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現在市面上很多健康類可穿戴都只是包了一層塑料的加速器,極其有限的功能只能滿足想用幾周就扔掉的消費者。這類設備價格之低,使它們即便在功能上很失敗,依然能為制造商賺錢,但隨著可穿戴設備市場逐漸飽和,這類設備在 2015 年會越來越難賣。
2014 年,很多人購買和健康相關的可穿戴設備,但又在很短時間內棄置不用,VentureBeat 專跑這口線的記者 Mark Sullivan 認為,可穿戴設備今年如果要獲得更大用武之地,起碼需要做以下 5 項轉變。
1,應有更好功能
現在市面上很多健康類可穿戴都只是包了一層塑料的加速器,極其有限的功能只能滿足想用幾周就扔掉的消費者。這類設備價格之低,使它們即便在功能上很失敗,依然能為制造商賺錢,但隨著可穿戴設備市場逐漸飽和,這類設備在 2015 年會越來越難賣。
2,應該更舒適:
要讓用戶整天攜帶,甚至健身和睡覺時都不取下來,可穿戴設備起碼應該做到輕便舒適。但實際上,很多設備沒有達到這樣要求,比如微軟腕帶,它觸感很硬,且妨礙手腕活動,一旦沾上汗,觸屏也變得不靈敏。智能手表制造者們應多花些心思,去尋找適合做表帶的材料。
3,應該更好看:
許多 2014 年進入市場的設備都著重控制價格,比如售價只有 13 美元的小米腕帶,美觀不是設計者關注重點,這使一些價格不高的設備看起來像塑料玩具。同時,高端健康手表或智能手表往往又大又笨,這一部分是審美問題,一部分是技術問題,為增加功能,這些設備常需要更大配件,比如大塊電池。現在看來,鋰電池沒法在滿足供電同時減小體積,制造商們必須另想辦法,要不這個問題會給智能手表整個品類帶來毀滅性打擊。
4,收集的數據應該能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
許多可穿戴收集大量數據,卻沒有效整合,比如設備可能知道用戶靜坐時心率,但不了解他心率達到多少時會有危險。要計算出這個危險心率,設備需對用戶有充分了解,因為他的危險心率對運動員來說可能正常,對極端肥胖的人卻可能致命。2015 年的智能手表制造者,應更多考慮怎么把設備收集的數據轉化成有用信息。
5,關聯 APP 應該更好用:
許多可穿戴設備的 APP 設計很不友好,讓用戶很難讀懂設備收集到的數據。由于生物測定類數據通常用圖表表達最清晰,制造商應研究如何利用 APP 界面更好展示這些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