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未來三到五年內,AI必將改變各行各業,同時行業新玩家不斷涌現,基于各家在產品、方案、算法等優勢,在主攻業務方向可能會不同或者交叉,都將讓安防格局發生改變,這是行業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
在經歷新一輪試水之后,安防企業們紛紛淺嘗到人工智能帶來的無限廣闊的市場,AI成為繼高清化、網絡化后的新一輪巨大的變革,吸引安防企業們爭先引領或追逐AI+安防的大潮流。經過兩年試水期的智能安防,參與者的隊伍不斷壯大、產業格局不斷擴大,由此產生了新的生態圈、模式、競爭。
AI作為革命性的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將遠超之前的IT技術,當前全球各國已經紛紛出臺相應的支持政策,科技企業紛紛加大投入。雖然當前全球人工智能市場估值較高,但其基礎層及中間層發展仍然受限,因此現在下定論仍為時過早。即使如此,安防作為AI落地的重要場景,AI浪潮已經開始席卷行業。
經過多年發展,安防行業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產業鏈和穩定的競爭格局,AI的融入,不僅能讓安防整體系統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也讓行業屬性得到延伸,當前的安防已經不再是之前封閉的行業,越來越多的玩家入局,讓爭奪AI時代制高點成為安防企業發展的關鍵戰略。
傳統安防廠商
海康威視
傳統的安防巨頭在AI時代占據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自身擁有算法、硬件、軟件等全配套設施,在安防應用場景中,無論是人臉、環境、云、大數據等應用,海康當之無愧是其他廠商模仿的對象。因多年耕耘在公安等行業,海康威視已經成為行業用戶IT系統中一部分,并得到用戶的認可。從這個角度看,其擁有著在用戶心中不可撼動的地位,加上海康不斷在加大AI的投入——成立海康研究院及硅谷分院,實現將前沿技術與市場需求結合起來,全面實現領先于行業。據了解,海康的邊緣智能產品已經基本達到全產品線的應用,如以海康深眸、海康神捕、明眸為代表的一系列AI設備可以在前端實現目標檢測、特征提取、無損建模等智能功能。這類產品賦能邊緣智能的同時,目標信息傳輸更高效減輕網絡壓力,數據分級分析更靈活,業務響應更敏捷,也能夠實現后端與前端的協同互動,系統的效能更高、運行成本更低。
因此無論是行業底層的基礎設施的“先入為主”,還是客戶資源或研發的投入,這些已經成為海康穩健發展的“壁壘”,對于挑戰者而言,都會成為難以跨越的大山。
大華股份
與海康威視類似,擁有優秀的算法團隊及豐富數據資源,讓其一下子便能從電子企業升級為人工智能企業。其耕耘多年安防市場,擁有龐大的視頻資源和影像資源,方便為后續的算法優化、應用服務。
今年大華在安博會上展現了融入智能感知、智能識別、智能分析、智能跟蹤等多種AI功能的產品及方案,充分體現其“全智能、全感知、全計算、全生態”的布局。較為驚喜的是大華在云生態的蓄勢待發——智能云存儲、多維大數據、云魔方平臺、交通態勢云、云運維中心等云技術服務布局與拓展,讓人看到有別于海康的一面。簡單地說,云生態是大華升級‘視頻+’策略形成的云增值服務,未來大華也將實現產品及解決方案的云化,構建一切皆服務的商業模式,以此鞏固和強化企業云服務的能力的核心競爭力。
在安防之外,大華也積極在布局智能汽車市場。傳統整車廠商缺乏智能駕駛經驗,新興造車商面對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又十分弱勢。像一些知名零部件供應商,只愿意打包賣產品,并不愿意放開接口。這使得一些新興造車企業,在智能駕駛領域淪為了部件廠的整合商。看到機會的大華,將自研的雷達、攝像頭系統與車企的CAC系統進行融合開發,實現智能駕駛系統能夠快速標定、上路實測。布局汽車板塊,已經成為大華進入千億俱樂部的另一條路徑。
蘇州科達
從2014年的“你好,大數據”,發布感知型攝像機,到2015年的“走進機器識圖時代”,發布安防大數據平臺,到2016年的“大數據,用起來”演繹視頻大數據在各行各業的實踐成果,再到今年的“AI上大數據”,科達展現了端到端的AI賦能產品和視頻大數據應用系統。
科達的AI策略更強調應用,2017年海燕車輛二次分析系統也成為最火爆的安防產品,“談燕色變”是許多司機朋友的最貼切的心情寫照。除了在交通領域成功落地之外,去年在G20杭州峰會、金磚廈門會議、“十九大”等大型活動中科達的AI解決方案亦獲得公安、交管等部門的高度認可。
安防龍頭公司在AI研發投入上砸下重金,包括成立獨立的AI研究團隊、收攏AI方面人才、提升底層技術/算法。據悉,蘇州科達的投入總額雖不及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但是其研發投入的資金就占了營收的27.73%,其決心及信念可見一斑,更懂用戶及創新的基因優勢讓其能一直走下去。
宇視科技
宇視先天具有IT基因,在技術方向的規劃比傳統安防企業更具前瞻性,讓其少走許多“冤枉路”,在AI上的布局顯得理性,分為機器視覺及大數據兩個核心,算法、芯片、產品、架構四個維度布局。在發展上,以“一哥”海康威視為目標,總能出其不意地帶給行業新的理念。2016年推出基于Movidius+NVIDIA的產品,2017年已經有AI整體解決方案迭代推出。另外據悉,宇視當前專利申請總數達1375件,發展專利占比83%,稱得上安防企業創新的佼佼者。在應對AI與安防融合的生態環境的挑戰,宇視也早早便推出UNISEE(UNIviewSolutionEnablingEngineering)解決方案賦能工程計劃,在產業的架構之爭、產品之爭中做好了準備。
在看似順風順水的安企在未來AI之路上仍然存在著不少隱患:
其一是技術投入能否保持核心競爭力,當前監控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在AI加持下,雖然在短時間內能夠有影響力及話語權,但這個領先時間不會太長,因此輸出產品遠遠比不上輸出應用技術(如大數據、人工智能應用等),企業效益及市場影響力來得更高,這個方向將決定其未來的高度。
其二是核心人員能否保持穩定以及吸引新的人才加盟,在人工智能儲備及人才儲備上,傳統企業的吸引力往往處于劣勢,這也會讓企業在未來競爭中處于被動。
其三是海外市場的偏見及物聯網安全的挑戰,這有點像華為,因為安防項目與國家安全的關聯性密切,在進入到歐美一線市場后,各種各樣的質疑與炒作會讓企業的公關部門應接不暇,如處理不當便會影響品牌。
CV+AI企業
曠視科技
在布局支付寶、園區門禁、智能分析等商業應用之外,向金融、物聯網、機器人三個核心業務線進軍;截至目前曠視已經累計獲得超過5億美金融資,用6年時間,讓人臉識別從一項技術變成了一類產品。
商湯科技
主要提供SDK、API服務,擁有關鍵點貼圖等商業應用,開始向2B應用轉型;今年7月,商湯科技宣布完成4.1億美元B輪融資,創下全球人工智能領域單輪融資最高紀錄,商湯科技當時也成為全球融資額最高的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
云從科技
專注銀行、公安、機場、火車站等行業應用,繼續深耕2B行業;入選國家發改委“互聯網+”重大工程,與百度、騰訊、科大訊飛共同負責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通過平臺向各個行業提供定制化云服務,坐穩了“人臉識別帶頭大哥”的位置。
依圖科技
專注公安行業應用,并向智慧金融、醫療轉型;成立五年,完成了3.8億元C輪融資。在企業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業務模式也從安防,延伸到金融、醫療等多領域,將圖像識別技術落地到各行業生活場景。
雖然這些企業勢頭猛烈,但全面打通市場樞紐仍有待時間,舉個例子,在項目實際運作中,新貴雖然能從安防廠商中搶下單子,但消化起來卻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每個地方的差異化需求,也讓其無法用標準化的方案去滿足市場。當前不少傳統安防企業已經強化算法、產品、應用,為用戶提供AI服務,隨著技術開源,一些算法優勢將會逐漸變弱,未來CV企業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僅僅圍繞算法優勢,并不能真正贏得市場話語權。
CV企業來勢洶洶,這股浪潮過后方能見真巨頭。
BAT
相比傳統安防與CV企業,BAT最大的優勢在于不缺數據及完整的生態系統,典型的互聯網“輕”思維及免費模式(例如免費開放AI技術,收取其他增值服務費用等)已經足夠讓不少企業感受到壓力。最重要的是,在平臺選擇上,BAT在用戶心中永遠是首選,這也是他們在互聯網及IT時代中奠定的基礎及贏得的市場口碑的效應。
但深入到垂直行業中,BAT雖然坐擁先天優勢,但卻受限于行業壁壘,無法掌握真正準確的數據,這會限制住他們在行業發展的步伐。但在行業深耕多年的安防企業,拿出這些數據會比他們更容易一些,因為更懂用戶需求及行業應用。換句話而言,雖然安防企業在AI的技術或許沒有BAT領先,但在安防實際應用中,如100人能識別95個人或識別90個人的結果,對于安防整體應用的意義并不會太關鍵,相反更重要的是產品配合實戰,提升用戶效率。
無BAT不AI,大布局輻射安防,合作才是上策。
在未來三到五年內,AI必將改變各行各業,同時行業新玩家不斷涌現,基于各家在產品、方案、算法等優勢,在主攻業務方向可能會不同或者交叉,都將讓安防格局發生改變,這是行業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