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實體店鋪要實現成功轉型,首先觀念上要改變。觀念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傳統企業做線上和網絡品牌做線下。
一傳統
對傳統企業來說在線和實體本來就可以看成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本來就是統一的,即使現在很多人沒辦法很好的融合,將來也一定會融合。
在我們討論線上還是線下銷售之前是否可以先取得一個共識,即信息化建設是現代企業發展的大勢所趨,明確了這一點我們才有討論這個問題的基礎。
線上銷售并非一個獨立的部門,功能或者渠道,而應該看作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自然產物。而實體銷售在今后如果沒有高效便捷強大的系統支持,也會以和已經升級了的新型企業競爭。信息化建設成為兩者共同的基礎,還需要關心是否能夠融合的問題嗎?
為什么中國很多傳統企業做電子商務做不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們自身的內功問題,僅僅管理線下銷售也無法做到令行不悖,如何能做好對數據和反應有更高要求的線上(僅用線上賣庫存的那不叫電子商務)。
二在線
對于在線品牌來說,原本提高競爭力而不斷使自己變重,比如買斷產品,包流水線,擴大備貨數量等等,但開拓線下店鋪并不屬于提高競爭力的手段。
線上和線下的擴張方式不同,線上銷售一開始就是面向全國的。線上提高銷量的方式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提高轉化率,重復購買率,可單價,一類是擴充品類。前者和線下銷售的平效同店增長本質是一樣的,這不叫擴張,后者和線下的開拓新店,新城市是本質相同的,都是進入新領域,這個才是擴張(當然,線下也可以擴品類)
擴張的過程是一個邊際收益收益遞減和規模效益遞增雙向互相影響的過程,因為任何新的領域都面臨新的學習成本,新的風險,同時規模的擴大會帶來新的機會。從短期來看,是否擴張其實就是個數學問題。收益大于成本就值得擴張。
這里提到的線上品牌開拓線下店,一方面也可以理解為是擴張的一種特殊形式,只不過不是品類,而是渠道。當線上新領域擴張的難度已經很大,超過線下的難度時,開拓線下也就變得可以接受。這不是個是非問題,而是經過計算合不合算的問題。
此外,線上品牌開拓線下還有可能有幾方面的附加收益,當線上品牌的目標受眾非常集中,用線下商店進行覆蓋是可行的;線下的店鋪給人的感覺更重,同時也更可信,這道理和印成鉛字的文字就比口頭表述以及網頁上的字節有說服力道理差不多;如果線上可以作為線下清理庫存的渠道,那么主要以線上為主的品牌以線下為清貨的通路,盡可能減小對線上的影響也是說得通的。
很多人的觀念都認為賺錢難,創業開實體店難,所以他們會為自己的不行動找很多借口。觀念不改變,再好的模式都是想法,都是空談,不可能有結果。
2016年是所有傳統店鋪老板最痛苦的一年!
未來2年是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化的關鍵年和生死年;
未來3年將淘汰一批思想僵化、固守過去的經營者和老板;
未來5年主流消費人群是80-90后(20-40歲)網絡化一代人,觀念不改變,就會被淘汰。
那么實體店如何轉型呢?我認為,要由過去傳統實體店經營,轉向虛實結合的店鋪經營模式。所謂虛實結合的店鋪經營模式包含實體店虛擬化運營,實體店線上推廣導流,實體店借力移動互聯網營銷三個操作點。
這三個操作點主要通過三種方式實現,第一種是借力已有資源來實現。像美團、大眾點評、百度糯米等導流平臺,另外一種是開發自己店鋪的商城,如:微博、微信、QQ等;最后一種是借力第三方平臺,如淘寶、天貓、京東等開店平臺。
當然,我們借力每一個平臺,都需要計劃流程、建設平臺、功能使用、后期維護以及效果評估。并非像我們想的那么簡單。
總之,要實現傳統實體店的成功轉型,就要老板懂,管理層用,員工干。全員參與到虛實結合的營銷工作中。
傳統實體店成功轉型并非只能自己創造,也可以傍大款思路。傍大款顧名思義就是找棵大樹,找一棵能幫助你成功轉型的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