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攝像頭近年來得到了迅速推廣,街道、商店、機關、學校、醫院、社區、電梯、公交車……攝像頭越來越多,功能越來越強,人們的活動隨時隨地都可能處于攝像頭監控之下。最近某雜志對大中城市監控攝像頭的快速擴張現象進行了深入報道,文章引述專家的擔憂稱:誰來保護攝像頭下的公民隱私?
科技的偉力正在各個領域全面展現,視頻監控系統的運用,堪稱是傳統社會治理“人盯人”模式的一個顛覆,其居高臨下一覽無遺所構成的威懾力,使所有道德宣講和法律教化望塵莫及,而它的準確再現和及時回放的功能,更讓任何神探都瞠目其后。攝像頭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幾乎每一起引起熱議的公共事件發生之后,人們最先想到的都是向監控視頻求助,而正是那些默默不言的攝像頭,在最短的時間內幫助公民緩解了對真相的焦渴。有資料表明,在許多城市,盡管和警方聯網的攝像頭占總數的比例不到10%,但卻在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公安機關接警數量、刑事案件發案率、“兩搶一盜”案件發案率均有所下降,破案率有所提高,視頻監控顯已成為警方維護治安的重要工具。
正是因為攝像頭那難以被替代的作用,視頻監控系統日益受到社會管理者的青睞。早在幾年前,“城市報警與監控系統”就在全國22個城市和485個其他單位開展了試點,之后全國各地陸續推進。公開披露的信息顯示,吉林省去年底擁有視頻監控點達22萬多個;陜西西安市計劃明年將監控攝像頭增加到20萬個,而一些特大城市對攝像頭似乎更為偏愛。
攝像頭的工具價值不容忽視,但任何一門技術運用到生活中,都會起到“雙刃劍”的效果。因為環境的區別和個體的差異,頭頂上的攝像頭,既可能讓人油然而生一種安全感,也可能產生不太舒服的反應。不同的訴求,會看到不同的反應,傾向于贊賞攝像頭在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方面所起作用的人,會更看重安全感,而一個追求個體身心安寧的人,則可能會對那種不適感有強烈的印象。
也許為公眾所驚訝者,大街上遍布的攝像頭,其實很多為企業和個人所設置。不同的主體各有其理由,但對公民隱私的威脅卻并無二致。
由于牽涉到公民隱私權,視頻監控系統運用以來爭議不斷,相關官司也在不斷發生。盡管理論上的爭議尚無結果,但兩者孰先孰后,卻通過攝像頭的迅猛擴張于實踐層面上得到了答案。也許在特定的時期,讓個人隱私讓位于公共安全是一種不得不然,但攝像頭擴張迅猛卻混亂無序的事實卻在昭示,現在是對攝像頭的工具價值有所反省的時候了,即使是為了公共安全,也必須嚴守分寸,要把對公民私域的干擾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如果說設置在公共場所的攝像頭錄到了公民的不雅行為,這一段視頻又恰與某公共事件牽涉,錄像的公布勢必造成對公民隱私的泄露,此一語境中的隱私權不得不讓位于公共利益,那么小區里對準業主起臥之處的攝像頭就顯然是一種僭越了。尤為嚴重者,一些攝錄公民隱私的人還以將視頻上傳網絡為樂,甚至出售牟利。如此種種,都是視頻監控使用無規則之下的亂象。
監控視頻和圖像的采集、保管和利用亟須定一個規矩。首先是許可制度,假如誰都可以裝攝像頭,監控系統的設置權和管理權欠明晰的話,勢必增大公民隱私擴散的風險;其次明確攝像頭禁入的區域,視頻監控只能用于公共場所,在公域和私域形成交叉的模糊地帶,是否安裝攝像頭,則需要經過公民的同意;最后安裝攝像頭前后,應該有一個告知的程序,以保護公民的知情權。
來自媒體的報道稱,當前有的地方出現了商業機構為攫取巨額利潤而推動視頻監控系統建設的情況,這種情況應當引起警惕。無論是對這種現狀的警惕,還是對視頻監控系統過度使用的擔憂,最重要的是與時俱進,從而對公民包括個人隱私在內的權益有一個全新的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