N系列,以及旗艦機型X系列,前不久大神剛剛發布了大神X7,面向的是中高端市場,不過最貴的也不過是1999元。很顯然價格親民是一大特點。
我們可以預計的是,2015年大神的產品應該就會有更多360的身影,具體會以一種什么模式或者方式呈現我們尚需觀察。以目前的格局來看,酷派F系列的產品市場反響不錯,尤其是在電商領域的銷售排位都在前列,X系列是盯著小米和華為布局,也就是在中高端市場的爭奪會更加激烈。當然2015年對于大神的另一個重點就是360的參與之后到底會在產品上如何體現其特有的特點?
魅族:死磕小米沒商量
對于魅族來說,也是一個擁有一個非常具備話題的領導人,而且也是以敢于說話為主。死磕的對手也是小米。小米銷量的大幅增長一直在拉仇恨,也說明小米模式沒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也容易遭到競爭對手的不服,因此互相撕扯在所難免。
魅族的產品也是分兩個系列,一個是主打中高端市場,一個是以魅藍為主的主打中低端市場。產品為主還是營銷為主,最終都要相互對比,撕扯一番。可以預見的是,2015年魅族還是以小米為直接的競爭對手,進行布局。此外就是魅族是不是有走出去的設想,既然要瞄著小米進行針對性競爭,走出去也是早晚的事情。
聯想:MOTO回歸是主旋律
對于聯想而說,2015年的重點之一自然是MOTO的回歸中國市場,尤其是聯想把MOTO定位到高端市場,直接叫板的其實是蘋果、三星等廠商,不過已經淡出手機市場視野的MOTO是不是可以強勢回歸,還需要驗證,看看MOTO的第一批產品是不是能夠立足,如果第一批產品不能得到市場和用戶認可的話,MOTO的回歸之旅也不會太順暢。畢竟國內市場的天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天,現在的變化和變數太多了。當三星都開始變得舉步維艱的時候,可想而知,這個市場的爭奪是多么激烈了。
最后我們可以預見的是,2015年國內手機廠商之間相互撕扯的節奏會變得更快,各種事件驅動也會變得更加普遍,尤其是針對小米的撕扯會繼續延續。此外,就是主戰場有望從中低端市場向中高端市場滲透,尤其是在2000元-3000元之間的市場爭奪,以及1500元-2000元市場之間的角逐會變得更加直接和殘酷。拉出來直接試槍的局面也會不斷出現。同時,針對電商渠道布局的營銷模式會進一步加大和強化,新品首先發布的渠道會更加注重電商渠道、預售渠道,用戶直接參與產品的DIY意見參考也會更加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