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IBM在2008年11月于美國紐約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相關話題迅速延燒,智慧城市的概念,更是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透過云端運算、物聯網、巨量資料分析等技術的結合,將傳感器嵌入和裝備到城市每個角落的供電系統、供水系統、交通系統、建筑物和油氣管道等,不僅可以讓居住在城市的民眾生活更加方便,同時也更加安全。
但近年來,人口壓力與日俱增,加之自然災害頻發,智慧城市建設步伐日益加快,同時現代城市維安壓力也是日趨提高。此外,許多先進國家在二戰后的主要城市建設,歷經幾十年的時間變遷,配合保存傳統文化及歷史的潮流,以及居住正義的人權議題,已經很難進行大規模的重建規劃,許多重要基礎建設都已相當老舊,也為城市安防帶來重大威脅。
如紐約市機場等基礎建設平均年齡已超過40年,臺灣使用歷史超過40年的主要河川橋梁就超過390座,預計2025年時將有1,090座主要橋梁年齡突破50年,如果無法進行重建,維修與更新不但將會耗費大量人力及物力,面對天然災害的抵抗力也隨之大減,因為設施故障而發生災害的機率也隨之增加。
為了有效改善城市安防問題,政府與安企應盡速導入資通訊相關技術,設法提升環境偵測與判定能力,才能因時因地制宜,提出解決方案。如何減少城市安防系統維護及升級人力的需求,也是城市安防建設的重點,不僅在于能夠即時檢測及更新軟硬體建設,更要確保系統運作的可靠度。
此外,如何將存在于城市與安防的相關系統,如交通、預警、防災、犯罪打擊等系統加以整合,共用資訊,提升綜合治理與判斷的能力,才能提升災害發生前的預警能力,而且在災害發生時,也才能及時加以處理。
反觀中國,“十三五”作為發展的關鍵時期,為安防行業提供了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挑戰。與過去相比,我國城鎮化得到了加速發展,社會治安到了嚴峻階段,智慧城市試點不斷擴大,金融、校園、建筑等也對安防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這些挑戰的背后都隱藏著巨大的安防市場。
從技術上看:一系列新興技術給安防帶來了新的方向,并吸引了一批互聯網企業和IT企業強勢入駐。一個希望借助互聯網的手跳出傳統實業企業的局限性,一個希望利用安防更好地收集行業數據,兩者各取所需,跨界融合由此而來,這將有利于幫助安防企業登上新階梯。
從應用上看: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曾于上半年下發文件鼓勵“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對于住慣了封閉式小區的人來說,這相當于拆掉了他們心中的保護墻,因此居民對安全防范的需求會越來越大,這種心理反過來也會促進安防產品、技術的不斷升級,民用安防的規模化應用將給安防行業帶來新的熱潮。
從宏觀環境上看:國內外市場對安防的需求依舊比較旺盛,尤其是視頻監控,其行業增速遠超于GDP增速。隨著智慧城市建設帶動不少產業的發展,安防技術將成為支撐社會管理平臺的重要力量,預計在“十三五”期間,有關智慧城市應用的安防技術產品年增長率將達到15%以上,視頻監控的年增長率也將達到15%的水平。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有實力、有規模、資金流暢通的大中型安防制造企業需通過資源整合、產業升級、產品轉型實現新的利潤增長,保證企業的領先優勢,而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卻因規模小、綜合實力弱、抗風險能力小等因素的局限,無法順利或短時間內實現產業升級和轉型,就需要重新定位企業發展,或者專注細分領域市場,打造獨有的產品技術優勢。
綜上所述,隨著新城鎮化發展提速、“智慧城市”建設加快、“平安城市”深度應用、民用安防市場逐漸升溫,國家以及市場逐步加大對集團化、規模化、集約化大中型企業的整合力度,同時,傳統行業如電子、生物、家電等相關領域的龍頭企業也漸漸卷入安防行業發展的大潮中。在這樣的雙重夾擊下,安防行業轉型及行業融合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市場需求和市場形態也將發生著深刻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