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鏡門”事件盡管已經過去一年,但國際上對美國實施全球監控的關注仍未平息。
5月27日至28日,在瑞典首都召開的第三屆斯德哥爾摩互聯網論壇上,來自90多個國家的450名與會者就互聯網治理、個人隱私保護、網絡安全等話題進行了討論。這次論壇的主題是“互聯網:完善、透明、監管和控制”。
據瑞典《晚郵報》報道,會議召開之前,主辦方之一的瑞典網絡域名管理公司就向瑞典外交部提交了一份與會者名單,試圖邀請美國國安局前雇員斯諾登、協助前者爆料的英國《衛報》記者格林沃爾德等,但瑞典外交部拒絕邀請他們與會,受到質疑。
斯德哥爾摩大學傳播學教授克里斯欽森對本報記者表示,本次會議的主題是互聯網的完善、透明、監管和控制,斯諾登所揭露的“棱鏡計劃”跟此次會議主題密切相關,其缺席降低了會議本身的“含金量”。外界猜測,鑒于斯諾登爆料中提到美國國家安全局與瑞典情報機構國防無線電局緊密合作實施監控一事,瑞方擔心斯諾登與會令瑞美高官難堪。
“斯諾登不能與會太可惜了!”國際保護隱私組織執行主任古斯·胡塞恩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感嘆說,斯諾登披露的信息價值難以估量,“他向世人展示了美國政府的所作所為,影響了每個人的思想,推動了我們現在進行的討論。”
與會者紛紛強調“保護個人隱私、加強互聯網監管”的重要性。瑞典互聯網專家斯特凡·金斯教授對本報記者表示,“個人隱私保護已成為當前互聯網面臨的最大問題。”如何保護個人隱私?金斯給出3個建議。首先,解決美國及其盟友大規模全球監控的問題;其次,增強社會保護隱私的意識。普通消費者對隱私權的保護認識不足,低估了個人信息的商業價值,而登記商家會員卡信息成了泄密的源頭;另外,需要加強立法工作,保護個人隱私免受侵害。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互聯網研究專家胡泳在會上對本報記者表示,斯諾登事件發生后,很多人對美國政府及卷入其中的互聯網大企業感到失望,大力倡導互聯網治理中的“多方利益相關者治理”模式。相關各方需要和平共存,以協商的方式解決問題,確保互聯網是一個促進信息交流、改善政府治理、推動社會發展的開放平臺。
“目前,互聯網尚未形成一個各國都能參與討論的成熟機制。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互聯網治理和規制遠遠沒有跟上。數字社會的全球治理是滯后的。”胡泳說。
針對大數據的收集和使用,胡塞恩表示,目前企業為了盈利只是無限制地抓取各類數據。胡泳則提醒說,“用戶數據就是公司的資產。如果收集數據的過程透明且得到有效監控,使用這些數據的方式也是開放的,允許多方利益相關者對數據進行共享并共同制定規則,將有很大好處。如果公司缺乏完善的監管機構,不能保證收集對象的透明度,大數據就可能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