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指出,我國物聯網發展還存在一系列瓶頸和制約因素,其中關鍵標準的缺失就是一方面原因。在“十二五”期間,我國要在物聯網關鍵標準研究與制定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初步形成創新驅動、應用牽引、協同發展、安全可控的物聯網發展格局。
標準建立對于物聯網發展至關重要。統一標準,不同的網絡系統才能互聯互通,促成大規模生產,降低單業務成本,從而惠利產業發展。而實際情況是,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市場也在日益擴大,各國不同的企業和機構均初步建立了各自的技術方案,但核心技術研發方面缺乏協同,方案間缺乏統一的規劃和接口;企業業務以定制項目為主,缺乏可復制性;企業之間沒有標準接口,無法共享資源。以智能交通和智能物流兩個子產業為例,兩者在車輛定位、道路信息和線路指引方面存在較多業務重疊。
造成標準參差不齊的原因主要是,各國和組織都意圖在物聯網的標準化高地謀求一席之地。物聯網是全球一同起步的新興領域,因此,在物聯網領域爭取到話語權,將對我國物聯網發展起到極其積極的作用。
今年4月,國際電信聯盟審議通過了我國提交的“物聯網概述”標準草案,使其成為全球第一個物聯網總體性標準,該標準涵蓋物聯網的概念、術語、技術視圖、特征、需求、參考模型、商業模式等基本內容,反映了我國在物聯網行業的利益訴求,有利于轉化我國已經形成的相關研究成果,對于指導和促進全球物聯網技術發展、產業進步、成果應用等也具有重要意義。
有了國際標準,并不意味著我國物聯網企業就可以坐等市場利潤和份額。目前,我國的物聯網技術,尤其在傳感器、芯片、關鍵設備制造、智能通信與控制、海量數據處理等核心技術上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也缺乏擁有強大技術實力和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因此,如何將標準優勢轉化成技術優勢、競爭優勢,是難點也是關鍵。
同時,中國要想借助新興產業發展成為世界強國,還要在標準制定上采取開放的態度。在物聯網的基礎標準領域,我們要積極參與制定國際標準,并按照國際標準建設國內的物聯網;同時,我們還需要在國際基礎標準之上,再加上本國的信息安全標準,進而建設積極開放的物聯網標準體系。