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神十”升空、玉兔登月……我國高新技術產業一次次抵達世界巔峰。這些成就離不開信息技術精確、有力的支撐。作為更新換代最為迅捷的高新技術產業分支,IT產業在我國的發展也呈現出日新月異的面貌。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我國經濟發展模式之下,市場是一只看不見的手,政府是一只看得見的手,二者共同作用推動經濟與產業的前進。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杰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盡管市場在資源配置與產業成長過程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包括政府采購政策在內的政府支持對于信息技術這類產業發展所起到的推動性作用仍不可忽視,有時甚至可能成為企業能否打開市場的關鍵。
政策助力不可或缺
《中國政府采購報》:首先非常感謝李院士在百忙之中接受本刊的訪問。您認為政府對于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支持都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李國杰:信息技術企業在其發展初期投入很大,迫切需要國家政策性項目與科研經費的支持,以提高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從而實現后期的規模效益。
《中國政府采購報》:那么企業發展進入平穩期之后呢?
李國杰:在企業進入平穩期之后,需要的是市場的認可。期望政府能夠提供更好、更公平的競爭環境。目前,中國IT企業面臨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即便是主打國內市場的企業同樣面臨競爭局面。據我所知,某芯片行業巨頭全球90%的特價產品都批在中國,其原因不外乎行業競爭壓力巨大。國內企業若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政策助力不可或缺。
IT產業新興領域需經歷培育過程
《中國政府采購報》:近幾年,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興起,項目也逐漸落地。對于這些新興領域,您覺得其發展方向在哪里?
李國杰:在我國高新技術領域發展早期,業界存在著兩種發展思路:一是將科技成果產業化并迅速推向市場。二是認為科技成果的主要作用是振國威、講政治。我認為,新的科技成果的產生固然能提振國人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但產業化路徑才是科技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像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這些產業的新技術發展要有產業培育的過程。
新技術產業發展需轉變現有模式
《中國政府采購報》:您如何看待IT產業轉型升級的問題?
李國杰:現在整個IT產業都在致力于從制造業向服務業轉型。對于IT企業而言,不改變、不創新就無法生存。目前,國內很多云計算中心的運營模式就采取了政府與企業合作建設使用的新模式,即:企業出資建設云計算中心,政府僅支付使用費用。這在政府采購領域可謂是創新性的模式。
需要強調的是,從世界各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成功經驗來看,在發展自己的技術和產業的同時,不能盲目排斥業內已有的技術,而要學會“與狼共舞”,以彼之長補己之短,待到技術發展成熟時,再逐步剔除外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