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監控雖然能滿足大部分場合的應用,但是有時候影音的結合才是最完美的,不僅有畫面還有聲音的配合才能最大限度的達到監控的目的和要求。現在越來越多的安防工程急需清晰、逼真的影音同步監控系統,音頻監控領域已經成為安防行業的新亮點。
說到音頻監控,小編想起了故宮最早的安防系統。1959年,故宮《金冊》被盜,而這引發了故宮安防的發展之路。1962年,盜寶賊孫國范趁天黑無人時翻進了珍寶館行竊,原路返回被抓獲,此盜竊案件的破獲得益于當時簡陋的安防監聽系統。
事實上,國內60年代的安防系統以監聽系統為主,早期監聽系統是用晶體管做,就是判斷聲音是否出現了什么情況。到了70年代,大多數開始使用晶體管電路的監聽系統。而這一時期,監視系統也在慢慢發展。
然而,隨著安防技術的不斷進步,視頻監控得以大踏步前進,音頻監控卻慢慢地被“冷落”了。究其原因,以下兩點可能占據了比較重要的地位:
第一,由于安防向來被視為比較“神秘”的行業,音頻監控可能會涉及到個人的隱私問題,比如私下談論的某些敏感東西如果“不小心”被記錄下來,而監控資料保管不當就造成了隱私泄露。公共場合的視頻監控,國家有相關的法律和安裝規范,實施有法律保障。音頻監控行為雖然與視頻監控相比沒有什么本質區別,但沒有明文規定,阻礙了其發展。
其次,音頻監控受到“忌諱”也導致其發展并不受重視。長期以來音頻監控技術發展緩慢,加上聲音傳播本身會受到環境影響,導致噪聲處理難度大。人聲和噪聲經過放大后很容易混淆在一起,就算是裝上拾音器聽到的也是噪聲,音頻監控沒有達到其目的和意義。拾音器降噪通常需要解決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減少來自電路自身的噪音,二是降低來自環境噪聲的干擾。電路自身的噪聲比較容易解決,環境噪聲問題更為復雜而難于解決。低水平的環境噪聲可以通過噪聲的自動監測并進行反饋抑制,這個技術能抑制部分環境噪聲。但在公路等強噪聲環境下,要達到更高要求還必須進一步采用DSP噪聲抑制手段。而目前最先進的語音降噪算法也只能在保證少失真的情況下降噪20dB左右。技術的不成熟,也導致音頻監控在應用市場的難以立足。
目前看來,音頻監控主要在公檢法以及金融領域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當然,不同領域的環境對拾音器也有著不同的要求,以河南省公安督查系統為例,這個項目大致可以分為四部分,一是服務大廳,包括交警、出入境、治安、信訪、車管所大廳,這些地方的特點是面積很大,空曠而且嘈雜,這就要求拾音器靈敏度高,寬音域,抗噪性能強;對于戶外環境來說,則主要是風噪路噪干擾大,拾音器的防塵防潮能力就要求強;而室內環境相對面積較小,回音較大,一定要采取抗回音的技術;對于特殊安靜環境,要求能聽到很細微的聲音,比如說公安督查的審訊和槍械室,輕微的聲音都可以第一時間采集到,這就要求拾音器的靈敏度必須非常高,而且要達到原聲的效果。
事實上,目前來說,許多公安、城管、交通執法車輛都還沒有音頻監控,遇到突發事件時往往缺少聲音方面的有力證據。在執法人員外出巡邏時常常會遇到各種糾紛甚至暴力事件的發生,如果執法車輛安裝音視頻記錄系統或無線傳輸設備,既能事后回放,也便于指揮部及時掌控事態。這樣一來,或許“沈陽小販夏俊峰刺死城管案”這樣的事件就能避免。
可喜的是,音頻監控作為安防行業近年來迅速發展的一個分支,目前已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人們把關注的目光開始從能夠看見和聽見的需求轉向尋求高清的音視頻監控。耳聰目明,當安防監控系統不再只是畫面的世界時,或許安防能夠更好地起到事前預警、事后取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