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出來創業的“橙員”有兩個Tony,一個是唱吧的創始人陳華,另一個是蝙蝠資本的屈田。兩個人都是北大畢業的高才生,陳華是計算機系統畢業,科班出身,屈田大學學的卻是物理。
屈田的經歷,挺有趣——人大附中上的中學,北大學的物理,反正一直在中關村大街上。與他同班的中學同學有個叫周杰的,周杰是Google中國的左膀右臂,他的大學也是計算機,在清華曾與搜狗的王小川、趕集的楊浩涌是同班同學。后來,周杰創辦了浪淘金,拿到經緯創投上千萬美元投資。
互聯網是個小圈子。
屈田在大學學的物理,畢業后,去了新浪,再跳到騰訊,然后又去了雅虎中國,2005年阿里收購了雅虎中國,2年后,屈田調入了阿里巴巴集團戰略投資部,成為阿里戰略投資部最早的員工之一,那時候阿里戰略投資部,只有兩個人,張飛燕和屈田。
屈田在阿里投資部,負責了幾個Case,其中由他引入并參與執行的,最有名的是兩個:美團與UC。2013年UC并入阿里,價格超過了50億美元,而美團,現在的估值大約在80億美元——這兩筆投資,在國內BAT等大公司投資部的經典案例,即便在專業VC里,也是少有的成功案例。
大公司如BAT,都有戰略投資部,為什么大公司的投資大都以失敗告終——譬如,騰訊2010~2012年史無前例的電商大布局,最終以入股京東,宣告騰訊電商大敗局,又譬如,阿里的口碑網?
答案很簡單——大公司的投資部,是戴著鐐銬在跳舞——所有投資,除了財務回報,更注重的服從集團戰略。VC們投資只考慮,獲得財務回報,大公司投資,既有財務回報,又有人才收購,又有業務補充,甚至是花錢交學費,對潛在對手進行肉體消滅。
投資目的考慮的多了,自然一個個投資案例也就命運不同。
當然,我們也不能說,大公司的投資部就毫無是處,阿里在投資布局,可圈可點,百度投去哪兒、安居客、愛奇藝,也是頗為成功。
而騰訊,也因為此前電商布局的潰敗,繳了學費,才有了后來投資京東的決絕嘛。
一切事情,都是冥冥注定,因緣際會。佛教術語叫“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屈田的投資美團的就是這樣的。
2011年,在屈田的積極推動下下,阿里投資了美團,不過,這筆交易的源頭其實是在2007年。那時候,屈田在清華經管學院讀MBA,王興回母校演講,會后,屈田找到王興,要了電話,也有了聯系。屈田與王興的第二次見面,是2009年,王興做海內網的時候,屈田跑到五道口,找王興聊過。
王興給屈田留下印象很深刻,唯一的疑問是,這個人,有點內向。考慮投資美團前,屈田還是有些懷疑,這種性格會影響公司經營。
見過王興后,屈田對王興的印象有所改觀——王興這兩年的變化很大,開放了很多,對團購行業也有深入的思考。再看到美團的數據,雖然規模不是最大,但效率最高,成本控制最好,非常穩健。屈田說,他當時見過幾乎前幾名所有團購,但美團的整個團隊,最是喜歡,很投緣。
最終決定投資時,整個市場對美團及團購模式還存在不小的爭議,恰好正好趕上美團那個月業績不好,屈田花了大量精力分析數據,試圖證明業績波動是正常的。
屈田說,在當時的背景下,建議和推動公司去投資美團,有點為了證明而證明,感情用事,失去了他一貫客觀中立。當然最后結果證明,這個項目將是他過去投資項目中,財務回報最好的。
到今天,美團的項目讓屈田想明白一件事情:投資,除了看重冰冷的數字,更重要的是看人——技術、眼光倒是其次,美團更寶貴的資產其實是,王興吃過虧。
投資美團之前,屈田花費精力更多的一個項目是UC。
07年起,屈田花了1年的時間看過市場上200多家無線互聯網公司。那時候,移動互聯網還在等待時機,而互聯網行業沒有特別成功的瀏覽器公司,周鴻祎還沒推出瀏覽器,屈田也沒想著要看手機瀏覽器的項目。
偶然有一次和好友胡斌(屈田的北大校友,空中網創始人,原啟明創投合伙人,現在掌趣副高級副總裁,投資過小米)聊天,問他UC做的怎么樣,胡斌當時在策源,是UC 的A輪投資人,胡斌說很好,并通過同事曹毅(紅杉副總裁,現為源碼資本創始合伙人)安排了屈田與俞永福見面。
與俞永福第一次見面,屈田的印象就很好,可能因為俞永福也做過投資,彼此的溝通交流都很容易,他把市場、商業模式和未來發展戰略講得很清楚,產品的數據和用戶增長速度也非常好。
2008年8月份屈田第一次拜訪UC公司,到2009年3月份投資完成時,UC的活躍用戶增長了一倍,這種速度,PC互聯網是不可想像的。
投資UC,當時阿里內部也存在猶豫,原因是UC估值已經比較貴、盈利模式還不夠清晰。屈田花了很多精力在內部推動這個項目,最后,在阿里集團的無線戰略會上,馬云拍板確定投資UC。
投資UC時,屈田隱約覺得這家公司能做到5-10億美元市值,他萬萬沒想到最后UC以50億美元的估值賣給阿里,當然,這是2013年的事情了。早在一年前,屈田便離開阿里加盟鼎暉了。不過,若沒有早早進入UC,在多家競購UC的競爭中,阿里是否會付出更大代價、UC最終花落誰家,猶未可知。
屈田在鼎暉,做的一個項目是——王治全的大樸網,高端的家居用品,如棉被、浴巾、內衣服、居家服,投資大樸,理由有很多,品類好,市場大,產品品質好,團隊好,但千言萬語總結起一句話:鼎暉與屈田投的王治全,操盤過庫巴,賣給國美也算功成身退,有過操盤經驗,吃過虧,知冷暖,懂進退。
從阿里戰略投資部,到鼎暉創投,屈田始終還是喜歡自由,不愿受到太多束縛,索性自己做起天使投資來。他的基金,比較新,叫蝙蝠資本,名聲不大,但他的LP卻名聲在外——譬如,華興資本的包凡,高原資本的涂鴻川,其實,他們也是看重的是屈田這個人。
屈田說,他現在的投資哲學,信緣分,也信心之學——數字太過冰冷,模式預估太理性,但這世界的運行,除了理性的一面,更不可忽視很多感性的因素,很多時候,這些才是主導。譬如鉆石,理性層面不過是碳元素,但感性層面卻又“價值永流傳”的暗示,又譬如股市,乃至全球盛行的“資本主義”,交易產生價值,也帶來財富分配,但未來是不可預估的,所以才有了不同公司PE值的高下之分。
總而言之,屈田信奉的一句話是,“我們所稱之為實現的一切,都是通過我們所參與的、積極的營造來顯現的。”從機構投資,到單槍匹馬的行俠天使,屈田的投資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更多是選擇,關注企業的現狀,從眾多同類企業中挑選最好的,如從無線行業選中UC,團購中選美團;現在,更多的是參與其中,與創業者一起,關注的是人,他的經歷、成長,以及可能性。
有意思的是,UC、美團的項目讓屈田聲名鵲起,但轉做天使投資人后,他的投資項目卻并不多了,目前只有3-5個——其實,滿打滿算,從他在阿里投資部開始算起,也不過平均每年投2-3個項目。在投資圈來看,屬于走精品、細活路線的“鈍天使,慢投資”。
不管如何“鈍”,慢工出細活,屈田的最近一筆投資意向,總讓人覺得有些“匪夷所思”:一個還在上初中的學生,伍興云和他的“智能插座”項目,屈田擬計劃投入幾百萬。
這個“天才少年”已經有幾個專利在手,與雷軍見面聊智能插座前一天,剛剛參加完初三的期中考試。屈田說,首先要做的,就是為伍興云其搭建一個完善的團隊。
不管怎樣,這個項目屈田并沒有短期的回報預期,這筆錢更多的是投這個“00后”少年,讓他有研究的經濟保障,“這個項目不一定能成,但五年,十年后,這個人,一定能成”。
這樣看來,天使投資更像是“童養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