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作為最具創造力的城市形態,已成為全球城市發展的戰略選擇。
在這場以智慧名義進行的城市升級運動中,各地在沒有統一標準的情況下,按照自己的規劃一哄而上,容易形成新的信息孤島。
全國智能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永剛坦言,現在我國標準滯后于智慧城市建設速度,標準體系研究工作迫在眉睫。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智慧城市建設日漸升溫。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國內明確提出創建智慧城市行動計劃及發展戰略的城市已有近50個,有200多個智慧城市項目已經提出和正在實施當中。
隨著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設項目紛紛落地,相關的物聯網產業園、軟件產業園、云計算產業園、云計算數據中心等遍地開花。但是,在這陣智慧城市建設熱潮背后,由于缺乏相應的標準體系,各地的建設水平參差不齊,還有些地方形成了新的信息孤島,智慧城市難以發揮信息共享、融合的綜合效應。
智慧城市全面開花
近些年,隨著中國城鎮化的深入推進,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并誘發環境污染、交通擁堵、能源緊缺等一系列城市病。傳統的工業化城市發展模式遭遇瓶頸,以信息手段為支撐的“智慧城市”成為時下城市管理者化解城市難題的突破口。
2011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寧波成為創建智慧城市的領跑者,天津、武漢等城市緊隨其后,制訂當地的智慧城市發展規劃。目前,所有的一線城市、50%的二線城市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的構想,部分三四線城市也喊出了創建智慧城市的口號。
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設項目紛紛落地。相關的物聯網產業園、軟件產業園、云計算產業園、云計算數據中心等遍地開花。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和中國移動簽約建設云計算基地,項目前兩期總投資規模將超過120億元;蘭州市政府與浪潮集團簽訂建設云計算西北中心,浪潮集團將在5年內投資20億元;神州數碼的智慧城市布局已經在全國50余個城市展開……專家預測,智慧城市市場規模在“十二五”期間累計將超過7000億元,“十三五”期間累計將達到數萬億元,可直接和間接創造近百萬個知識型就業崗位。而這些人的消費,又可以創造更多的服務業工作崗位。
民建中央副主席、經濟學家辜勝阻認為,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級形態,建設智慧城市將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倍增器”和發展方式的“轉換器”,實現經濟發展方式、城市管理模式的全面升級。
恐陷入信息孤島
各地對智慧城市建設表現出的熱情和積極性令人振奮。但業內專家對一些智慧城市建設出現的“過熱”現象表示擔憂。
“現在,智慧城市建設缺乏相應的標準體系,一些城市倉促上馬,可能會形成信息孤島,難以發揮融合、互通的綜合效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全國智能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王毅如是說道。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校長鄔江興對此深有同感。他認為,智慧城市是把城市中的不同職能領域信息融合起來,得出科學、全面、真實的認識,實現真正的智慧。但是,現在各地信息融合的情況并不盡如人意。
目前,很多城市進行智慧城市建設時,教育、醫療、交通等部門按照自己的規劃,獨立開發、運行信息系統。由于這些信息系統只關注于各自領域的數據與業務處理。信息是獨立的、割裂的。國內各個應用領域之間沒有統一的標準,不同軟件提供商的應用程序無法進行互操作,不同的業務部門之間無法進行信息共享與業務集成,容易變成一個個“信息孤島”.而這勢必會降低城市的運行效率,也會使用戶體驗大打折扣。
此外,現在全國上百個城市都提出了各自的智慧城市建設方案,但是在建設過程中,沒有統一的規劃指導和相應的建設標準、評價標準、技術標準,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設水平參差不齊,業內人士很難對其智慧城市成果進行全面、科學的評判,也無法在全國大范圍地復制、推廣開來。這勢必會影響整個國家的智慧城市建設水平。北京航天長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翔認為,很多地方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缺少行業標準、建設標準和評估標準,也缺乏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標準,若照搬國際組織控制的相關標準,未來要支付大量的專利費用,極大地增加成本和風險。
標準體系建設刻不容緩
面對信息孤島、建設水平層次不齊等問題,全國智能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永剛表示,行業發展,標準先行?,F在我國的標準建設滯后于智慧城市的建設速度,標準體系研究工作迫在眉睫。
張永剛告訴記者,全國智能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現在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開展智慧城市標準體系研究。智慧城市標準體系包括總體標準、感知控制層標準、網絡傳輸層標準、數據層標準、服務支撐層標準、應用服務層標準、安全標準、管理標準。
張永剛在介紹此次智慧城市標準體系研究的亮點時指出,標準體系汲取各領域專業的思路,創建全行業跨專業的智慧城市標準研究體系。整合各方面的信息和智慧,實現各領域各行業的互聯互通,創建城市運行的最佳狀態。采納當前科技發展的一切先進技術和成果,保證體系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前瞻性。
談及開展此項工作的意義時,張永剛表示,智慧城市標準體系是智慧城市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是標準化工作的基本依據。我們希望通過體系研究,進行標準梳理,提出智慧城市建設急需的國家標準;根據體系形成智慧城市標準化工作方向,適時代表我國提出智慧城市的國際標準;實現智慧城市規劃有指南、共享平臺建設有標準、協同應用開發有依據,做到有序、有質、有量的發展。
體系研究與試點城市相結合
開展相關的標準體系研究工作影響深遠,但是其中的工作難度也是不容小覷的。
張永剛介紹,標準體系研究工作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專業知識深、業務類型多,而且信息化標準建設周期長,從提出、制訂、修改需要很長的時間。整個工作難度大。
整個研究過程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參與其中。但是現在專業人才比較匱乏,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整個標準體系的研究過程。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副所長、全國智能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李錚表示,面對這些難題,全國智能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將運用系統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做好頂層規劃、制度建設、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實現科學管控,達到預期目標。
此外,李錚還指出,開展智慧城市標準體系研究工作要與試點城市結合起來。12月上旬,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發了“智慧城市”試點通知,提出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探索智慧城市建設、運行、管理、服務和發展的科學方式。我們要將智慧城市標準體系的研究工作與智慧城市試點結合起來,通過試點城市驗證標準體系的實用性、可操作性;通過試點找出智慧城市建設中缺乏的標準,進一步完善智慧城市標準體系,為下一步智慧城市國家標準的制定打好基礎。
智慧城市標準體系研究即將啟動
初步預測,“智慧城市”市場規模在“十二五”期間累計將超過5000億元,“十三五”期間累計將達到數萬億。僅在智慧醫療基礎設施方面投入就將達250億元,可以直接和間接創造近百萬個知識型就業崗位。而這些人的消費,又可以創造更多的服務業工作崗位。目前,我國的智慧城市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關于智慧城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內涵和愿景、建設規劃、技術架構、應用體系及具體的解決方案等方面。針對智慧城市的標準體系研究相對較少,由于智慧城市建設涉及領域眾多,各地特色及經濟發展水平也各不相同,至今還沒有一套較為完善的標準體系來支撐智慧城市建設。
為解決智慧城市標準體系不健全,標準缺失等問題,指導各地在智慧城市規劃、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全國智能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領導下,作為國內城市建設信息化標準的歸口單位,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有關部門委托,配合住建部承擔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智慧城市管理公共信息平臺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的課題研究工作及仇部長在中國第一屆城市高峰論壇上提出的“要加快智慧城市標準體系研究”的指示精神,全國智能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將組織開展智慧城市(社區)等標準研究。主要包括:智慧城市(社區)標準體系基礎技術研究;智慧城市(社區)等評價體系的研究等。通過梳理智慧城市建設所需的基礎標準、通用標準及專用標準,找到智慧城市建設所急需的標準,從而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智慧城市的數據共享與協同。
據悉,該項工作將聯合國內相關從事智慧城市規劃、標準研究機構、廠商、試點城市等機構合作,利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完成該項研究。目前,涉及智慧城市產業鏈的用戶單位、研究機構、運營商、終端廠商、軟件提供商、應用及內容提供商等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紛紛表示愿意在全國智能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帶領下,積極參與到智慧城市標準體系研究的工作中來。為做好智慧城市標準體系的研究,整體推動智慧城市的建設進程,全國智能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也將敞開大門,隨時迎納和吸收相關單位參與到智慧城市標準體系課題研究中來,為我國智慧城市的標準化工作做出應有的貢獻,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建設美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