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宵排隊的果粉,在論壇上無孔不入的紅衛兵煤油,是活生生的brainwashing的例子。他們符合這四個典型特征。
完美化偶像
心理學上有個說法叫光環效應,從某個方面牛逼,到所有方面非常牛逼,超凡到入圣,完美化偶像就此誕生。
比如,朝圣般的媒體,說喬布斯的蘋果開辟了移動智能設備/移動互聯網的新時代,卻不知道第一部智能手機、第一部平板電腦是微軟搞出來的。大家吹捧的iPhone 4 的工業設計,都知道它是一款真正奠定蘋果地位、讓喬布斯走上神壇的作品,但多少人記得它也是一部用手握住邊框信號強度就會銳減,連基本功用上都有嚴重缺陷的手機。
再比如,流暢、簡潔、友好的 iOS 系統,很多人竟然忽略了,它其實是一個有著固定硬件適配的「半智能、輕量化」系統。而伴隨著不知道是“借鑒”還是「抄襲」別人的下拉菜單、卡片式多任務界面、扁平化風格UI圖標,漸漸地變得“完全智能”后,iOS 體驗上和對硬件的要求方面,也漸漸地下降到跟之前不屑的安德猴一個檔次。
還有,三星的 Galaxy/Note 大小雙旗艦的成功,顛覆了喬老爺子的智能手機 3.5 英寸最優越論,蘋果冒著再次自打臉的風險,又推出了 4 英寸優越論,果粉也與時俱進發掘出 4 英寸甚至更大尺寸的好處。喬老爺子也不過是凡人一個,也會吹牛,炒作,犯錯,果粉即使隱隱感覺到了這些,卻不影響蘋果品牌和喬布斯偶像在他們心中的地位。
光環效應,必然帶來選擇性失察、選擇性相信、選擇性記憶,簡而言之,就是「變蠢」,粉絲都或多或少都會這樣。
情緒反應
對一個東西是否真的熱愛,不是嘴上說了算。情緒,無意識動作、條件反射這些潛意識的表征,就像海水下隱藏的冰山才是真正的你自己,是不可操控的本我,露出水面的,意識的邏輯的可操控的東西都是不可信的。
真正的粉絲,在談論到某個話題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維護自己的偶像,比如長腿歐巴的粉絲,在別人「攻擊」了他的偶像時,會搬出這樣一個說辭,「XXX 有多努力你知道嗎,不要再黑他了」。敢情從 XXX 長的帥到 XXX 有多努力,他們是怎么知道的。 所謂的傾向就是如此,連自己都沒有察覺到的,用無意識的傾向操作有意識的行為。
更深一點,如果別人在批評一個你喜歡的事物的時候,不管他說的對不對,一開口你就反感,這種不經過意識的情緒反應,就是被洗腦的癥狀。特別資深的粉絲,因光環效應強化了對偶像的正面認知,直至形成情緒上的條件反射。比如娛樂圈不同偶像之間粉絲會互相攻擊,科技公司蘋果微軟谷歌不同粉絲群的罵戰,不針對文章內容討論直接進行人身攻擊,評論里充斥的「黑文」「軟文」字眼表現出的非黑即白的思維,先入為主的有罪推定,甚至 u can u up no can no bb 都是類似洗腦但程度不一的不正常認知狀態。
偶像被侵犯等同于自己被侵犯,而自己被侵犯當然會被激怒,情緒反應的出現理所當然。
排他性
基于偶像崇拜的粉絲現象,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特點是排他性。狂熱的粉絲會完美化偶像、會產生情緒反應,自然也會把偶像看成是“獨一無二”的,接下來,就會逐漸排斥跟偶像同一維度的其它東西。比如某些狂熱的「C 語言粉絲」會認為其它編程語言都不行,果粉會認為 Android 系統和 Android 機器是垃圾。
雖然粉絲不會崇拜同一維度的不同偶像,但有可能崇拜不同維度的不同偶像。這話說得比較繞口,打個比方:韓寒的粉絲不會是郭敬明的粉絲;但是韓寒的粉絲有可能同時也是喬布斯的粉絲。因為韓寒跟郭敬明屬于同一個維度,但跟喬布斯屬于不同維度(跨界)。
排他性的結果是忠誠,這是一個粉絲必備的素質。
自我認同
前面說了這么多偶像崇拜的必然特征,那粉絲為何會成為某個人、物件、品牌、公司的粉絲呢?自我認同。
粉絲不會隨便選某個人或事物當偶像,粉絲選擇偶像是建立在某個「聯系紐帶」之上,通俗地說就是尋找共性。有了共性,粉絲就可以獲得心理認同。在此基礎上,偶像就如同自己的延伸,對偶像的崇拜就如同對自己的崇拜。如某球迷比較推崇個人英雄主義,那他/她可能會喜歡巨星云集的球隊;假如某球迷為人處世謹慎小心,那他/她或許就喜歡那些打法保守的球隊。
凡是自我認同的東西,不管是自己有的還是自己沒有的,一般都是一些正面的東西。果粉欣賞蘋果的 think different,谷粉欣賞谷歌的開放、創新、不作惡……在 IT 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公司,一般都擁有龐大的真粉人群,這些公司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們身上的某些特質,在用戶群中產生共鳴。
與此相反地,當米粉自豪「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跑分,使用了高通 xxx 處理器的時候我就納悶了,這些東西哪里會讓普通人找到自己欣賞的「共性」,莫非還有人喜歡自己「非原創」、「抄襲」、「無下限炒作」?
每個人對周遭的事物其實都有一套自己的價值觀,或內隱,或外現,無論你有無意識到,它時時刻刻都在影響你的偏好。這種價值觀,放在手機上,就是你認為的產品好壞的標準。
各行各業,洞悉人心者,皆有平地起風云的本事。在科技界,那些尤其牛逼的廠商,對外宣傳的層次超越了單純的產品層面,旁敲側擊不斷影響你內在的價值觀。而無論是“不服跑個分”標準,還是“一塊鋼板的藝術之旅”的修辭,最早都啟發自喬布斯同學的那句名言:
群眾的本質是愚蠢,普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他們只是跟風而已。你要做的,就是持續不斷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